再造农村金融体系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312 浏览:55089

22年前开始的连续5个一号文件,成功地指导了中国农村的划时代改革.2004年,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系于农村的关键时刻,一号文件再次锁定农村工作.要解决农村问题,必须关注农村金融问题.

农村金融软肋

多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农业比重则逐步下降.相应地农村人口劳动力逐渐减少,城镇人口逐渐增多,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身份的转变,农村就有了多种层次的金融需求.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能满足农民需求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或者说效果并不明显.

从资产规模和业务量来说,农村金融占份量并不大.但从中国经济发展情况、怎么写作的人口数量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方面来看,又是非常重要的.今年一号文件就是要提高农民收入,而农村金融负担着提高农民收入的重任.农村金融改革不仅仅要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实际上是和国家长治久安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似乎比商业银行改革更为重要.而农村金融中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目前,支持农村金融的机构有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这四家机构在农村发挥什么的作用?农发行基本变成了一个粮食银行,或者说粮棉油的银行,所以它不能深入到农民生活中间的各个环节,特别不能支撑其他多种经济的发展.农业银行是一个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要赢利,因此许多业务从农村基层撤出,农村小笔贷款往往由于成本很高,无法赢利.邮政储蓄只是一个储蓄银行,没有贷款业务,功能过分单一,实际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只能落在农村信用社的肩上.

银监会副主席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出的“五项”原则也表达这个看法,一是统筹规划,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二是政策设计的理念要体现“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三是政策设计的重点要放在资金投入和风险补偿方面;四是要充分考虑到农村金融的复杂性和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区别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五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增强怎么写作功能,提高怎么写作水平,适应和满足“三农”发展的需要,形成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合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另外,要把银行的资金支持与信用社改革试点的实施进程和效果相结合,真正达到“花钱写机制”的效果.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其他各项改革.

革命性金融改革

过去农村金融的主渠道是农村信用社,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存在以下四个问题,难以发挥其真正的支农作用.第一,农村信用社是从50年始建立的,是合作金融的形式,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合作金融的基础已不存在了,产权制度应随之发生变化.第二,过去农村信用社是一个统一的组织模式,现在它不能满足多层次不同金融怎么写作的需求,这种模式的调整迫在眉睫.第三,农村信用社规模太小,金融产品单一.第四就是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问题.基层政府特别是县以下的政府,往往把它当成财政措施,不太关注经营业绩,亏损都由国家来弥补的.

2003年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有着革命性的变化.一方面,明确了产权.不把农村金融机构形式局限为合作制,允许多样产权形式存在.无论是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还是合作制都可以,可以自主选择,产权安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调查中,江西的很多农信社愿意改成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将来可能有四种产权安排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和个人独资.农民中很多人喜欢股份合作制,因为股份合作制集中了合作制和股份制的两个优点,既满足合作的要求,也能满足股份的要求.但是股份合作制,根据以往的经验,搞不好是把两种制度的缺点弄到一块了.就是说变成一人一票的形式,大股东没有太大的权利,结果不能吸引更多的人入股.所以股份合作制,可能只能作为一种过渡形式,要么过渡到股份制,要么回到合作制.

另一方面,组织模式也是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自主选择的.从中国来说,因为地域非常广,东中西三个地区差距非常大.东部是发达地区,工业化基本上完成了,尤其在上海、深圳看不到农民了,在这些地区,农村信用社变成商业银行即可.而非常落后的地区,比如西部落后的地区,真正需要的是互助合作的金融,另外还有一些非常贫困的地区,连互助合作都做不到,就需要财政给予补贴,以解决贫困问题.中部地区则存在规模效益不够的问题,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选择商业性或互补合作性的形式,但是规模效应提高了.

再者,从规模效益上讲,规模的扩大,往往能提高效益.江苏实行的就是一县一个信用社,从而扩大了信用社的经营规模,提高了抗风险能力,资本更加丰富,克服了过去太分散的局面,但是这也要把产权调整联系在一起.

通过自主选择产权和组织模式,为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多层次的经济需求提供了可能.在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完成后,就存在着全国性的农业银行、区域性的农业银行,另外还有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真正按合作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信用合作社,整个金融体系就形成多层次的体系,更加专业化,这样经营效率就会提高.农村金融改革实际上整个方向是按照商业化进程走的,只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而定,未来将转型为商业银行.

另外,鉴于农业保险成本高,风险大,效益差,可以考虑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专门从事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也可以委托农业政策性银行或商业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业务.国家应利用财政、税收、金融、再保险等经济手段支持和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办涉农保险,引导农民建立互助保险组织.健全农业保险机制,发挥对农村经济的补偿作用.


因地制宜改产权

农村金融改革的最核心问题是产权问题,2003方案革命性的变动就是不再坚持合作制,可以因地制宜,自主选择方式.目前,选出的8省市试点分为三类,浙江、江苏、山东是沿海发达地区.江西、吉林是中部地区,主要是农业区,产粮大省.然后重庆、陕西、贵州是落后地区,通过试点运营,最后再把经验总结起来推广到全国各地.这次改革符合市场经济取向,给农村金融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就目前的试点情况里看,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理想目标.8省市中,除了浙江选择多样性农村金融机构,江苏是半多样性,如江苏苏南地区是按照商业银行改革,苏北地区是按照信用社思路进行,其他六个省全部都选择联社方式.

从经济研究角度看,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的其余六个省选择了一样的改革模式,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六个省可能粮食种植都是最多的,农民比较多的地方,有合作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扩大县联社的层次,可能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从不合理的角度讲,有可能政府仍在主导这个过程,以满足政府的需求,不过现在还不清楚.因为农信社内部有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本身存在着多重目标的冲突.因为农信社首先是合作金融,应该为成员怎么写作.第二,作为政治性金融,有支农责任.第三,农民信用社本身要生存,就要有盈利的目标.这三重目标有时候是有冲突的,存在着赢利机制问题.赢利的时候,这三个目标还能统一,而一旦亏损的话,就会往政策方面推卸责任,这也是地方政府不敢完全撒手的原因.农村信用社最重要的就是三重目标怎么统一的问题.

再造农村金融体系还要要从多方面进行:建立金融机构对农村社区怎么写作的机制,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怎么写作的义务;扩大农村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怎么写作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

不过,无论怎样,试点将为各个省和各个地方自主选择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提供了一个基础.按照当地农村的需要,农村金融自主地选择组织形势,产权安排形式以及怎么写作形式.在新的农村金融机构生存下来后,就能自动与各种金融对接,这样农村就会形成一个丰富的有弹性的金融体系.从这个意义讲,农村金融改革,实际上是要再造农村金融体系.

(本文由本刊记者小江/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