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099 浏览:43215

摘 要 影视艺术在当今社会扮演着太重要的角色,它们直观和迅速地传达着咨询,情感,刺激.我不禁想到一个问题,当人们习惯于直接去阅读屏幕上出现的东西时,是否对文学内涵和作品真正内容有所冷落.

关 键 词影视艺术;文学

影视艺术与文学到底应该呈现出哪种关系才较为合理?本文认为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影视艺术与文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每个事物都有合理存在的一面,而存在的同时都会起着双刃剑的作用.影视艺术直白的表现情感和发展情况,带来的情感共鸣只可能是一时的悲哀或者恐惧或者欢乐.时间久了人们便会发觉那种文化快餐式的累积会使人变得庸懒,情感变得苍白无力.文学抽象而发人思考,只有真正地讲心境投如其中,才能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类所共有的情怀.在观众集体式的欣赏上,影视艺术不能把作者的倾向性赋于形象性,不能把大段的议论的文字对冲突双方的或对生活的评价表现出来.影视艺术必须在短时间内用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和各种镜头给观众视听的综合性审美.

在表现小说《祝福》的孩子被狼吃了这一段的时候,电影中是安排在贺老六吃药的同时,祥林嫂听见几声狼嚎,叫了声:“阿毛”就跑了出去.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心理传达了文学作品的意思.

二、影视艺术必须含有文学性

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花很多的时间看一部很烂的影片的经历,觉得不值得花精力在无意义的事物上.一般人看影视艺术作品,是怀着期待和被感染的心态,最后发现只不过是一部商业吵作片或者大成本投资,著名影星汇集的豪华片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感触.个人比较偏爱文艺片,认为很多恐怖片和科幻片都是低内涵和缺乏深度思考即兴创作的东西.李安《断臂山》是根据1997安妮普罗克斯的短篇小说改编,只有数十页的小说,文字精简.李安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家庭、责任、爱情与生活;“爱是可以超越文化差异的,当爱降临时,异性之爱与同性之爱是毫无差别的,不妨把性别撇开.”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关注.电影《断背山》在优美的西部风光和略显沧桑的吉他音乐的衬托下两个牛仔之间的爱情如歌如泣,达到了“从没有过地如此纯洁、神圣地刻画两个男人间的爱情”的地步,而影片的最后,Ennis目送自己即将与心上人结婚的女儿驱车离去,打开衣橱,凝视着断臂山的明信片,饱经沧桑的脸上老泪纵横,说出那句令人心痛的”I swear”的时候是如此的凄凉,想想这忽然而已的生命中又有多少不能承受的痛苦――看着他们,想着自己,失落的天堂弥漫着每个观者的内心,不失原著细腻优雅的文学色彩.

现代电影如:《恋人曲》《海之歌》是典型的绘画诗;《红气球》是靠造型造成了诗的旋律;《人与兽》《湖畔》是具有散文哲理的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用黑被和时空交叉方式象散文抒情诗来表现诗意的哲理.

三、影视艺术必须尊重文学

现在的影视作品经常改编文学原著,有时甚至改得面目全非,彻底背离原著的表达意图.导演应具有一定的责任感,不能以追求票房,收视率而刻意迎合大众.我很反感一些文艺作品以戏为卖点,过于露骨,矫情.如果观众的口味是大团员结局,就拍那些皆大欢喜的;如果观众期待的是流泪,意外死亡或失忆之类的,就拍感人肺腑的.当今的影视艺术有明显的娱乐化趋势,值得一提的是,当一切艺术文学都为娱乐而活的时候,人们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的时候,人类文明就会有毁灭的态势.电影版的《祝福》,最后结尾是导演安排了一段祥林嫂捐门槛无效,愤而的时候,她就拿着厨刀去砍庙里的门槛.这个细节是文学作品中没有的,不难看出这其中有导演的用心,对旧社会的强烈的控诉.但是很多人看完以后,有的也认为这是画蛇添足的表现,从祥林嫂的个人性格看,她的思想觉悟还不能做出电影中的行为.《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还是总体上忠于斯蒂芬?金的原著的.一些细节的改编上,如电影中安迪长得又瘦又高,但原著中,安迪的身材属于短小精悍,而且相貌英俊的那种.原著中说“安迪长得比较矮小,生就一张俊脸等”,同时对安迪还有这样的叙述:“安迪在一九四八年到肖申克时是三十岁,他属于五短身材,长得白白净净,一头棕发,双手小而灵巧.他戴了一副金边眼镜,指甲永远剪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最记得的也是那双手,一个男人给人这种印象还满滑稽的,但这似乎正好总结了安迪这个人的特色,他的样子老让你觉得他似乎应该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所以,安迪给人的感觉总是非常精神、非常清爽,戴着一副眼镜,更衬托了他的聪明智慧.还有最后结局稍有不同.小说结束在Red前往墨西哥寻找Andy的路上而不确定他能否找到,以“我希望”作为结尾,而电影中Red在墨西哥的海滩找到了Andy这一幕我认为2种版本还是小说最后把希望和就赎展示得比较恰当.

