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430万税单出台的前前后后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16 浏览:19011

编者按:

对个人网店是否纳税、如何纳税,全国自2000年以来讨论不断,但一直没有正式政策出台.

在这样的背景下,武汉一家网店“我的百分之一”等来了武汉市国税局开出的430余万元高额税单.

6月底,武汉市国税局称,“按照国家税收政策,只要达到缴税起征点的货物交易,都要征税.”

养鱼还是杀鱼,这张税单已引起了全国网商的集体恐慌.人们也在问,背后的真实图景究竟是什么样子?

淘宝个体网店集体大恐慌

再过两天就是除夕,2011年1月31日,很冷.廖江涛一大早爬起来,从武昌到长江对岸的汉口,出租车走了一个多小时,停在一街165号门前,武汉市国税局第二稽查局在此办公.

30岁出头,短发、宽脸,黑边眼镜的廖江涛站在门口,盘算着从什么角度表述效果最好――廖江涛致力于网商培训与行业分析.眼见上班时间到了,税务官员们一个个走进了院子.


不久,廖江涛迎来了周钦年、张维夫妇,三人聊了两句,一起走进国税局大门.

五个月后,一则《武汉市国税局开出国内首张个人网店税单》的报道引爆了近5000亿规模的中国电子商务界.下至网店老板,上至《人民日报》纷纷发声,激辩喧嚣.

这家交了“头道税”的武汉个人网店“我的百分之一”的拥有者正是周钦年、张维夫妇.淘宝店的信用等级由已达成的交易数量决定,“我的百分之一”以3个金位列女装类第一,在背后闪烁的是超过300万笔成功的线上交易.2010年,其销售额突破了1亿元!

从1月23日、31日到6月28日,细细品味,围绕“税”字,官与民,网店与政府,产业与政策,这是一出酝酿、开端、延伸,都比更精彩也更有趣的故事.

两重天

人生往往冷暖一天,两重.赶去国税局汇报的前一周,一切还是另一番情形.

1月23日,武汉琴台大剧院,湖北网商年会热烈非常.“在淘宝网的全国店铺信用排名中,湖北的‘我的百分之一’位于女装类第一,‘火盟通讯’和‘楼兰蜜语’分别是数码3C类和食品类第一!”会上,大家兴奋地传阅着一份资料.

这几个“第一”不容小觑.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4980亿元,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其中近4000亿元发生在淘宝.

“怎样做战略?”“怎样塑造品牌?”等诸如此类的话题是参会的300位网商最关心的.此前两届年会上被大家提及最多的是“如何做网店页面”等技术问题,那时到会者也就一两百人.

网店主们当然踌躇满志.除了上述拔得全国头筹的几家外,很多湖北网店的销售收入都从2009年的几百万增长到了2010年的几千万.而“如何成为规范化的企业”这个问题更被反复提及,“那样(规范化)的话,招人会容易些,还可以以公司名义签正规的合同,交易时提供也更能得到写家信任.”

这个民间网商聚会的组织者正是廖江涛,他也希望能搭建一个武汉网商交流的平台.

大转折来自第二天的《武汉晨报》,其头版一个标题是“武汉去年现3家亿元个体网店 埋头赚钱不求扬名”.当天下午,武汉市国税局第二稽查局突击检查几家大型网店,要求“我的百分之一”补交2009、2010年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滞纳金,总额近1千万元.

从下午到半夜,廖江涛接到了太多的.

第二天,几家淘宝店主紧急碰头.有的希望找找关系,用潜规则“摆平”,“至少少交一点”;另一种观点是找税务局正面沟通,特别是阐明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寻求理解.

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

税局内

1月31日清晨,廖江涛和周钦年夫妇是揣着两份资料走进税务局大门的,一份是《“我的百分之一女装店”目前面临生存窘境的汇报》,一份是《湖北网商发展报告》.

接待他们的是武汉市国税局第二稽查局一位副局长和两位科长.税官们接过第一份汇报,开头映入眼帘:

国税局进入“我的百分之一”店进行税务稽查以来,我店上下一片惶恐.一直认为带着一帮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淘宝上开网店创业,不给政府添麻烦,完全自给自足,应该高枕无忧,因此放松了对税收政策法规的学习,加上电子商务又是全新行业,才造成了目前的窘迫局面.

在十几分钟的汇报里,周钦年夫妇表示,虽然该店2010年服装销售金额突破1亿元,但平均毛利率仅约5%.如按实体征税,会大幅增加成本,引发上涨,使客户大面积流失到省外卖家,同时还会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网店生死攸关.

周钦年夫妇希望,对过往税额,能按照同等规模、类似行业的个体户而非公司标准缴纳.

