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学的缘起看体育与文学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149 浏览:108912

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在文学作品当中对于体育活动的描写数不胜数,从《诗经》中的“游之泳之”到顾拜旦的《体育颂》,从理由的《扬眉剑出鞘》到朱利亚索莱特的《洛奇》,都不乏对体育场面、体育竞技乃至体育人物的描写.21世纪现代体育的飞速发展和体育科学的日益繁荣,特别是以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为代表的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迫切需要体育与各学科之间交叉、融会、综合的发展.而体育与文学的研究恰恰是一种综合性的考察与新的学科交叉点.一个既是“体育”的组成成分,又可以纳人文学领域有相对独立的体育文学领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被不断地赋予崭新的意义,从而成为人们重新认识体育与文学过程中新的热点.体育与文学的结合诞生了新的一种文学形式,让我们从精神的层面享受肉体的竞技快感.体育与文学的结合有其必然的因素.虽然是两门不同类的学科,但是将内容与形式结合就生成了新的精神产物――体育文学.

随着人类古老文化的发生、发展,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大约于5000多年前在中东、亚洲和欧洲相继萌芽.在古代文献资料中,我们看到人类约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射箭、打棍、摔跤、击剑、驾车、驭马、跳跃、游泳等原始体育活动的记载.但记载这些体育活动的文字都十分简短,有的只有片言只语,其中人物形象十分蒙,支离破碎,又无人体动作相互关系的表述,更没有可供讲述的故事.这样的古籍文字缺乏文学意味,如,古埃及一碑文记载:阿门诺非斯二世(公元前1438-前1412)当太子时曾被送到宫廷学习,他一口气能开硬弓300次,并能一箭洞穿四个铜靶;又如中国商周时代(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最早的文字古籍甲骨文及其稍后的青铜器铭文也有一些关于原始先民击、斗、射、骑、跑、游等运动形式的记载.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文学艺术(包括诗歌)都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由此可见,“体育”与“文学”的产生都离不开“生产劳动”,它们都与生产劳动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地宫,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我们从这样的文字记录中可以看出古代诗歌、音乐、体育舞蹈三者是结合在一起的.那么从这层意义上讲,原始的“体育”与“文学”是在原始人的“生产劳动”中发展演变、相互渗透交织在一起的.

体育文学是伴随着文学和体育的产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从诞生之日起,人的运动是文学的一道自古不变的主题.文学能够将体育运动中的瞬间辉煌,转变为永恒之美,不仅能抒发出自由体育运动激发的情感,而且能揭示体育与社会更深刻更复杂的联系.“体育文学”就是把各种体育活动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体现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最终融生命、健康和审美、艺术于一体.具体说,“体育文学”就是以体育为题材的文学.而“体育文学”是作者把自己对体育运动的观察与亲身体会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提炼并将之表达在文学作品中的一个过程.“体育文学”作品不仅体现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方法,还蕴涵着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主题思想,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蕴.因此,“体育文学”不仅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还承载着对体育运动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宜传和促进作用.一篇篇优秀的“体育文学”作品给予人们的是心灵上的震撼和精神上的激励和鼓舞,同时也记录下了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运动者的心路历程和运动技术的变迁.“体育文学”在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中,从古以来就同样存在着,只是在过去的年代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如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塞》中,为我们提供了古代竞技的宏大场面,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著作《诗经》中有“泳之游之”的精练的词句等.从以上文学作品中可窥见一点“体育文学”的雏形.

从历史起源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劳动是文学艺术(包括诗歌)产生发展的重要源头之一.普列汉诺夫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提出了“劳动实践”是艺术生产的第一动力性并初步得出“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著名论断,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生产劳动是文学艺术产生的重要源泉之一”的科学论断.马克思还指出:“劳动是人的全部生活和活动的基础,尽管劳动实践与体育有较大差别,不能代替体育运动.但是,体育作为一种客观的实践活动,与人类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生产劳动实践活动是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生产劳动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前提.体育也应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并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生产劳动”应是“体育”产生的重要源泉之一.总之,体育与文学的产生都离不开生产劳动,它们与生产劳动之间有割舍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种意义上讲,生产劳动应是体育文学产生的共同源泉,是体育文学产生的接合部.


从心理功能的角度考察,体育与文学有共同功能:“宣泄内心情感,平衡身心.”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其中“怨”,实质上就是对情感的宣泄.亚里士多德也认为,“人的感性情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受理性的约束的.诗不仅不会使感性泛滥,而且还会使感性得到陶冶和净化.”可以说,通过文学这种艺术形式,在其创设的美妙意境中,可以使内心情感得到宣泄,灵魂得到升华.在这方面,体育与文学有共同的追求目标.由于体育运动有竞争性,竞赛有对抗性,竞赛的结果有不确定性.因此,它能引起人们的悬疑和广泛的社会关注,而且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情感体验,调整失去平衡的心理,宣泄出内心淤积的不良的情感.从这种意义上讲,体育与文学可以成为人类宣泄内心不良情绪,平衡身心的较佳方式.

从哲学基础的角度考察,体育与文学有共同的哲学话题:“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就是说,通过实践,人的本质力量才不断地从自身外化,又不断地向对象转移,最终在对象中凝结.最终使“人的本质力量”显现了,实现了,确证了.对于体育工作者来说目标和理想非常崇高和灿烂,不仅仅在于物质功利性,而在于它总是憧憬未来,追求未来.越是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越是凝聚着人生的价值,越需要巨大的勇气、智慧、力量.而运动员的本质力量正是他们的意志、勇气、智慧、技术、技能凝结与真正体现.通过长期的、艰苦的训练,从潜在的价值向显著的运动状态向外迸射,向外显现,继而正视和演绎人生的价值和.可以说,体育很典型地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就是人的生命之光的闪烁,人的生命之力的拼搏,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种社会意识形态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应,又是社会生产,这种‘生产’‘反映’都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可见,在这一点认识上,体育与文学是一脉相承的,体育与文学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最终将归结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共同的哲学话题.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文学艺术的发展,体育与文学在历史起源、心理功能、哲学基础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一方面体育的繁荣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更加广阔的创作领域.另一方面,文学的繁荣和影响的扩大,将会更好地宣传体育理念,传播体育精神,扩大体育影响,为体育摇旗呐喊.

【参考文献】

[1]袁红军.中国古代体育文献述论[J].图书情报工作,2009,(10).

[2]蒂尼.当文学面对体育的时候[J].文艺研究, 2009,(11).

[3]Y.Emad,Y.Ragab.Liposynovitis prepatellaris in athletic runner: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linical Rheumatology,2007,(7).

(作者简介:曹卫新,陕西理工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