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结缘世界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024 浏览:93281

欧美涌动汉语热

文/环秋

中国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汉语热.

2002年到2005年,英国大学里选汉语作为一门主课的学生,数量翻了一番.一个在伦敦创办了汉语学习中心的女士说,汉语将成为一门极为实用的重要语言.有调查证实了这种说法:在伦敦,多数非华裔汉语学生的父母来自金融行业,这些父母通过自己的工作感觉到,在金融行业,中国已经不可忽视.

2004年,美国公立中小学学汉语的有2万多名学生,到2006年增加到5万多人.美国大学理事会的调查显示:愿意在高中阶段的大学预修课程中开设汉语的有2500所高中.

欧洲的情况也相仿.英国汇丰银行从2001年起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通过英国文化委员会主办若干支持汉语教育和赞助青年英才学中文的项目,但还是感觉不如办孔子学院更具可持续发展前景.结果,汇丰银行的最高决策者到北京拜访了中国教育部长,汇丰银行很快就联合太古集团、英国石油公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起开办了一所孔子学院.德国的重要工业城市杜塞尔多夫专门在市中心建了幢楼作为孔子学院的校舍.

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

文/施宝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汉办”)主任许琳反复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说.

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到目前为止,海外和汉办(Hanban,即孔子学院总部)正式签了协议的孔子学院有131所,分布在世界上的5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经启动运行,开始汉语教学活动的有87所.一些刚签不久的孔子学院还要在教师、教材、教学计划、招生等方面做一些准备,通常,从签协议到开课,需要大约半年的时间.

按说,这样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了,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国际上高涨的中文学习需要.现在,国外的大学、社会机构正式向汉办提出开办孔子学院的书面申请已经超过400份.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中国在推孔子学院,而是国外拼命要赶紧办.

在惊奇的同时,很多人羡慕、赞扬,也有个别西方评论家本能地感到担心甚至恐惧,发出风言风语.“但这种声音即使在西方也绝不是主流.”那么,孔子学院的奇迹是如何出现的,它们对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又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些问题显然都十分有趣.

两年前,汉办公派到国外的汉语教师只有六七十人,现在已经增加到2000多人,然而,比起国际学汉语热对教师的巨大需求,教师缺口还是很大.美国的50多个州有40多个提出了建孔子学院的要求.

为了满足各种汉语学习的要求,孔子学院的教学方式非常灵活:既有学历教育,又有非学历教育;既有系统的汉语学习,又有短训班;既有商业汉语,又有汉语900句之类的旅行汉语;既有针对大学生的课,也有针对中小学生以及汉语教师的课.教师和教材还必须有不同的针对性.

韩国人热衷读“三国”

文/余秋

在韩国,有关中国历史的研究一直以来都相当活跃.汉朝、三国、魏晋隋唐、元代以及近代等几乎每一个中国历史研究领域都涌现出了诸多专家.但对于韩国老百姓来讲,三国的故事最受追捧.

韩国人最了解的中国历史典籍当数《三国志》,许多韩国人对三国人物和故事情节了如指掌,甚至有韩国朋友开玩笑说“没看过《三国志》就不算男人”.韩国家长还希望孩子们通过阅读《三国志》熟悉英雄们的雄心、智慧、人格及信念,树立未来人生坐标.

韩国著名小说家李文烈翻译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志》多年来在韩国畅销不衰,销量高达1400多万册.2005年逝世的著名漫画家高羽荣从1978年开始连载其代表作――《高羽荣三国志》与日本剧画的绘画风格完全不同,以独特滑稽的对话和情理之外的故事情节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化潮流.刘备被刻画成有些憨傻,而关羽则是风度翩翩,这些具有新意的刻画深受韩国人欢迎.

韩国企业更是把《三国演义》中的方略运用于企业管理.韩国现代炼油公司出台了一份长达94页的《经营指南》.该手册将诸葛亮、关羽和曹操推为实践经营的优秀人物,因为诸葛亮光明正大、公私分明;关羽则是忠诚度高、固守公平竞争原则的代表;曹操被视为推行开放经营和人才经营的第一人.至于刘备和张飞,手册认为刘备虽然懂得谦虚恭让,但过于功利;张飞的下场说明了领导不尊重下属会招致怎样的后果.

