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化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997 浏览:72707

项目基金:青海大学财经学院优秀课程建设资助

摘 要:随着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模式的普遍应用,当前劳动力市场上呈现出了需求与供给的非均衡矛盾.文章针对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分析了系统组成因子间的均衡关系,构建了基于生态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区域特色等角度提出了生态化修复措施.

关 键 词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生态化

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既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共同竞争的平台、市场和机会,也为企业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利益.因此无论从电子商务自身的发展、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还是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都应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这将对企业创建可持续的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面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模式的普遍应用,人才市场突显出二个问题,一是电子商务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稀缺,缺口巨大;二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脱节,内容和培养体系不成熟,专业师资缺乏.

一、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近十几年来,中国电子商务有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了相当大规模的市场容量,成长起来了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另外还有更多的传统企业将电子商务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进行实施,因此电子商务市场日趋活跃,交易规模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4万亿元,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接近6万亿元,在GDP的所占比重已经上升到13%.其中BTOB市场交易规模4.9万亿较2010年增长29%,网络零售总额超过8000亿元,较2010年增长57%(见表1),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例超过4%.中国网民数量也在不断攀升,截止2012年12月,我国网民已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使用率提升至42.9%,与2011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4807万人,增长率为24.8%[1].

二、中国电子商务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持续、广泛、深入的发展导致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大量需求.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规模达到213.5万人,较2010年163万人的规模增长了31%.(见表2)

1.电子商务人才供给不足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且竞争激烈,为了夺得市场,许多企业没时间和精力去培训员工.对于企业而言他们缺的,主要还是缺直接能够上手的、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表3以电子商务企业为例,说明企业正处于人才需求强烈状态.其中需求强烈招聘压力大的企业及招聘常态化每月都有招聘需求的企业占75%;处于人员稳定,基本满足企业需求的企业只占到22.73%.

电子商务企业虽然迅速发展,但仍处于粗放竞争的阶段,这也导致富有经验或者能快速上手的电子商务人才稀缺和抢手,各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竞争逐渐白热化是必然的趋势.从目前的需求状况来看,运营、技术、推广是最迫切的工具性人才.随着企业向纵深发展,竞争不断加剧,决定商业本质的供应链人才会越来越热门(见表4).我们可对主要的人才进行分类,并分析不同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第一,运营类:(1)网站运营:包括网站内容的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网站频道的建设等.这类人才需要紧紧抓住企业核心,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将企业最有价值的内容充分、合理的展现给用户.(2)产品运营:包括核心产品的设计、改进与维护、效果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这类人才需要对市场的主流产品非常了解,在此基础上的产品创新更是企业生存的法宝,并能就用户的使用效果和市场反应来及时评价、维护和改进产品.第二,技术类:(1)商务系统设计: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的需求分析、规划、设计.这类人才需要有良好的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经验,特别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科学规范的手段和方法.(2)商务系统实施:包括web开发编程、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网站的美工设计与处理等.该类人才要求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对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管理需求有充分的把握,这样才能体现信息系统为管理怎么写作、为市场怎么写作的最终本质.第三,营销推广类:包括利用网站为企业开拓网上业务、网络广告的设计与推广、客户的管理与怎么写作、搜索引擎优化(SEO)等.这类人才需要掌握网络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操作,需要了解信息经济环境下的运营规律和市场特殊性.充分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实现企业的市场目标.从上可以看到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综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高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从2001年6月教育部批准全国首批13所高校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以来,截至到目前为止,我国开设电子商务本科高校多达300余所,高职院校近700所,每年大约有8万多毕业生.另外2003年,一批重点大学自主设置电子商务方向研究生专业,标志着中国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进入高级发展阶段.

但面对电子商务实践,中国高校人才输出的质量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目标和定位模糊.很多高校不是根据市场需要、行业特点以及发展的趋势确定自己的特色,而是根据学校现有师资能力和所长决定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于是大致形成了二种模式①技术型②贸易营销型,前者偏重于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安全问题以及电子商务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培养,后者偏重于电子商务的网上交易,主要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实现企业的网上经营管理和网络营销.这就造成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要么与计算机专业,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的相似性;要么涉及领域众多,以万能为应用目标,并没有根据电子商务专业自身特点设置课程,因此这并不符合国内用人单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需求.

第二,师资力量薄弱.首先,从担任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来看,大部分都是从计算机、管理类等专业吸纳过来的新生力量,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时间都不长,虽然在各自原有的专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知识结构的天生缺陷,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说不清、讲不透的尴尬局面.其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理论学习,还要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而绝大多数教师,自己也是现学现卖,并没有多少实践经验,更不要说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融会贯通,因此势必纸上谈兵、照本宣科. 这两方面都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第三,实训环节落后.首先,缺乏有针对性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训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深入社会、了解企业、理论联系实际的大课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和教师忙于教学,因此很难联系到合适的、有针对性的企业,同时企业也难以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接纳学生.所以实习环节的单一性、形式化和与专业技能培养的不协调性就在所难免.其次,实验室环境与实际脱节.电子商务实验室通过模拟真实环境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理论教学的效果放大延伸.但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而实验软件却越来越陈旧,实验室环境逐步与实际商业环境相脱节,因此,这种模拟练习不仅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反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因此从上述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来看,国内高校对电子商务的市场状况、对企业实际的应用和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时缺乏创新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使整个培养方案丧失了清晰明确的根基.培养出的学生在专业上不精通,既不符合专业技术娴熟的要求,也不符合用人单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真实需要.

