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叙事人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076 浏览:139417

【摘 要】新闻作品的形成过程就是叙事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新闻叙事文本话语主体的新闻叙事人,是新闻叙事研究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叙事研究中,必须将叙事者与写作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对新闻叙事人进行科学的分析.

【关 键 词 】新闻叙事 叙事人 新闻传播

文学叙事学中的叙事人是相当复杂的.正如有学者指出,“它往往包裹在谜一样的雾中”.文学中的叙事人理论尚且如是,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新闻叙事学的叙事人理论更是如此.笔者认为,在新闻叙事学里,更需要的是厘清叙述主体与叙事人的关系,或者说是厘清作者和叙述者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认清谁是新闻叙事人,才能更好地分析新闻文本和理解新闻话语.

对叙事人的研究历来不是文学叙事学研究中的重点,正如何纯教授所言,它“一般只是作为‘话语’的一个较细微的组成部分约略论及;就‘声音’而言,甚至只是‘视角’的一个组成部分”①而作为文本的作者,更是被悬置起来,避而不谈,用叙事者代替作者,西方文论中更一再出现“作者已经死亡”的论点.这种把叙事者和作者的分离看得高于一切,过分夸大二者之间的区别,不考虑文本生成过程中外部因素的作用,不符合文本在传播过程中意义生成和交流情况,使人们有可能“一叶障目”,从而不能对文本的产生情况及文本意义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阐释.这一思想方法,随着叙事学的发展,日益显示出其狭隘与不足,早有学者对这样的分离进行过批判.

其实任何具体的叙事都是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等诸多力量综合作用下的产物.作为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叙事的新闻报道,新闻叙事人的研究与叙事学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迥然不同.新闻作品的形成过程就是叙事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新闻叙事文本的话语主体的新闻叙事人,是新闻叙事研究的重要环节.新闻的本质就是对客观事实的叙述.这个客观事实由谁来叙述往往会决定新闻事实的呈现.“因为这个‘谁’是由一定的意识形态控制的,是由国家利益控制的,也是有权利和市场控制的;‘谁说’决定着说什么和怎么说”.②所以,对于新闻叙事人的分析应是新闻叙事研究的开端.厘清新闻叙事人的身份,厘清作者与叙事者的关系至关重要.这与文学叙事中对写作主体和叙事主体加以区分相反,在新闻叙事研究中,必须将叙事者与写作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对新闻叙事人进行科学的分析.

人类社会因交流而存在.交流就是传者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叙事的过程.“叙述可以报告过去发生的事件,报道正在发生的事件,或预报将来会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实际发生的,也可以是只在叙述者的想象中发生的,亦即是虚构的.”③而作为人类重要交流手段的新闻传播,由于其新闻的“本性”,它叙的“事”只能是现实世界不断变动的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信息.而不能像文学叙述那样理所当然地存在虚构的信息.这是新闻叙事学和文学叙事理论最本质的不同.叙述的真实性是横亘在新闻叙事与其他叙事之间的分水岭.这就决定了对新闻叙事人的研究并不能只简单地与文学的叙述者研究类比,不能生搬硬套文学叙事理论的那些“套路”.这是它的特殊性所在.

“叙述者,是叙述本文的讲述者,也就是体现在文本中的所谓‘声音’.”④也就是说叙述者也就是在文本中发出“声音”者.文学中的叙述者的存在情况十分复杂多元,只要发出“声音”,传达了信息,皆可谓叙事者.“作者、故事的主人公、故事内的各类人物等都可以是叙述者,都在‘说话’.”⑤在新闻文本中,其“声音”的发出者既有新闻源主体,又有新闻传播者.

新闻源主体,指的是“新闻信息资源的拥有者,即了解、掌握一定新闻真情实况的人.这种‘人’可以是个体、群体,也可以是一定的组织机构.”⑥尽管组织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人”,但是在实际的新闻采访活动中,在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中,接触到的还是个体性的主体,组织只能派出“代言人”、“发言人”来与记者交流.很多情况下,新闻文本中直接引用新闻源中人物的话语,让他们说话,让新闻收受者直接听到他们的“声音”.所谓的新闻职业规范和专业主义的“客观性”就是这个道理.很显然,新闻源主体在文本中发出了“声音”,他们理所当然是叙事者.但这是否排斥和否认了新闻记者作为新闻叙事人呢?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新闻传播者,这里主要指记者和编辑.其在新闻文本中也发出了“声音”,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对新闻的信息构成的分析得到证明.新闻信息的构成中最基本的信息自然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化状态、存在状态的信息.还包括构成新闻事实信息的意态信息.意态信息指的是“新闻传播者在新闻文本中表达的个人对于报道对象的主观意见和看法,或者说是指传播主体在新闻文本中表达的对新闻事实的意见和看法.”“属于纯粹的主观信息,不属于客观的新闻事实信息”.⑦我们通过对具体的新闻报道分析发现,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表达意态信息有时是直接的、显在的、强烈的,有时是间接的、隐蔽的、缓和的.但是无论其表达意态信息的方式如何,新闻文本中的主观信息的存在都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说是客观存在的.“试图剔除新闻文本中的主观信息、意态信息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性现象.”因为“每个人都以完整的自己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都在用自己的价值模式、认识图式、个人心理去感受对象、把握对象、能够彻底超越自我的人就不再是他自己,不再是人.”⑧编辑有时通过“编者按”发出自己“声音”,我们必须承认他们也是叙述者.

