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中学德育课程比较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44 浏览:18008

[摘 要 ]通过对我国与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的比较研究可知,中英两国中学德育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自也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的德育课程比较注重理论的建构,英国的德育课程比较注重实践性,其课程中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关 键 词 ]中英;中学德育课程;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10-03[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德育课程国际比较研究”(JG14CB0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安娜(1990―),女,辽宁营口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2014级在读研究生;孟庆男(1957―),男,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各中学都比较重视德育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如英国各中学就开设有相应的德育课程,并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德育经验,这些成果与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主要是就中英中学德育课程的开设与教学等情况进行一些比较研究.

一、中英中学德育课程设置比较

由于“中学德育课的性质、地位、功能、任务等,集中体现在这一学科的课程设置中”[1],因此,我们进行中英德育课程比较研究,首先要进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一)我国中学德育课程的设置及特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中学普遍设置了德育课程.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学德育课程经过了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例如,“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教育部颁布《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初一至高三年级分别开设‘青年修养’‘中国革命和中国’‘政治常识’‘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讲座’‘共同纲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初中开设‘政治常识’,高中开设‘经济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之后,初中开设‘社会发展简史’‘科学社会主义常识’,高中开设‘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2].到1992年,中学各年级的德育课程不单设课名,而被统称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程.2001年,国家开始进行第八次新课程改革,我国中学的德育课程为,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一周2课时;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一周3课时.初中阶段的德育课程为单一的课程结构,只有必修课,而没有选修课,高中阶段采取模块设置的形式,分为4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

(二)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的设置及特点

在英国,初高中阶段进行的都是个人与社会教育和宗教教育2门课程.个人与社会教育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为《生命线》,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取材于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绘图、小组讨论等.宗教课程也不只是单纯的集体去教堂礼拜,英国的宗教课程不只是学习基督教教义,也吸纳别的宗教的精华.

从英国中学德育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出,2门德育课程在初中和高中连续开设,更有助于对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且,英国在宗教教育协定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宗教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人生的意义、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教育课也较为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了解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三)对英国中学德育课程设置的借鉴

我国在中学德育课程的设置上,一直注重联系本国的道德现状和政治观点.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联系本国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办法,可我国在德育课程的设置上对其他国家优秀的道德文化鲜少涉及.而在基督教为国教的英国,佛教能得到承认,并由政府立法,列为全英国中小学校之宗教必修课,这足以见其乐于吸收其他宗教文化精华的宽容性.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演讲中,也提及了佛教是发扬中华文明的重要支撑.


二、中英中学德育课程目标比较

(一)我国中学德育课程的目标及特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国中学德育课程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就初中德育课程而言,总目标主要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3].分目标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判断与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进而向学生传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

就高中德育课程而言,总目标是“知道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的指导思想;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分目标主要是指要向学生传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和先进文化,以及让学生掌握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把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创新意识.

通过分析我国初中和高中德育课程目标可以总结出,第一,中学德育课程目标在结构上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为新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三维目标更是对学生的各个阶段明确了要求;第二,中学德育课程的三维目标之间相互关联,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全部课程实施的基础,怎么写作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是教学内容的主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德育观点的主体,是应当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第三,总目标强调了课程的性质和主要任务,概括了教学的基本内容与总体要求,但没有涉及“知识”的表述,这实际上反映出对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德育定位.

(二)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的目标及特点

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应有的社会与公民意识和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习本国及世界的历史与文化,在比较中提高道德觉悟,不仅是培养健全的英国公民,更要培育出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的“世界公民”. 我们对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目标分析可以得到,第一,英国课程目标中指出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不仅要学习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其他民族的优秀的道德文化也要编入课程之中,使学生在学习德育原理时有更加开阔的视野;第二,在服从国家统一的德育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各地各校都会制订贴近本地特色和符合其校园文化特色的德育目标,例如切斯特坦中学把培养学生品德、文化、精神和身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当作德育课程的目标,而一些地方私立中学更重视对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英国德育课程的目标把德育和社会密切地联系了起来,提出道德教育要使学生了解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

