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治之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677 浏览:69110

摘 要:目前,在我国研究生群体中心理危机案例时有发生,而与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又相对落后.因此,正确分析研究生心理问题研究现状,深入剖析研究生心理问题产生根源,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治机制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研究生心理问题研究现状和产生原因,针对研究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治提出几点思考,旨在为明确研究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治的责任主体和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危机防御体系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研究生;心理问题;防御;矫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226-02

引言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和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阻碍研究生健康成长和事业发展以及国家高技术人才培养的一大障碍.有调查显示,有9.7%的研究生面临心理问题的困扰,包括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症等诸多方面[1].而学术界普遍认为,心理问题重在预防、发现和矫正治疗,可以在出现心理问题早期通过心理疏导等减轻问题发展程度,而及时有效的矫治也必不可少.因此,明确研究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治的责任主体,重视研究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治的关键过程,对于研究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和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一、研究生心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研究生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是衡量其成人、成才的重要标志.然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则相对于本科生严重滞后,无法很好适应和应对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时怎么发表展与突发状况.同时,对于研究生心理素质的认识存在着诸多误解,也导致了忽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建立预防机制对于研究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检索,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1日之间,主题为“大学生心理”的文章2261篇,“研究生心理”的文章仅有115篇.无论是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实践操作探索,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都相对滞后,客观上导致部分研究生因得不到及时教育和帮助出现心理问题.然而,值得庆幸的是,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检索,从1980年至2011年,主题为“研究生心理”的文章数量有逐年上升趋势(图1).这说明研究生心理问题正逐步成为一些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同时,研究生心理问题的相关研究与探讨正经历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重大转变.我们应该从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本身、家庭以及全社会的角度重视研究生心理问题,积极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在紧抓研究生专业教育和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和体制,明确培养单位、导师、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医生、家庭、社会以及自身多管齐下的责任主体,关注研究生心理发展过程研究.


二、常见研究生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

近年来,研究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及其所导致的对研究生成长和研究生教育的不良影响日益受到更多学者和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大多数院校都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研究生心理健康摸底调查和考量[2].综合各院校统计结果,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和科学研究导致的焦虑过度.这一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农业、医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专业研究生,在高年级群体中则显得尤为突出.在调查中,硕士研究生毕业年级较硕士研究生一年级严重,博士研究生普遍较硕士研究生严重[3].

第二,经济压力和生活负担导致自卑和孤僻.身在校园的研究生,多数为22-28岁,正处于已经成年但来参加工作没有经济收入的境地,有“不忍心增加父母经济负担”的家庭压力、“与参加工作的同龄人相比较收入微薄”的心理落差、“面对日益增加的生活费用和社交费用”[4]的焦虑心理等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多重压力,加之不善于自我调节和适应,就导致了紧张、焦虑、自卑的心理危机.

第三,婚恋情感问题造成的心理危机.研究生大多处于适婚年龄,但由于交际范围有限、课业负担重等原因,往往会在爱情上遭遇情感危机,造成心理创伤在短时间内难以摆脱,继而产生消极、抑郁、烦躁等情绪问题.

第四,就业压力和对前途的过分担忧导致紧张焦躁情绪.当前我国就业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就业形势有所改善,但对研究生而言依然存在较大压力.

面对这些凸显的研究生心理危机和疾患问题,我们只有究其成因,才能找到恰当解决途径,才能真正意义上帮助研究生摆脱心理问题困扰,帮助研究生健康成长.综合研究生自身和外界因素,导致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研究生本身特质因素.在校研究生中普遍没有社会工作经历,在本科、硕士、博士的升学过程中并未真正踏入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缺乏社会经验,这就导致了成“才”未成“人”[5]、脆弱敏感的性格矛盾和缺陷.

其次,社会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物质需求也逐渐提高,再加之过分攀比、贪污腐败、不公平现象等社会阴暗面的报道增多,给研究生带来了心理上的恐惧.同时,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较大,也给一些收入较低领域的研究生带来了心理上的不平衡.

再次,研究生心理教育的缺失.一些院校研究生心理教育流于形式,使得研究生心理教育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而趋于医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加重了遭遇心理危机的研究生的精神负担.这样的心理教育都是不恰当的,甚至是适得其反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心理问题,也不能从源头上预防研究生心理疾患的发生[6].

三、关于研究生心理问题防御与矫治机制建立的几点思考

研究生是正处于高等教育阶段的特殊人群,经历着来自学业、社会、家庭、自身的各方面压力的考验,培养单位、导师以及社会都应给予研究生更高的关注和更多的理解.及时有效、与时俱进的研究生心理危机防御机制,应具备关注每一位研究生心理状况、可调动一切积极社会资源的特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研究生教育的不同阶段定期开展符合阶段性教育的研究生心理健康评估工作,及时掌握每一位研究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同时,在代表性取样基础上研究研究生认知功能、情绪行为反应、自我评价、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各项心理功能的变化规律,研制符合我国当代研究生特点及中国国情的研究生心理健康评估系统,并建立完善的应用与实施机制.

(二)按照不同专业领域,制定适合各专业研究生特点和需求的心理问卷调查方案,测评不同专业研究生整体心理发展状况,考察研究生培养单位心理健康教育落实情况,研制符合实际情况和需求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和实施方案.同时,也要定期考察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实施情况,并随时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调整.

(三)研究男、女研究生的不同心理特点,研制适合不同性别研究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平台.同时,也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动员不同职能部门力量,积极开展相应的社会调研,开发适合男、女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和实习岗位,帮助研究开拓就业渠道,减轻研究生就业压力,从客观上缓解研究生压力.2)针对不同性别研究生开展情感心理辅导,关注研究生的情感问题,帮助研究生自我调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四)设立有培养单位、导师和学生观察员组成的专门研究生心理问题预防工作组,制订工作计划,常年履行职责,责任到人,将研究生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落到实处;制订常用研究生心理治疗技术流程规范和实施过程规范,为研究生心理危机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五)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轻松愉快学习环境.积极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情感教育、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包括校园基础设施、人文景观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得当的校园基础设施和丰富的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是拓展视野和兴趣的窗口,也是研究生发觉自身潜能、培养综合素质的天地.

(六)鼓励研究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减压.在充分自我认识、自我了解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自我定位,有助于研究生个性成熟与完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研究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减压,是帮助研究生通往快乐生活、轻松学习、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积极引导研究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文艺活动、社会调研等舒缓压力、修养身心,引导研究生在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减压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小结

在研究研究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治的责任主体与过程中,广大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打破目前各高校应用的传统心理教育模式,致力于研制有专业领域特色的适用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研究生的多指标心理教育模式和心理问题预警机制,旨在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和性别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切实关注研究生成长、帮助研究生健康成长,推进我国高水平人才培养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