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113 浏览:81509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机械可靠性简史以及我国机械设备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意义,指出通过提高我国机械设备产品的竞争力,必须重视和加强机械设备的可靠性研究的对策.【关 键 词 】机械;可靠性;策略一、前言军用电子装备工业根源于可靠性研究.1957年,美国国防部电子设备顾问委员会发表了为世人所瞩目的《电子设备可靠性报告》.这个报告被当时以致后世认为是电子产品可靠性理论和方法的奠基性文件.从此以后,可靠性研究经过不断地发展与完善,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尤其是近代,随着电子产品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可靠性的提高使得机械产品的可靠性问题变得异常突出.据此,机械可靠性成为可靠性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了20世纪60 年代,可靠性学科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飞速发展,渗透于机械设备产品生产过程之中.就我国而言,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机械设备的可靠性研究方面刚刚起步,起步晚,底子薄,与西方国家差距较大.二、提高机械可靠性的策略可靠性研究的主要问题涉及产品的动态质量.笔者认为应着力于以下几方面.1.以现代设计技术为手段,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水平现代设计技术即指技术群体的概念,它是以优化产品的质量、性能、时间、成本及等综合效益为目的,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主体地位,依托相关现代化知识的运用知识,采用多种科学方法及技术手段,从事于研究、改进、创造产品的活动.现代设计技术所依据的理论和方法涵盖了现代设计方法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可信性设计技术、设计试验技术等多种学科,是诸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即使对每一个具体的设计技术解析,也显示是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可信性设计技术为例,可信性设计技术可看作是广义可靠性设计内容的外延拓展.在此将现代设计技术贯穿其中,则会达到细化和拓宽产品的可靠性设计的效果.基于此,可靠性设计中的现代设计方法运用,在结合安全性设计、动态分析与设计、防断裂设计、疲劳设计、耐腐蚀设计、减摩和耐磨损设计、健壮设计、耐环境设计、维修性设计、人机工程设计等设计的基础上,定会大大提升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原有水平,使之能够优化质量、性能、时间、成本及等,并使之成为综合效益最优的产品.2.先进制造技术是产品的可靠性制造的保障由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底子薄,在观念、手段、手艺等方面比较滞后,直接导致我国机械设备产品的可靠性差,一些在理论上可以设计出来的产品,但是在实践上却制造不出来,即使制造出来,质量也较低.现实的情况使得制造业成为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中的瓶颈.就此可见,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大力改善我国制造业的产业、产品和组织结构,提高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以及市场竞争能力,是制造业走出当前困境的关键性措施.在此过程中,利用先进制造工艺和用先进制造技术支撑我国机械产品的制造领域的发展,是增强我国机械设备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3.用依托于系统工程环境,实现产品的可靠性运行管理与维修固有可靠性、使用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是设备可靠性的三个组成部分.固有可靠性主要是指设备在设计和制造时的所涉及的内在可靠性.使用可靠性是指基于对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精心维护,人为因素过程中,所包括的设备在使用时操作及维护人员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环境适应性是指设备所处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振动、冲击、辐射、介质特性等环境条件,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除了上述三类可靠性要求外,设备还要满足具有良好的可维修性的要求.一台质量好的设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但要长,而且平均修复的时间要短.可靠性与维修性两个方面相结合所实现的设备有效性,就构成了广义可靠性,它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到:可靠性学科的发展体现了对技术与管理的重视.可靠性管理涉及设计、制造、生产和使用过程的管理,即全过程、全寿命的管理.在设备全寿命周期内,机械设备的使用运行时间所占比例最大,最为直观体现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在可靠性运转与维修中,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会促进对设备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在设备管理工作的实际中,必须明白设备运转的相关费用;运用近期的科学技术发展,建立预防为主的设备维护制度,进而对生产发展起推动作用;整个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修理、改造中,应该把管理因素贯穿其中,认真做好设备终生维护、管理,进而对生产生活起极大的推动作用.三、结语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理念的进步、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性能、产品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一定意义上讲,获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一定能占领市场,为企业带来利润,这其实也是产品占领市场的关键.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下,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不败之地.最近一个时期来,机械设备及其系统,逐步向高水品、高集成、高参数方向发展,这样能进一步符合市场竞争的大趋势.整体来讲,机械工业对国计民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而做好机械工业的规划、维护及可靠性研究,能全面推动我国各领域的不断增强!【参考文献】[1]坪内知夫编;汪一麟等译.可靠性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4.[2]刘贵生,胡师金.可靠性质量管理工程.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553.[3]王超,王 金.机械可靠性工程.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2:528.(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