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353 浏览:70246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最常见的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在本文中,主要就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及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要点进行了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高层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在结构的设计位置现场支模并整体浇筑混凝土而制成的混凝土结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作为最常见的主体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结构尺寸较大时,现浇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缝,为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就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1.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采用胶合板、钢模板、钢板等材料.

1.1模板安装的质量控制.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修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和预埋钢管等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偏差应符合规定.

1.2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质量控制.模板的安装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要求所安装的模板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并应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计算.浇筑前,应先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1.3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质量控制.模板就位时,应严格按照配模图纸进行安装,要求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虚”脚出现;墙、柱脚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混凝土漏浆造成烂根.当梁、板跨度≥4m时,其底模应按跨度的13%起拱.在安装墙、柱模板时需有保护措施,以免损伤模板.同时,在在靠近模板部位进行钢筋、钢管电焊作业时,在施工焊处的模板面应用铁皮垫隔,防止焊火烧坏模板面.为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与模板粘结而影响脱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在清理过的模板表面上涂刷隔离剂.浇捣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不能直接碰到板面上,避免磨损、撞坏模板面,同时振捣时间要按规范规定,要适时,以防模板变形.

1.4模板及其支护系统的拆除.模板拆除要预先制定好拆模顺序,并应掌握好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当剪力墙体混凝土终凝后强度达到1.2N/mm2(气温20℃左右,8h),必须及时松动穿墙拉杆,将模板与所浇筑的混凝土墙体脱离,防止混凝土与模板表面粘结,为拆模做好准备.拆模时,应注意保护好混凝土边角.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同时,应及时用模板清洁剂清理拆下的模板,严禁用铁铲、钢刷之类的工具清理.已拆除并清理干净的模板和支架应分类堆放在指定位置或及时清运.

2.钢筋工程

2.1基本要求.钢筋进场时,应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钢筋安装时,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锚固长度应符合表2的要求且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300mm.


2.2钢筋接头位置及要求.梁底部钢筋接头应设在支座处,上部钢筋接头应设在跨中1/3范围内,且焊接时,同一断面钢筋接头根数不得超过总根数的50%,绑扎搭接时,接头根数不得超过25%;接头位置应错开45d(d为钢筋直径);墙、柱竖向钢筋接头应设在每层楼板面处,接头位置应错开50d.板底筋接头应设在支座处,负钢筋接头应设在跨中1/3范围内,其他短钢筋则按设计长度配料制作不设接头.

2.3施工缝处钢筋处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一般不留施工缝,若不得不留施工缝时,为增加施工缝处的抗剪能力,断面处应增设施工插筋.一般,板插筋采用12钢筋,放置于板中部;梁插筋用20的钢筋放于上、下受力钢筋位置.

2.4钢筋制作绑扎注意事项..梁、柱节头处的钢筋很密,核心箍筋不允许遗漏,绑扎确实困难的部位,将箍筋制成两个半开口式,待绑扎就位后,按搭接10d焊接成封闭箍.在绑扎钢筋时,垫块、卡环、铁马凳数量要够,破碎、变形、偏位的要及时更换、调整.同时,为防钢筋偏移,要求柱的竖筋在楼面的位置加焊一层与箍筋相同规格的定位箍.板面层支座负筋应在预应力钢筋套管及水电管线埋设完毕后再进行绑扎,支座负筋绑扎应加设Φl0钢筋铁马凳,纵横间距均为1.0m,严禁在绑扎好的支座负筋上面踩踏以保证位置的正确.板钢筋除靠近两行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所有相交点须全部扎牢.主、次梁或次梁与次梁相交处,除按设计加吊筋外,凡未特殊注明者,一律在两侧各加四道加密箍筋,直径同两条梁中箍筋大者.

3.混凝土工程

3.1施工工艺流程

配合比计算→原材料计算、外加剂配制→坍落度测定→混凝土运输→试块制作→泵送→布料→混凝土浇筑、振捣→泵和→输送管的清洗、拆除→养护.

3.2施工要点

3.2.1材料的质量控制

水泥:应选用3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且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

粗骨料: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的石料;石子含泥量不得大于1%,石子的震、片状颗粒的含量应小于12%.

细骨料:配制砼时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砂含泥量不大于3%)的优质中砂,要求砂率控制在40-50%.

拌制混凝土所用水宜用饮水用,当采用别的水源时,应检测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现行标准.

3.2.2砼搅拌

砼搅拌要均匀,其最短搅拌时间应符合规定.在冬期施工时,混凝土的配制应由商品混凝土厂家来具体控制,即控制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3.2.3敷设输送管道

泵送混凝土的垂直输送管道采用在楼层钢筋混凝土边梁上预埋铁件,然后用角铁焊接固定输送管;在楼面,输送管需搭支架及马道布置,不能直接放在楼面钢筋网上.

3.2.4混凝土的浇筑

每层结构混凝土分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柱,第二次浇筑梁、板.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2m,否则应用串筒、溜槽,以保证混凝土不致发生离析现象.柱浇筑高度大于3.0m的,在1.8-2.0m高处一侧或两侧模板开设门子板,混凝土从门子板处的斜槽或平台灌入柱模内,采用高频振捣棒从顶部插入振捣,按300~500mm厚分层浇筑.浇筑时应重点控制浇筑高度和振捣棒插入间距、深度、顺序.振捣是,要求振动棒快插慢拔,插点布置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应遗漏,移动间距一般不30-40mm.泵送混凝土应根据浇筑速度配备足够的振捣机械和人员,应使料斗内持续保持一定量的混凝土(20cm厚以上),以免吸入空气造成混凝土逆流形成堵塞.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分层浇筑时,上一层混凝土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

3.2.5养护

现浇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根据季节、时段及时采取覆盖保湿养护或其他有效的养护措施.在养护期间,若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进行模板安装等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