淘宝网模式的魅力就在于个人网店不需房租与纳税,现在,规则要变了吗?

进入淘宝网开店有两种选择:一是传统的C2C(个人对个人)交易平台;二是以真实企业身份入驻淘宝商城.淘宝商城店铺提供的一般都保证是正品,而且必须对写家提供7天无理由退换货怎么写作.

淘宝商城中的店铺都是公司身份,按规定必须交税,工商税务部门也容易监测.而淘宝网对C2C平台的个人用户则难于监管,只能在签订用户协议的时候提醒其自觉纳税.

“目前湖北网店卖家有80%处于坚持状态,仅有20%盈利.”廖江涛这样说,“相比东部与西部,我们甚至可谓是‘中部塌陷’,急需政府的更多理解和支持.”

税官听了三人的话,表示支持网商发展,但该纳的税还是要纳,必须补2009、2010两年的税,春节前缴纳500万元.

但问题是,国税局此次突击检查前并无任何消息或政策传递给网店,“补交”一说让网店主们很难理解.

从税局出来,周钦年和很多武汉网店店主迎来了一个忐忑不安的春节.

“我的百分之一”与IDG的困惑

无论是对周钦年夫妇还是国际著名风投IDG,1月的查税事件都在意料之外.

2004年大学毕业后,求职屡屡受挫,艺术专业的周钦年与妻子张维在淘宝上开了女装代销店“我的百分之一”.

最初他们的办公场所是在一栋居民楼里的20平米小屋内,从汉正街进货,后来发展到从广州、浙江等服装集散地批发.店铺经营模式一直单一,即分别从不同服装生产企业购写货品,将照片放在淘宝网上展示.

2010年12月2日,“我的百分之一”信用升为三金,进入淘宝全国店铺信用前十位.也正是此时,周钦年夫妇与国际知名风险投资机构IDG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

周钦年夫妇还于2010年12月到武汉市口区了工商注册,迈出了自律与规范化的一大步.事实上,突击查税之前,他们已与口区税务方面协洽好纳税事宜.

1月24日,IDG得知查税一事后,派员连夜赶赴武汉,对“我的百分之一”经营实力和武汉的投资环境进行重新评估.周钦年与妻子的心一下子悬在了嗓子眼上.

“武汉网商发展比较畸形,大的就这么几家,小的一大片,中间是断层.”听到征税消息的一位武汉淘宝网店主告诉本刊记者,“在淘宝搜金店,湖北只有武汉的4家,江苏、浙江、广东那些地方有多少家?”

这位店主很羡慕其他省市对网商的扶持,比如在税收优惠、人才培训、项目孵化甚至资金补贴等等方面.武汉当地的淘宝店却一直在政府优惠政策范围之外,拿不到小额贷款、创业基金,也缺乏生产制造、物流快递等配套产业支持.

“我们不反对依法纳税,这也是企业规划化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但一方面需要考虑如何扶持新兴产业,是否一定程度上减免、优惠、补贴,一方面应该让我们事先知道明确的规定.”另一位网店店主的话很有代表性.

来来往往

“啪!”

武汉一位政协委员听到网商们反映行业发展困境与希望政府帮助时,拍着桌子表示支持.

春节刚过,廖江涛找到几位政协委员,托他们在武汉市“”上递交了《关于推动武汉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案,提出将个人网店创业纳入武汉“全民创业”,并建议市政府暂缓对网店征税.

“别的城市都很谨慎,我们武汉发展得又不是很快,为什么不养一养呢?” 《武汉晨报》引用了一位政协委员的话如是说.

据说,领导就这份提案写了批示,但与此事最为相关的网商们,却至今对内容一无所知.

“我们意识到做生意不仅要埋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但我们很缺乏沟通的桥梁和渠道.”一位网店老板如是说.他需要的是官民协作,来来往往的机制.

而税务部门的行动还在继续.

2011年3月,“我的百分之一”最终被认定2010年交易额1.05亿元,按照3%的比例,征收其2010年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滞纳金,共计430.79万元.

3月底,武汉市国税局第二稽查局官员希望召集武汉大型网商开个交流会,不过网店老板出于担心没有回应.4月,国税局开始约谈武汉另外4家淘宝金店,要求他们按3%税率纳税并缴纳滞纳金.

网店还是实体?个人还是公司?

6月28日媒体公开报道之后,围绕武汉“我的百分之一”网店纳税的一个核心争论是,究竟有无“实体”公司?

6月29日,武汉市国税局针对媒体报道发布了一则声明.其中认定实体店是“我的百分之一”的销售渠道之一.