新闻源与新闻传播者究竟谁是新闻叙事人?笔者倾向于把新闻传播者也就是新闻记者作为新闻叙事人.其实二者多有重合之处.即叙述文本的写作者与叙事文本的讲述者重合.这样新闻记者自然就是新闻叙事人.即使是二者不重合,新闻源的“声音”和记者的“声音”各说自己的话,都在文本中生成话语.二者的“声音”并不能并驾齐驱.就是说二者发出的“声音”在新闻文本生成中地位是不一样的.新闻源的“声音”是供新闻记者即文本的写作者所选择的,所“摆布”的.新闻是选择的艺术,怎么选,选什么,完全是写作者的事.即使有人认为“新闻源才是新闻话语的真正主体”,也不可否认新闻源的“声音”必须通过写作者的“声音”所代言,来“传声”.就是说新闻源的“声音”要想在文本中“说”,首先就得“被说”.这些自然是文本写作者的事.即使在文学叙事中,也有学者指出“实际上文学叙述中的叙述者无法发出信息,发送信息的是作者,叙述者只是叙述信息发送的一个中间环节.”⑨这里的叙述者指的是新闻源的“声音”,作者就是文本的写作者即记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有的新闻报道中,文本通篇都是新闻源的话语和“声音”,记者在文本中一直是“无语”的,我们是否还能说记者是新闻的叙事人呢?且不说“它只可能存在于某些特定的叙述段中,而就整篇或整部叙事作品而言,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无论叙述者躲在文本的那一道篱笆之后,都不能完全消失不见.”⑩即使是这样的,文本中新闻源的“声音”的立场、态度和倾向也是与新闻传播者的立场、态度和倾向是一致的.它们还是“靠”记者选择的.记者还是借貌似客观的“引语”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还有学者认为在新闻叙事里也有类似文学文本中的“隐指作者”.“新闻叙事也有一个隐指作者,这个隐指作者与文学叙事的人格不同,人格可以是个体生命,是个体生命的表现,而新闻不是.”摆在受众面前的新闻报道或新闻文本,“其中,既有采写报道的记者,也有被记者所选择的采访对象和被选择了的采访记者的陈述,还有编辑以及审阅签发的报台负责人等,也就是说,一个新闻叙事文本的隐指作者总是一个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才是真正的新闻叙事人.”⑾ 笔者认为这个说法虽然考虑到了新闻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但对于理解新闻叙事人过于宽泛和模糊.“因为新闻从业者包括记者、编辑、主持人、播音员、媒介管理者、技术人员、发行人员,等等,他们都参与了新闻叙事吗?显然不能这么说.”这“完全抹消了记者这个新闻文本最明显最常见的叙述主体的存在,并不妥当.”⑿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对新闻叙事人的众说纷纭的状况,是因为模糊了叙事人和叙事主体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学中叙述主体的指涉范围远远大于叙事者.1978年,美国学者查特曼以符号学的交流模式说明叙事文本的交流过程,把主体分化为隐含作者、叙述者、真实作者、受述者、隐含读者和真实读者六个部分,而叙述主体涉及前三部分即: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和叙述者.在文学叙述中,这三者往往是不能等同或者合一的.把这一概念引入到新闻叙事的分析,我们认为同样不可把三者混淆.纵观在新闻叙事学研究的诸多文献中,对新闻叙事者这一重要概念进行严格界定的并不多.有的称为叙事人,有的称之为叙事主体,大多时候则是在混用.笔者认为,新闻源主体、写作主体和隐含作者这三者都在文本中或多或少、或隐或现的显露出“声音”,但我们认为其中只有写作主体即记者这一叙事主体能成为新闻叙事人.其他二者只能称其为叙事主体.沿着这条思路,我们或许可以就新闻叙事人达成某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