《三国志》对韩国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韩国语中.比如韩国语中就出现了根据“三国志”创造的新词――“四国志”.此外,韩国人还对“桃园结义”一词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扩展,将两个人的联合也说成“桃园结义”.


韩国历史上也曾经存在过三国并立、战事频繁的时代.当时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直到676年才被新罗统一.新罗统一朝鲜半岛的过程,和中国三国时期相似,各国之间的合纵连横的故事,一直在朝鲜半岛民间流传.中国三国故事以小说的形式流传到朝鲜以后,迅速在那里产生了共鸣.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等等,在韩国是通过三国故事具体化并传播开来的.

明朝小说启发泰国文学

文/任建民

泰国人对中国明朝最感兴趣,这与中泰两国交往的历史直接相关.据史料记载,中国与古称暹罗的泰国交往始于汉代,到明朝时达到顶峰.明朝276年间,泰国派遣使者访问中国达到110次,最多时一年有6次.曼谷王朝二世王时,泰国86%的外销商品被运往中国,进入泰国的中国商船也远远超过其他各国.

正是在这种频繁的贸易往来中,一本成书于明代的《西汉通俗演义》(以下简称《西汉》)有了泰语译本,这本书与另一本明代作品《三国演义》一样,在中泰文化交流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泰国古代文学多取材于佛经故事、印度文学或泰国民间故事,在情节与人物形象上多依据原本故事,作者的重点放在语言文字、对话等艺术表现上.而以《西汉》为代表的明代文学作品传入泰国后,小说的情节与人物塑造特点被泰国原有的长篇故事诗所吸收.

《西汉》与《三国》是曼谷王朝一世王在建立王朝、巩固政权之后命令、主持翻译的.这两本历史演义的翻译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娱乐目的,而是让泰国从中国历史中“正确认识”本国政治.当时强调自己继承大统的合法性是新政权在改朝换代后的主要任务.赋予旧朝君主以非明君的形象,强调新王适合当君主,这是泰国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有选择性地翻译这两部书的主要动机.

直到现在,泰国对于《西汉》与《三国》的研究还长久不衰.

日本人从中华文化的

源头中汲取营养

文/ 陈言

作为对中国历史了解最为深远的邻邦,日本如今更愿意从中华文化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汲取营养.

日本弘前大学教授江连隆编辑的《论语与孔子事典》,1996年开始发行第一版,到现在已经增印数版,依然十分畅销.小说家井上靖写的《孔子》,中岛敦写的《弟子》等,如今依然在日本拥有大量读者.历史学家当然是孔子研究的重要成员,但大部头的著作往往藏在图书馆里.可以装在西服口袋中的便携版(日文称“新书”),更受欢迎.1951年历史学家贝茂树出版了新书《孔子》,到现在依然热销.日本一些著名财团的企业家,在读了孔子语录后将心得体会印制成书,发给职工,用以树立个人权威.

在孔子研究非常盛行的同时,诸子百家中的其他人物也在日本特别引人注目.

庆应大学西野广祥教授写的《中国古典百言百话――韩非子》一书,从《韩非子》里选取了199句话,列出原文、日文译文后,再对原文解释一番,或是写上一段当时的故事,读起来非常轻松.这种方式让两千多年前的人物和故事更能贴近当代日本人生活.

春秋战国时代人才辈出,思想特别活跃,著书立说者众多.之后虽有汉代的《史记》、《汉书》,三国时代贴近普通市民生活的历史人物传记,以及唐以后光辉灿烂的诗歌小说等等,但这些均未能脱离诸子百家的影响,对中国文化较为熟悉的日本人正是想从源头上进一步挖掘.

在社会文化上,日本崇尚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武家精神,在理论上又用儒家思想弥补其不足,渐渐地形成了近代日本社会.日本人所提到的“忠”、“信”、“诚”、“义”等字义,基本上不是取自三国时代的中国,往往直接从孔子等百家中获取.虽然如今开始跳槽的日本人多了起来,但跳槽的人数、比率根本不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相比,这种少有跳槽的现象,也和忠信等概念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