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之盛,法治社会之忧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748 浏览:83290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前不久在谈到外地企业到重庆发展如何应对“人际关系”时,强调一定要想方设法降低企业的“人际关系成本”.他说,外地企业到重庆投资,不怕手续麻烦,却特别担心当地的“潜规则”,最怕“不花钱不办事,花了钱乱办事”.薄书记提出的问题,是一个极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他所讲的“人际关系成本”,不仅是企业的遭遇,亦非仅仅表现于重庆本地,该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

“律设大法,礼顺人情.”在人治社会时代,古人对这样的观点毫不隐讳.也就是说,“律”归“律”,在现实中还须讲究“礼”.而“律”与“礼”先天不可调和的特性,使讲究“礼”就要丢弃“律”.不少现代人嘴里口口声声地讲“律”,其实在骨子里仍然继承着这种社会领域的文化基因.在庸俗“人际关系”面前,诸多依“律”来看是不可能的事情,依“礼”则可以“摆平”,因而也使诸多的法律、规定不仅显得脆弱,而且有形同虚设的意味.

我国每年公款吃喝的花销,几年前就有统计说已高达数千亿元.在不见得有什么好转的情况下,这两年又该攀升到一个更加惊人的“高度”了吧.其实,如果把全国的接待支出再统计一下,肯定更要令人瞠目结舌.毕竟,吃喝仅仅是接待的一部分.人来了――不请自来或唯恐其不来,要住得好、玩得好,走的时候还不能空着手;年节或时令到了,还要送上门去.公款接待的主要去处,正是用于“人际关系成本”的支出.如果我们还能正视现实就会发现,忙于编织单位的和个人的“关系网”,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正常现象”.为什么很多地方都要设个“驻京办”?为什么屡遭诟病而跑“部”“钱”进之风不止?目的就在于与掌握权力的职能部门建立并加强“人际关系”.可以说,不建立“人际关系”,没有“人际关系成本”的支出,基本上就办不了事,甚至可能寸步难行.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基因里浸透着“礼”的国度,降低“人际关系成本”绝非易事,因此,重庆方面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它不是某个地方、某个领域可以单独实现的.然而,这一步却也迟早要迈出去.崇尚“人际关系”,是建设法治社会的最大掣肘;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人际关系成本”的支出越高,意味着法治社会的步履就越蹒跚.

(摘自《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