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需要新教师(二)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550 浏览:80227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关心支持下,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新的进展.一是教师资源整体配置得到优化.教师队伍的总量增加,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中青年教师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4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占到了69.9%、84%、87.3%.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6.5%、99.5%、98.7%、94.8%.其中农村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提高更为明显.具有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已经成为新增教师的主体.三是农村师资力量得到加强.通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和师范生实习支教等工作,使农村教师队伍得到了补充和加强.四是教师培训工作全面展开.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5.5亿元,实施“国培计划”

(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仅2010年就培训了115万中小学教师,其中农村教师占95.6%.五是师德建设得到重视.通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与学习宣传等一系列师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措施,师德建设受到进一步关注和重视,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教师群体.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

第一,最优秀的人才还没有真正进入教师队伍.最好的教育必须有最优秀的教师.在历史上,凡是教育发展得最好的时期,总是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的时期.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往往没有选择报考师范专业,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也没有选择把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近年来,虽然通过免费师范生、增加教师绩效工资等一系列措施,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专业,但情况并没有多大改观.相比较而言,近年异军突起的芬兰教育,其秘诀之一就是以较高的入职门槛保证教师的基本资质.芬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最低学历是硕士,必须接受最低5年以上的高等教育才有可能获得,而且教师职业是高中毕业生排第一位的期望职业,教师教育课程的入学竞争倍率达到10倍.


第二,教师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我们采取的是相对单一封闭的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模式,缺少吸引优秀大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渠道.在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上,教育理论和教师技能课程严重偏少,课程内容一般仅限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材教法老三门,所占学时一般也只有160学时左右,在所有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5%.这些课程的设计,缺乏对教师成长的规律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在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方面,对于教师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基本没有考虑.在教育技能的训练方面,机会则更少.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也严重不足,仅为4—6周,与英美等国家15周的教育实习时间相差甚远.

第三,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不完备,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着目标偏离、机构单一、师资质量不高、内容陈旧、手段落后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如在培训目标方面,存在着重学历提高,轻能力培养;重知识传授,轻师德提高;重不合格学历教师的继续教育,轻合格学历教师的继续教育等.在机构设置方面,相对于国外继续教育庞大完善的教师培训进修网络,我们基本还局限在大学、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中,明显表现出单一性的缺陷.在培训方式方面,主要是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以及“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能够真正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技巧和实际管理能力,且形式生动活泼、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式很少被运用.在培训内容方面,大部分是重复师范院校开设的课程,对已经具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指导性不强.在培训机制方面,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自主研修、激励考核机制.强制性培训多,选择性培训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许多教师把参加继续教育看作是不得已而尽的义务.

第四,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优秀教师数量紧缺,优质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边远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仍然明显.据国家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对50个县的调查显示,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与城市之间的差异仍然非常之大.虽然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但是“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仍然愈演愈烈.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的调查,该区“十二五”期间农村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的需求达八万六千余人.在许多农村学校,外语、音乐、美术、体育、地理、历史、生物等科目的专任教师严重缺乏.在城市,优秀教师集中在名牌学校的情况也非常普遍,导致了学校差距的扩大和择校热的现象屡禁不止.

第五,少数教师职业倦怠严重,整体素质偏低.如果在谷歌上搜索“职业倦怠”,竟然有80%的内容是关于教师的.也就是说,在有职业倦怠倾向的整个群体中,教师发出了最强的声音.教师工作的时间之长、要求之高、对象之复杂、压力之大,使许多教师产生了倦怠感.这种职业倦怠是应试主义和市场主义合谋的结果,也导致了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生命与知识之间的分离及自我与社会的隔离.就师生关系来说,教师更多的是用权威、用分数来威逼孩子,或者用功利化的师爱为手段、用世俗化的成功为诱饵未控制学生,师生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灌输和被灌输的关系,而不是那种亲切的、自然的师生关系.就同事关系来说,在分数面前、奖金面前、待遇面前、职称面前,教师和教师几乎成了对立的竞争者,教师生活中虽然也有教研活动,但是没有真正的教研;虽然也有教职工大会,但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活动,教师和教师成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互不相干的陌生人.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