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35 浏览:8626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部分企业实现了会计信息化管理,对会计人员的信息化工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务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一学期,课时较少,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会被动的按步就班的跟着老师操作,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操作,缺乏举一反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解决在会计信息化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同时会计电算化课程本身的理论较少,更多的是实务操作,因此适用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通过岗位分析设计课程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目标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介绍会计软件的设计原理,另一类是对一种商品化的财务软件操作训练学习,由于财务软件数量较多,导致不同学校教学内容有较大差异.课程目标不统一,课程内容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处于什么地位,学生应学习到什么深度,如何将会计理论体现在课程中并不清晰,导致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与会计实务工作的多样化之间有较大的差距.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像ERP这样的管理软件也会逐步进入到中小企业,因此应将ERP等软件包含的管理思想渗透到课程中,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角度来设定课程的教学目标.高职会计专业主要培养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目标不仅培养会计信息化操作能力,还应培养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的解决能力.

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将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任务化,划分为若干个岗位技能知识,让学生以模拟实训的方式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掌握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通过调查,发现有98%的中小企业均采用了财务处理模块,51%的企业采用工资和固定资产模块,28%企业采用了供应链管理模块.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可以设置认识会计电算化岗位、系统管理、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等八个项目,每个项目由多个任务组成,以任务为导向,每个任务包括任务描述、必备理论知识、任务操作三部分内容,同时每个项目对应相应的工作岗位,每个项目有具体的指导及对应练习.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是教学任务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怎么写作业、商业、工业三类企业的实际案例,将软件操作与实际岗位充分结合,将一个大的企业案例分解为较小的操作任务,并对每个任务进行细化,以任务驱动方式教学,特别强调整个业务的流程化处理.建立非结构化的学习任务,即学习任务模仿企业日常工作状态,如会计初始资料往往不完整,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让学生在操作时需要思考如何操作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实施

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项基础模块学习,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各模块的操作;第二阶段进行职业岗位的分岗实训,旨在掌握职业岗位的专项应用能力(会计综合核算应用能力),增强职业岗位能力的综合性,由核算型能力向综合应用型能力拓展.在这一阶段,需要教师综合不同财务软件的共性,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全面了解利用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满足熟练使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管理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是机械的告诉学生怎么操作,更重要的是使其理解每一步操作的含义和目的,才能让学生更快更熟练的学习和使用财务软件.财务软件的讲解通常是分任务分模块进行讲述,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各个功能模块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整体关联意识,能够将整个模块统一协调的操作,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会计电算化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1.讲授与演示的组织与实施.课程教学中以练为主、讲为辅,通过模块化的会计工作任务,以实际案例让学生探究式学习.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两者并行,边讲边操作示范,学生一边听一边进行练习,在学生进行实践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根据练习情况掌握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动手能力,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手法,并围绕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深度讲解和反复练习,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最终达到教与练有机结合.教师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反复实践操作,教师巡回辅导、指导,并根据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对于普遍性问题及时作补充讲解.为了方便教师的讲授与演示的组织与实施需要在每台计算机安装多媒体电子教室.

在课堂学习中,高职学生普遍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容易出现“照猫画虎式”学生和“好问式”学生.“照猫画虎式”学生就是学生学习只是按照老师的演示进行学习,只知道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演示,一旦知识稍加变化就不会操作,或者操作完之后还不清楚,为什么这样做;“好问式”学生是指有些学生操作中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立刻向教师提问,而不是先主动思考并设法解决问题,教师遇到这类学生,最好是对其进行引导学习,而不是直接告诉他如何操作.在逐步引导中让学生自己进行检查和操作,理解操作的实际意义,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最终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师授课的关键是解析难点、启发学生思考、提供参考资料目录,余下的教学时间为学生自行理解、把握和总结,并以课堂作业或课堂交流的形式加以巩固.

3.课堂教学情景化.“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含义是实践教学导向,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在会计模拟实训时营造实际工作岗位的情景氛围,详细讲解会计业务流程图、会计岗位和岗位职责制度、会计科目及重点应用、会计账务处理要求内容等,为学生思索、判断、选择解决经济实际问题、实训等创设一定的情景,形成会计电算化教学特色,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分组模拟综合实训.在学生熟悉整个套帐操作后,可以对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实训,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各套帐的财务数据,建立起各自单位账务系统,并彼此轮流在账务系统中担任不同的分工人员,如出纳、会计主管、工资、存货、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岗位.一是让学生了解各岗位的职责并熟悉相关的工作,为将来就业做准备;二是培养学生在各个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交流心得、通过角色扮演和换岗实训,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岗位,明确各种岗位的职责权限,不仅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而且加强了学生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以能力为评价核心,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实践教学内容为主,考核办法也应相应的变化,建立一个能评价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将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结合教学过程实训状况,确定需要评价的要素,分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模块设定考核指标,其指标应尽量量化,力求公平,并形成一个指标考核体系.以过程考核为主,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减少逃避实践课的情况,提高学生对实践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以能力为评价核心的考核体系,推行多种多样的实践考核制度是现实要求.为适应一体化教学方式,课程成绩由如下组成:平时课堂表现成绩×10%+模块实训成绩×30%+课程综合实训成绩×30%+期末成绩×30%,充分体现以实践教学环节为核心,重视教学过程考核,重视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不放松.考试的形式不拘一格,将撰写实训报告、案例讨论、模拟实验、专业技能比赛获奖等级计分等多种形式充分结合.

实行“一凭多证”制,使“课证”深度融合,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要求学生参加考试取得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用友ERP技能证书等.将常规考试与能力考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职业技能证书课程内容完全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课程改革应该从职业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明确课程的技能培养要求,采取适合的手段来进行“做中教、教中学”.让学生在真实案例环境中,体会到工作实际要求,掌握所学专业知识,体会到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要领.

总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有效的克服了教学的枯燥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受到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CBE教学模式在高职经管类专业中的应用研究”(2011SJD880036)资助.]

(作者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