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大学生学习与能力的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657 浏览:142656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怎么写作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大学生;学习;创新

2010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提及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有的放矢的针对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表明把学习与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特别是在高校的学生教育发展中,首要任务将是创新和健全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培养、提升科研水平、增强怎么写作社会意识与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在高校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1.理解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努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学习与人们的生活与成长密切相关.在现有的社会观念和教育体系中,学习的概念更多的与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在各类学校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的文化经验,以发展个人的知识技能.在特定的环境下,脱离社会生活实践,以书本为载体的抽象的学科内容,简单、线性的授受关系,作为任务的学习过程,以及更多地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这些几乎构成了学习概念的全部本质特征.然而事实上,作为人的成长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过程的学习,其全部的内涵远非如此狭隘.在不断强调“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早已经把学习窄化为课堂上面对课本和教师,并且通常只是“任务”,而不是“需要”的一个过程.这在思想上给我们极大的冲击和启迪,促进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学习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大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已越来越成为普遍的共识.

现今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弱和学习的氛围不浓厚等问题.受从小多年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习惯的接受确切答案的作业.导致有不少大学生遇到高密度、大范围地总结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时,就忽视科学方法和缺乏综合实践能力而无所适从.大学生学习的氛围不浓厚也是一个重要现象.在大学为了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学校每年都有组织唱歌、演讲、武术等比赛和各种活动,但由于没有把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放在首位,而把比赛名次看得过重,真正参加的学生不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 引导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提倡创新教育,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要完成这一课,就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不仅包括教师的创新,而且也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创造的实质就是发现与发明,即创新.创新建立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大胆设想,勇于实践的结果.就学习而言,没有创造性的学习,只是被动的接收与继承,是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这就是要求不仅要继承,而且要发展,不盲从书本,不盲从权威,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开拓,要进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自己从已知发现未知的能力,要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形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为今后从事更为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吸收科学文化知识重要的大学阶段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培养自己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因为,创造和创新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充分发展且有机结合的结果.二是要注意培养自己动手操作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在多方面的活动中,将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慢慢形成的.只动脑不动手不行,动手能力差也不行.只有将苦心思考后形成的东西付诸动手实践,而且要不厌其烦,经得起挫折的实践锻炼,才能提高动手效力,才能真正有所创造和创新. 3 提高大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建议

3.1 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从他律到自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鼓舞、力量和信心,在教师的正性鼓励与充分信任下,学生就会形成积极的态度与情感体验,会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形成积极的情感

3.2 要培养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功

对大学生而言,学习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问题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元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研究性的活动.教师应适时到位地给予学生知识、方法、思维、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基本功.这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接受知识和自学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信息收集和文献检索、归纳总结、分析论证、鉴别判断、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发现问题、提出观点、解决问题、撰写论文、发表文章的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3.3 要提高教师对大学生指导能力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需要更多地保持帮助、组织、提供咨询和支持的态度,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师只有成为科研活动的内行,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才能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因此,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根本保障.

3.4 要革新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应注重对其平时活动的观察,重点考察其参与的程度,诸如学生对知识的整理与应用,对信息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原理等的体验等.对那些在实验研究当中作出贡献较大的学生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动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永侠.学习与创新[J].中国电子商务,2010,11:250. [2]李相辉.论大学生的学习与创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3:21-22. [3]乔荣红.自主学习与创新教育[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6,6:121. [3]姚荣光.浅谈模仿学习与创新学习的关系[J].理论经纬,20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