四、好的影视艺术可以给予文学丰富的养分

影视文学比文学拥有更多的群众性,是任何文学作品不能比拟的.因此它必须具有震撼力和表现力.文学的表现工具只是文字,有相对的限制性;影视艺术有无比的精确性和敏锐性,能较好的反应一切复杂的生活现象.《白毛女》这部影片表线的喜儿这个农村妇女,在残酷的地主阶级剥削下,遭到非人的屈辱和迫害,发出了“我要报仇,我要活.”的呼声;在阶级斗争和大自然的斗争中,充分表现了她那种“舀不干的水,扑不灭的火”的反抗性格的形成.它对观众直接诉之于形象,使观众得到的是完全逼真的感受.另外,影视艺术具有政府空间和时间的魔力,我们可以看到同代同代人的生活景象,也可以看见一切动人心弦的历史的重演.《乱世佳人》中瑞德说:“我不求你原谅,我永远也不理解和原谅我自己,如果打中我那倒好了.我是个白痴,我只知道我爱你,即使这倒霉的世界和我俩都变成碎片,我也爱你,因为我们很相像,我们俩都够坏,自私而精明,但我们能够一眼就把事物看清.”的时候,这个南方庄园主的女儿却狂野而不娇纵,一点都没有珍惜的拒绝的场景,具有概括和典型化文学作品的能力.

五、在观众的接受方式上的区别

我们看一幅画,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反复吟味.对于电影来说,如果观众一个地方没有看懂,或者体会不够,他不可能要求停顿一下,甚至连思索一下的空隙都没有,他只能在感受上留下一个缺口,缺口一多,电影给他留下的印象就会变得残缺不全,也就很难集中精力来欣赏了.所以影视艺术要创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剧本要准确的刻画人物性格个思想感情,不要把人物局限于某一个固定的场景里;演员的演技要出色到可以和剧本融合;其它的幕后创造英雄要在同意的创造意图下进行工作.

诚然,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电影从艺术手段,表现内容等多方面受到了文学的滋补,然而反过来想想,在许多高喊文学优越性声音的背后,电影是否也与无声无息之间补给了文学呢?答案是肯定的,电影的视觉性表现方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当代苏联著名作家阿伊凡诺夫曾经这样回答记者:“电影给了我特殊的简洁.”约翰霍华德劳逊也曾经指出:“许多现代小说都使用了‘摄影机眼睛’的技巧,并模仿银幕上连接出现形象的方法来描述动作.”包括电影的表现手法――蒙太奇,也大量于无意之间进入了文学创作.现在当在人们批评电影媚俗性越来越强的时候,文学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当今出现的大多的所谓身体写作,网络文学作品都是想从一种视觉性,直感性的话语效果去直接触动读者的敏感神经,此类作品是其所标榜的另类还是骨子里的媚俗?答案已经了然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 影视艺术就是影视艺术,它不低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学,也不依赖于文学,文学所能表达的深度和广度并不是电影所能做到的,而电影所表现的光影与声音的互动也是文学所不能及的,中国传统的电影论试图重现文学曾经对戏剧所获得的成功,一度喧嚣着要建立仅仅以文字形式给人们欣赏的电影文学类型是不可能实现的,文学只是影视艺术要吸收的一个方面,在影视艺术面前,还另有一片广阔而神秘的天地需要后人去不断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