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210 浏览:143690

【摘 要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国生物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科学兴趣,传授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科学实践.

【关 键 词 】生物 科学 素养 培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科学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无形动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因此,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生物的科学兴趣开始.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

迁移激趣:有的学生对文学艺术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这些兴趣迁移到生物的学习中来,使学生的个性才智勃然而发,从而领悟到学习的乐趣.如:在教学《种子的结构》时可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边坐个白胖子”来激趣.

设疑激趣:因好奇而生疑,因疑而去探究,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因此在教学中设置疑问,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产生自主探索的内驱力.教师创造开放的课堂,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就能使教学活动在学生的不断探究中展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传授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策略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就是知识建构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单细胞生物》一节时,指导学生采集池塘水制作临时玻片标本观察单细胞生物的结构.教师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前先让各组同学检测设他们将在显微镜下看到什么现象或会出现什么问题,再仔细观察,然后将观察结果同检测设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有哪些差异.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很快出现了:有的组看到了一个大空白气泡,有的组虽然看到了草履虫,但它运动太快了无法仔细观察,这些问题将如何解决?问题提出后,就要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属于理论还是操作方面的,再根据问题的性质检测设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然后是检验检测设.检验检测设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检验的方法是借助于一定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来检验问题.如,对上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这样检测设:问题是否出现在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上?可否通过添加食盐等溶剂限制草履虫的运动?然后指导学生重新制作临时玻片再次观察加以检验.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生物科学来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首先要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要善于观察动植物等自然现象,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特征.二是学会测量.学会测量温度、湿度、距离、时间等数据.三是学会做实验.学会对实验过程的控制,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四是学会获得所需实证资料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善于从教材、电脑网站、图书杂志等途径搜集探究过程所需要的资料.

四、激发生命意识,鼓励参与社会科学实践

1.热爱生命意识.热爱生命首先是热爱人类自身的生命.我们从《人的生殖》一节知道我们每个生命个体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到从母体内分娩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生命来之多么的不容易,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生命呢?热爱生命还表现在热爱他人和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同情弱小、关爱他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生物科学教育三维目标之一.

2.健康生活意识.学会健康生活,使学生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比如在教学《人的发育》一节后可以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办手抄报宣传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知识,或组织女同学在一起举办“青春无烦恼”悄悄话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感受青春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轻松愉快地渡过人生的黄金时期.

3.科学实践意识.科学实践,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必要途径.科学实践能力,也是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科学实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对某些问题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并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才会真正形成.没有在亲自观察和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在科学实践中形成的合作意识及自信、自强的心态,就不会真正激发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也决不会培养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