(三)对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目标的借鉴

我国中学德育课程目标的制订主要还是依据政治需要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对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重视程度不及英国.我国应学习英国,制订更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德育课程目标,通过全面的调查,确定中学生在不同时期人性化的德育课程的目标,并且对毕业的学生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学校德育课程目标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并鼓励其提出学校德育改革的建议.同时,面对全球化浪潮下的今天,我国又是多民族国家,在制订德育课程的目标时更要注重地方性和开阔性相结合.在全球道德意识日渐衰退的今天,我们的德育目标更应该扩展为让学生形成全球道德意识,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 中英中学德育课程内容比较

(一)我国中学德育课程的内容

初中的德育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展开,力图教会他们怎样处理生活中各种复杂的关系,并对初中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使他们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高中德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共设四个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前三个模块分别讲解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的知识,第四个模块的哲学知识则是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观.同时还设置了六门选修课程,起到对必修课程知识的补充和拓展以及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

(二)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的内容

“个人与社会教育”课涉及个人素质与态度、认识与理解、能力与技能,既关系到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关系到个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这门课程的教材是《生命线》,本书以‘关心和体谅他人’为道德教育宗旨”[5],具体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运用情感,营造教学氛围并引导学生角色扮演、角色交换,从而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二是学会判断,利用影音文件播放有道德冲突的具体生活事例,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证实正确的道德原则,学会做出道德判断;三是重在行动,从“在具体处理道德问题时你会怎么做”出发让学生理解全人类共同的道德价值.

宗教教育内容包括学习和了解圣经的主要内容.英国人多信仰基督教,主要使学生了解基督教的发展过程和教义,并从中找出适合解决社会生活中道德问题的方法.进入21世纪,英国政府为使宗教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在宗教教育协定教学大纲中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主要是指宗教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人生的价值、人际关系处理等,力求从日常生活出发,运用宗教教义,理解人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

(三)对英国中学德育课程内容的借鉴

通过对中英德育课程内容的比较可知,英国学校的德育课程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一是学校德育要回归生活.我国高中的德育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对学习内容产生共鸣和认知,而英国中学的德育内容都来自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更加重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我国在德育内容上也应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真正对德育课程产生兴趣.二是德育需要信仰.英国是宗教信仰气氛很浓厚的国家,基督教作为英国的国教,其教义的传播更是得到了英国教育界的重视.英国中学德育课程中的宗教课程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宗教信仰和最普遍的人类美德的课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四、中英中学德育课程教学方法比较

(一)我国中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包含:一是直接讲授法,即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二是情景导入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种生动、形象、可感知的教学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通过这一体验获得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心理机能的发展;三是探讨活动法,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握知识、理解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一种方法.

(二)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英国中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情感模式教学法,这种方式主要以道德情感教育为基础.实施“情感模式”教学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为他人想”,这部分以学生所经历的问题创设背景;第二部分是“证明规则”,这部分通过分析学生与他人相处过程中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找出解决方法;第三部分是“你本该做什么”,这部分内容设置了一定的道德困境,让学生思考在出现这种困境时应如何做.二是渗透式教学法,英国推行渗透模式的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道德教育对中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英国中学的课堂里很少出现单一的内容,通常课堂都是包括多个方面的.

(三)对英国中学德育课程教学方法的借鉴

首先,我国的中学德育课程必须注重实践.实践是对中学德育课程学习检验的基本标准,通过对学习德育课程进行实践,德育课程才能收到一定的实效.我们要避开重理论、轻实践的趋向,注重德育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其次,德育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道德教育不是一个单靠学校就能完成的简单过程,社会和家庭对中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规范是有重要影响的.而且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封闭的学校道德教育与现代社会的进步趋势不相符.最后,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要力求多样化.正如英国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中学德育课堂教学应多采用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平时还要辅以社会实践、参观旅行和野外考察等课外活动,以使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真正学会理解、帮助、关爱他人,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