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中项目投资的社会评价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196 浏览:120156

一、项目投资社会评价的含义及作用

项目投资社会评价的产生源于人类发展观的转变.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并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单纯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贫困、不公平、失业和环境等方面无能为力,一些社会科学家就此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念”,认为发展的目的不是发展物质而是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应是以人为核心、以可持续为原则的发展.

项目投资社会评价就是以项目对社会的影响为中心,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从社会层面对项目进行评价,使之成为项目经济评价有益补充.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项目对社会发展的贡献,项目对资源利用的影响,项目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和项目对社会和谐的影响.它的作用有:

(一)提高项目的社会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社会评价通过对项目中涉及的各类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预测,通过各利益相关群体及机构的参与,融合不同对象的意见或建议,能较好地处理各类社会问题,增强公众对项目的责任感,增加项目的社会适应性,减轻项目的不利影响,保持并促进当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评价考虑和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减少或避免了各种社会风险,在广大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更大支持下,能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世界银行曾对其资助的57个项目进行项目检查,结果发现其中的30个项目是与社会协调的,这些项目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18.3%,而其余27个与社会不协调的项目,其平均收益率只有8.6%.可见,从长远看,开展项目社会评价,对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不仅没有负面影响,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水资源、能源等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具体到我国而言,土地、水资源、能源问题相当严重.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环境、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等问题将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项目投资社会评价工作,以达到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造福人类,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外资

当前,国际社会日益重视投资项目的社会、环境问题,世界银行和亚洲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均对贷款项目要求进行社会评价,否则不予立项.因此,开展项目投资社会评价,有助于同国际社会接轨,在投资项目建设中争取国际金融组织的认可与贷款,吸引外资,也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深化改革和开放.

二、产业转移中进行项目投资社会评价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发展所创造的先进生产力不可能无限期被某个国家或企业所垄断,这决定了产业在空间上的转移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抗逆的过程.理论上产业转移一般呈现梯度推进规律:从产业层次上看,首先是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然后是钢铁、石化、冶金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再是电子、通信等一些较低层次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转移的区域看,首先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再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最后是欠发达国家或地区.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起飞的关键时期,各地积极引资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尤其是中部和西部地区.但是在引资过程中,一些地方的做法却值得反思.如江苏省,从盐城到连云港这段海岸线上,短短三年涌现了4个沿海化工园区,结果2005年江苏环保厅发布公告说,近岸海域的1类水比例从2003年的20%猛然降到4%;对盐城、连云港等城市居民进行调查,70%居民对饮用水质感表示不满,80%居民对空气感到不满.

在我国西部,高耗能产业出现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如内蒙古几乎所有能源产区都在发展高耗能产业,在20家自治区重点扶持的工业园区中以高耗能产品为主的园区约占一半;宁夏和甘肃等也在密织重工业化布局.这些高耗能产业给环境、资源带来巨大压力.截至8月,黄河中上游水量调度指标已基本用完,当地环境被破坏,瓶颈产业如交通等压力加大,损害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与这些产业转移相伴的是各地开发区的火爆兴建,许多地方为了引资,开出低价租金,如广东某地提出“门槛一降再降,成本一减再减,空间一让再让,怎么写作一优再优”,这导致许多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大量农民在简单获得少量赔偿款后失去生活的基本保障.2003年九三学社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60%的失地农民生活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有稳定经济收入、没有因失地影响基本生活的只占30%.

很明显,我国在产业转移中很少进行项目投资的社会评价,一味地将经济效益的标准放在首位,很少顾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缺乏投资项目的全面评价,结果在引进项目的同时,失去了碧水蓝天,严重危害了附近民众的生活,只见GDP增长,民众生活环境却日益恶劣,很难取得民众的支持.因此,必须重视项目投资的社会评价,利用它重视社会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指导观念来纠正这一错误.


三、项目投资社会评价的现状

在我国,介绍社会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系统进行项目社会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2002年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将项目社会评价列入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进一步体现出我国对项目社会评价的重视.虽然进行项目社会评价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对项目投资社会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投融资体制,重视如何提高项目投资的财务效益、降低财务风险,但对与项目投资有关的社会问题,却很少予以考虑.对于项目投资有关的社会问题,既没有单独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也没有单独的机构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使人们对社会评价的重要性予以足够重视.

