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610 浏览:82864

【摘 要 】随着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化和国际化,伴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业务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流,但在现实工作中却暴露出传统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如审计教学发展滞后,手段落伍,缺乏国际化视野等,使得我们必须及时调整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造就出适应新形势的应用型审计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关 键 词 】会计信息化,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前审计人才培养的境况及存在问题

1.理论教育为主,缺乏运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以理论教育为主体,强调审计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具体的会计实务处理.强调在会计基本功的基础上,运用审计理论,学习审计实务.例如对企业的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以及相关审计方法都以讲述理论为主,同实践的结合不足.如在教授学生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方法、重要性的确定等相关理论时其实都是纸上谈兵,因为在实务中的应用难以把握,殊为不易,至于职业怀疑态度的始终保持在实务中也很难做到.教学中强调原理性而忽略了现实的运用性,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相脱节.

2. 传统审计方法已难以适应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变革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审计对象从传统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制证、账转变为无纸化的电子数据、文档.审计对象无纸化,操作的流程化趋势非常明显,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大部分由财务软件或ERP系统来执行,原本手工环境下,凭证、账簿、报表等纸媒上的会计记录相对清晰明确,而在信息系统中,无纸化的授权审批、会计处理,即使修改后也可以不露痕迹.通过检查原始记录来进行的控制测试在电子化授权面前根本就难以察觉蛛丝马迹.然而在现有审计方法的教学中,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仍然主要以纸质文件为模板,即使存在一些电算化教学,也只起到辅助性作用,审计环境的变化使得原来常用的审计方法变得失去效力,亟需变革.

3.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业务变得重要,在教学中却难以与时俱进.经济的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受其影响,沿海的很多企业包括部分内陆企业同外商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进出口业务越来越频繁,双边结算、外贸交易处理等也越来越常见,甚至部分企业为谋求海外IPO而采用国际准则编制报表也屡见不鲜.然而这些业务在学校教学中基本很少被涉及,学生们连基础知识恐怕都未必掌握,更无法对其进行审计.至于国际准则的学习由于难度较高且需要一定的英语基础,无论对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都存在一定困难.

综上我们发现,当前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受限于当前整体环境和教学资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我国高校审计专门人才培养结构单一,以日常业务为核心,强调本学科的特性,忽略了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外延不够开阔,无法培养出针对国际结算审计、金融保险审计、海外资本筹集、咨询等宽审计门类的复合型人才.二、从课程设置来看,其课程的主要内容仍然是以会计知识和技能占主导地位,只重视审计理论与常规审计实务的学习,忽略了现实业务的全面性和复杂性.这种课程设置既不能满足社会对不同行业审计人才培养的需求,究其知识和技能而言,更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三、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务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实践教学,尤其缺乏信息化审计环境下运用会计和审计知识能力的实践.部分审计专业毕业生刚出校门就会面临“打不开企业的账,进不了企业的门”的窘境.


二、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探析

高校应顺应时代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优质资源,采取输出、引进及融合等措施,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合作,借助多种方法和手段,构筑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审计学专业的信息化实践教学

审计专业实践性很强,实践教学贯穿于审计教学过程的始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1)先进的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是培养审计学专业学生实务技能的重要手段.引入实务中的企业案例,向学生演示现实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或ERP系统,直观的界面和讲解能促进学生由审计理论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因此,在审计学的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典型的审计案例,让学生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应用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2)内容丰富的实习安排和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广泛的实习基地建设,特别是将审计实习基地建立在会计师事务所,这样学生在审计实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不同的审计环境,无论是传统的手工业务环境还是先进的信息化系统环境都能全面接触,同时各种行业、各种规模的审计业务,也能帮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尽早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审计工作.实习时,学校可以从审计机关、大型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聘请经验丰富的审计专业人士担任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掌握选择审计程序和方法、如何识别财务报表舞弊及有效的规避审计风险,同时学习使用大型事务所的先进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这样既能够保证实训效果,又能够借机培养师资队伍.如有可能还可同具有涉外企业审计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合作,近距离的接触谋求海外发展或境外上市的大型公司,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结构,加强国际化审计人才的培养.

(3)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审计实验室的网络设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目前,许多国内外高校通过网络开放了其特色精品课程,即我们俗称的“慕课”,其中不乏会计审计方面的课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广泛化和国际化,做到对自身的有益补充.

2.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考试.同国际趋同的最好方法就是接受国际化的教育,常见做法是将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学校可以通过与国外教育机构联合办学,引入国际审计资格考试的培训课程.目前国内有几十所高校纷纷引入英国ACCA或者ACA课程,以及美国的CMA课程,设立培训及考试点,开展国际会计、审计资格考试,还有一些高校通过开设了CGA培训项目,开展国际化审计人才的培养.共同之处都是将学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向社会输送国际化的复合审计人才.这些做法能够促进人才培养,有利于学习发达国家在审计人才教育模式和职业资格培训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3.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是搞好审计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和保证.教学的落伍除了制度性因素外,教师知识水平的不足也是重要因素,部分教师缺乏审计工作实践,审计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时不能将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进行有机结合.以上这些状况都直接降低了审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基本素质应该在培训师资上得到体现,为此,高校必须尽快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审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1)通过选派教师走出校门,参观及访问国内外知名院校,借鉴和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使其开拓视野,也可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审计实践活动,通过到审计机关调研、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锻炼等方式熟悉审计实践活动,更新现有知识储备,丰富审计教学内容,及时发现现实环境的变化,甚至鼓励教师走出国门,去国外高校了解和学习世界先进的审计理念和经验.

(2)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筑巢引凤”,引进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审计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和演讲对象,从实务出发介绍现实先进的审计实务.包括引进海外名资或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经历的高层次人才,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师资队伍的复合型建设.

伴随经济环境的变化,审计环境也处在不断变化中,培养能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如何使得走出校门的学生能迅速成长为来之能战、独当一面的干将而不是纸上谈兵的秀才,如何改革当前的教育环境,让我们培养的审计人员成为时代需要的精英人才,是我们要不断努力解决的教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