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本土文化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71 浏览:20088

摘 要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所承载的本土文化知识是多元文化存在的基础,它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促进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对于藏区,本土文化课程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适合地域发展人才的载体之一.研究者与一线教师合作,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在本土文化与新时代教学理念背景基础上,将本土文化和新课程改革中新型学生观结合在一起,设计并实践本土文化课程,并总结藏区基础教育本土文化课程设计与实践的新思路.

关 键 词 :本土文化;课程;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6-0060-03

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国开始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是指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和社区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所以课程内容的选择范围很大.涵盖了心理健康教育、礼仪道德教育、环保教育、法制教育、新科技知识、就业指导、全球共同话题等不同的方面,例如已有的《生活·生命与安全》、《影视文化》、《农业生产常识》、《环境教育》、《中国书法》、《泥塑盆载》等地方课程.地方课程的根植于本土文化之中,所以本土文化是其核心内容,目的在于让地方的学生了解本地区的文化世界,让他们有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尊重,探求本土文化存在的空间,培养热爱本土的情怀.例如新疆自治区开发的本土文化课程《新疆》(15本)、浙江省温州市开发的本土文化课程《文化温州》、江苏省的《江苏地理》、云南丽江县的《纳西母语》和《东巴文化》、上海市的“海上七彩风”教育资源系统等.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中国的少数民族而言,地方课程政策的实施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从有了地方课程的政策之后,关注藏区教育的机构、研究者已经开发了不少藏族文化类乡土教材.例如西北师范大学开发的《藏族文化》、青海师范大学开发的《藏族传统做人理念》、《青藏高原生态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即将出版).但由于师资和相应评价体系的缺乏,已有的乡土教材很难进入课堂,最终成为学生的课外读物,藏区本土文化课程面临发展的新困境,因此探索藏区本土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是必要且意义深远的.

本研究立足藏区本土文化课程的现状,跳出依托教材开发的漫长而短效的固有模式.课程内容上,强调本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在研究者指导下,教师自行选择和整合课程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动态发展;课程教学上,以新课程改革中新型学生观为指导,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引导其主动建构本土文化,培养本土情怀.


本研究是典型的行动研究,目的是让教师具备自行开发本土文化课程的基本能力,所以无论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还是课程教学的实施,教师成为最重要的角色.行动研究实施前,就教师本土文化教学现状和新型教学方法应用现状做了前期调查.调查发现:教师利用教学时空传递本土文化的自觉行为都不高,只是“偶尔”的教学行为;学校本土文化类隐性课程建设较薄弱;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思考、合作的机会很少,几乎是“偶尔”的行为;教师如果将本土文化带入课堂,面临的三个主要的困难是自身本土文化知识的不足、本土文化资料的匮乏、以及本土文化与课程内容整合的难度.可以说,前期调查结果符合研究的调查检测设,也证明此次行动研究解决的是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的试点学校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的玛艾藏文小学和城关小学.其中,玛艾藏文小学共有教师30人,其中藏族教师22人.生源主要为来自碌曲县和玛艾镇的藏族儿童,共有328人.碌曲县城关小学共有教师49人,其中藏族教师16人.生源为碌曲县城的藏汉回儿童,共有380人,其中藏族学生151人占40%.

对于碌曲县而言,本土文化主要指碌曲县的地理、气候、历史、名人、藏回汉居住民族的风俗、信仰、歌谣、舞蹈、建筑风格、生活方式等.

在两所试点学校共实施三次以学为主的本土文化课程,分别是《冬虫夏草》、《高原小小营养家》和《洛克和埃克瓦尔在甘南》.

1.《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青藏高原的一种菌类,属于本土文化知识.冬虫夏草的过度采挖,破坏草原植被,引起草原沙化.课程设计将冬虫夏草与环境保护相联系,以体现本土性和现代性的整合,也符合新课改强调的课程综合性,以及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性.

教学采用角色扮演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让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植物学家、环保学家、经济学家和营养学家的角色,带着角色解决分配给每个小组的问题.最后小组代表向全班讲解他们解决的问题.这是典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2.《高原小小营养家》.高原食物例如糌粑、酥油、牛羊肉、酸奶、厥麻等属于本土文化知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高原食物,并分析其营养成分.让学生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认识高原食物,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本土性与现代性的整合.

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以学为主的方法,在学习了基本营养成分知识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换算小组的食物,最后设计一个适合高原地区的三餐食谱.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主动建构高原食物的基本知识.

3.《洛克和埃克瓦尔在甘南》.洛克和埃克瓦尔对藏区的部分研究成果至今无人企及,他们对当时藏区的影像和文字记录是了解藏区的珍贵资料.上个世纪初两位国际友人将甘南介绍给世界,新世纪的学生更有必要去了解他们.因此洛克和埃克瓦尔在甘南的事迹作为第三次本土文化课程内容.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