(二)难以得到大量真实有用的数据

社会评价不同于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相对来讲,后两者评价目标比较明确,通常容易获得现成的有用数据,而社会评价内容甚多,涉及到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环境、资源、卫生、民族以及国家或区域政策等等众多的社会因素,具有显著的多目标性.除此之外,社会评价指标还具有长期性、许多指标难以量化、不同具体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不确定性等特征,故难以得到大量真实有用的数据.

(三)缺乏经费上的资助

社会评价需要得到很多人的合作与支持,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如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咨询有关专家、学者;想方设法获得权威部门的第一手信息、数据;深入各单位、各阶层开展实地调查研究;等等.要进行这些活动,就得花费相应的经费,但这些活动很难在短期内产生效益,即使产生也很难确定,因此,在项目投资为定额的情况下,往往减少社会评价工作所需经费,从而阻碍社会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缺乏有关理论方法及实施经验的指导

关于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指标体系及指标体系的设置等,目前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并不成熟,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另外,实践方面也很欠缺.如项目投资社会评价的组织机构体系还没有形成,从事社会评价工作的机构薄弱、人才缺乏,并且社会学家参与的力度很弱;还没有统一的项目投资社会评价管理方法,缺乏项目投资的社会经济调查、社会评价报告编制、社会监测评估及社会实施管理等方面的操作规范;缺乏对项目周期全过程的社会监测评价,使项目投资社会评价实施缺少外部监督机制,也使得项目投资社会评价变得困难.

四、完善项目投资社会评价提高产业转移效果

(一)重视项目投资社会评价的作用

项目投资社会评价是从长远和整个社会角度来评价项目的,对于注重较短期经济利益的主体来讲,很难让他们自觉进行评价,因此,必须在政策层面上对社会评价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并由政府直接推动.即政府应该明确什么类型的项目必须进行社会评价,什么机构才有资格开展以及如何开展项目评价等等,并以政府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经国家投资管理部门审定发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如果项目投资社会评价不过关,则项目不能实施.

(二)加强对项目投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研究

项目投资社会评价涉及面非常广泛,但最终要通过一些指标来反映它的内容.根据社会评价的4个主要内容,发现设置指标时有许多指标不能做定量分析只能进行定性分析,如在反映项目对资源利用的影响时,要对国土开发利用效益进行分析,其中是否影响国土使用以及同当地群众有无土地纠纷这一内容只能用定性指标反映;且这些指标是多层次的,能进一步分解成下一层次评价指标;若再考虑项目本身、所处行业和所处地域不同,这些指标性质差异就更加大了.因此,如何制定统一的指标体系和调整指标体系时的系数就急需研究.另外,当前主导项目社会评价局面的是工程技术专家和财务分析专家,应该积极吸纳环境专家和社会专家参与到项目的社会评价,使项目社会评价指标的设置更加科学化.

(三)建立合适的社会评价机制

首先是确立合理的评价步骤和每个阶段要做的主要工作,比如在规划阶段要成立评价小组,识别评价问题,确定评价范围,识别并选择方法,编制社会评价规划;在评价阶段要开展项目区域社会经济调查,制定项目的备选方案,进行全面的社会分析及预测评价,选出最优方案并建立公众参与框架;在评价总结阶段要对评价过程进行分析,写出项目社会评价报告.其次是加强广大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尤其是广大普通群众,要保证他们的权利,允许他们提意见,并且要积极沟通和处理,增加他们在表决中的比重,还给他们话语权,即改变过去由几个别人或政府定的惯例.最后是尽快制定社会评价规范及标准,在确定指标体系和量化社会评价结果后,通过比较来达到项目筛选的目的.

(四)完善人员培训及相应法规实施体系

社会评价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实际上是我国发展战略转变的一种具体体现,即从原有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战略转变为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是新兴行业,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深入,因此要通过人员培训达到普及的目的,使项目利益相关者懂得利用这个手段来保障自己的利益.对于社会评价从业人员,更应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从思想到技术上都重视和懂得社会评价.在法律层次上,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对没有严格执行项目投资社会评价并且造成恶劣后果的进行严惩.如对破坏居民生活环境的,要进行经济补偿和罚款;对强行征用土地的,要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行双重惩罚,不能仅仅进行一些简单警告.

我国经济从改革开放至今取得了巨大成绩,其中,产业转移功不可没,但它也留下了许多问题,如环境恶化、能源紧缺等.当前,各地积极发展经济,尤其是西部和中部,积极吸收其他地方转移的产业,这是一件好事.但在吸引外来投资时,对其进行社会评价,重视社会可持续发展,将产业转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最大化产业转移的益处,会有助于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使和谐社会早日实现.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