三、生态化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生态系统与高等教育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1871—1955)在1935年提出来的,他认为,“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生态系统是由许多生物组成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把这些生物与环境统一起来,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学功能单位.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不论简单还是复杂,都由基本生态要素构成.这些组成成分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各自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并形成整体功能,缺一不可,使整个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既存在着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和搏斗,又存在着互相依存、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才形成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

在人类社会走向生态文明之时,高等教育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整个社会有机的组成部分,当然不可能置身于社会发展的生态潮流之外,各种生态形式不仅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还会必然地延伸到高等教育上来.生态系统的理念运用于高等教育,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是高等教育良性循环的客观反映,是化解高等教育各种危机的迫切需要,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2.生态化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生态化的哲学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当我们以这样一种新思维来看待和考量高等教育时,我们就有了理顺关系、化解危机的思路.

在电子商务劳动力市场当中,我们看到了供需矛盾的表象.透过表象其实是整个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系统的非生态化、非健康化发展的现状.这种现状造成系统内外的主客体对该专业的发展前景产生了迷茫和困惑,进而丧失了信心.使得教育者不能全身心地关注行业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研究这种新经济模式的内在运行机理和规律,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受教育者面对残酷的劳动力市场选择,也失去了安心学习的环境和心态,在迷茫和痛苦中极力逃避该专业.从而反过来影响市场供需,产生恶性循环,进一步破坏了该系统的生态均衡.

电子商务专业高等教育系统同样是一个由各个生态因子构成的,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同进化的均衡系统.它同样具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层次性、结构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教师、学生、高校内适合专业发展的环境和制度、教学设施、教学手段、课程等内部生态因子形成了系统内体系,企业、其他高校、行政制度、经济技术环境构成了外部生态因子,这些因子共同形成了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大系统,缺一不可,并根据因子间的竞争和协同关系,动态适应因子的变化带来的影响,通过调整内部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内涵,共同维护系统的平衡,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培养出各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从而达到适应社会、怎么写作于社会的目的(参见图).

因此要构建一个能输出满足市场需求和高质量人才的电子商务教育系统,就应从生态的角度去构建生态均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优化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解决现有矛盾.构建的思路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只结构合理、规模适当、综合能力较高的师资队伍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基本保证.

首先,除了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以形成自有的优秀团队以外,高校应与企业、以及其他高校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加强双方的交流和沟通,打破原来封闭的师资体系,修复系统因子间本就该有的依存关系,创建动态化、生态化师资引入模式.如聘请高水平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来校讲课,一方面解决了现有师资不足的现实,另一方面开拓了校内校外合作沟通交流的渠道.从而改变了学校因人设课、人才输入和输出的低水平均衡状态,提高了教学水平,改善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其次,就是进一步强化现有师资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①要让教师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和融合性.不但要紧密跟踪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而且要对电子商务健康运行的法律制度保障、经济规律、市场行为等有清楚地认识和把握.这样才能建立起学科间知识交流和沟通的动态平衡,建立起教师知识结构稳定的生态平衡,培养符合基本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②紧紧抓住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怎么写作社会三者之间的生态协调关系.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使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关注电子商务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和能力,鼓励教师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将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怎么写作企业的引擎.

(2)改善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从整体来看,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环节上有两种形式:一是条件差、投入少的高校没有实践环节,只有老师纯粹的理论讲授;二是也有很多高校花费了不少的资金、人力、物力设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安装了简单的而不菲的模拟实验系统.但总体来看,模拟实验室的效果不好,根本原因一是学校将实践的重担全部寄希望在该实验室,但它只能是实践环节的一部分,它不可能也不应该承担实践的全部;二是模拟软件陈旧落后,和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实践脱节严重,而软件商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维护更新软件,造成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对此,要从生态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处理好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协作关系.这就要求,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激励教师在现有基础上根据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设计开发实践项目,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二是学校要加大维护的成本,和软件商建立一种战略合作关系,提高模拟实验室的教学功能.三是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项目,通过为高校师生提供的实践培训平台,使学生能够面向行业、面向企业获得更加前沿化、素质化、职业化的培养.四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互赢互利,使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不再形式化,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企业资深员工,通过一线实战经验的传授,缩短学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融入真实案例的角色模拟.也要让学生走出去,有一个真正动手操作的环境和机会,将对理论学习的体会付绪行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形成区域特色

教育系统除了具有传统生态系统的一般特性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性.如区域性,这就说明教育系统和一定的空间相联系,它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空间,包含一定地区和范围的空间概念,反映一定的地区特性及空间结构.因此教育系统要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并对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生态反应,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反映一定的生态区域特性[4].


高校在进行培养方案设计时,要根据高校所处的生态位和区域特性以及招收学生的生源质量情况,因材施教.只有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准确,才有可能建立起创新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模式,也只有符合电子商务运行规律,针对企业在电子商务岗位上的特点和真实需求,才能培养出理论扎实、特点突出、具有一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要根据地方实际的经济发展现状,根据当地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的培养留得下、用得上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