“‘我的百分之一’自注册以来一直只经营网店,没有实体店,淘宝网店是其唯一的销售渠道.其注册公司是事实,但注册公司不等于有从事实体经营.”一位熟悉该网店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对网店中的个人网店是否纳税、如何纳税,全国自2000年以来讨论不断,但一直没有正式出台政策.相比之下,美国在1998 年通过了《互联网免税法案》,至今仍禁止各州和地方政府对互联网接入怎么写作征税,也不允许在现行税收的基础上增加新税种.

之前有报道称将按级决定征税标准,而这份声明则明确地否认了武汉市国税局曾作出这样的表述.“按照国家的税收政策,只要达到缴税起征点的货物交易,都要征税.”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武汉市国税局工作人员表示,征税对象是网店还是实体店目前并没有出台具体的细则.

还有针对补交税率的质疑,一位网店店主对本刊说,“有的被通知到的网店至今还未注册成公司,只是小团队作坊模式,为什么也要以同样的标准按3%的税率补交2010年的税?!”

流动的企业与流动的税

“我马上就要搬家了.”7月1日,武汉一家大型淘宝店店主对本刊记者说,语气略显慌张.“要交税,(我们)肯定吃不消.”

另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淘宝店主表示:“说不想(离开)是检测话,只能说想和做并非同步.”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我的百分之一”补税的消息传出后,武汉另一家经营服装的金网店每天的发件量从4000多件锐减至1000多件,还有一些网商把个人网店留在武汉,而将网上商城迁到了外地.

“湖北现有网店库存一般不是很大,搬迁没有太大困难.”廖江涛说,“这一事件使湖北网店经营者陷入恐慌,很有可能引发一轮湖北电子商务搬迁潮.同时,纳税引起的上涨,还会使网店失去优势.”

但也有武汉淘宝店主表示,征税影响不大.“要征收的话,所有同行都要交,反正要转嫁到消费者头 ,上.”

数据显示,武汉市现有网店3万个,有近10万直接就业人员,以及近40万关联企业人员就业.无论如何,新政涉及面巨大,而行动显然急躁了.

不少武汉淘宝店主都向本刊表示,对网商征税是趋势,但有些令人想不通的是,为什么首先是武汉?而其他地方非但不征税,甚至还推出众多优惠政策,这不是让武汉店主更多地投奔过去吗?

杀鱼还是养鱼?这是个产业问题.

论及武汉,网商店主最常说的话就是“这里最便宜的就是快递,别的支持谈不上”.

九省通衢的成本优势十分明显.不过,武汉一家快递公司人士则对一家网店老板说,“我们每往外地送出一车货,就会拉回来七车.”贸易逆差和内生产业乏力同样凸显.有机构推测,2010年湖北网商销售额约80亿元,逆差达100亿元以上.

当地人士将这种现象称为电子商务产业的“中部塌陷”.在其他省市的激烈竞争背景下,武汉市如果任其“塌陷”下去,将降低传统企业、中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投资环境的吸引力.

“亲,你要被征税吗?”

“亲,你要被征税吗?”这是这几天淘宝网店掌柜们最常用的问候语.“亲”,是网上流行的问候称谓.

有些奇怪的是,就在5月,武汉市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深化全民创业大力推进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表示对首次利用经认定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商务活动的微型企业,给予不超过年费用50%的一次性补助.

不过,该《意见》至今尚无细则出台.武汉的淘宝店主们,只等来了6月底市国税局的那则声明,但个人网店纳税也暂无细则.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对本刊说,“我们没看到税务主管部门对这一领域的审查和明确的说法,这也造成了很多公众和网商对于电子商务税收国家不管的误区.”

他认为,这会引起网商的集体恐慌,因为是在暗示“我们的政策是不透明的,是想松就松、想紧就紧的,是前后不一致又不可预期的.”不仅是武汉,多个省市的媒体都报道了淘宝商家的各种不安.

其实,这也蕴含着地方和财政体制一直以来的纠结.从1994年分税制之后,财力层层上收,地方缺乏稳定支撑税源.最近,许多人士表示税制已到了非改不成的地步,但在结构性减税的大背景下,与地方财税重新划分更显难度.

90年代中后期以来所谓的“中部塌陷”,本身就有在分税制前,中部一些地区在财税上涸泽而渔税收的因素.

如今,在法治的前提之下,税收与产业政策如何把握,官与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如何落实,无不考验着各级政府.

本刊记者发现,截至7月3日中午, 女装店信用排名中,“我的百分之一”已变成了第二名,它在前一天晚上还保持着第一名的位置.而到这天中午,“楼兰蜜语”则由前一天的食品类第一跌到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