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782 浏览:143271

摘 要: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江苏苏北的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分析,找出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结合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工学结合进行了实践创新的探索,为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0 背景分析

近些年来,高职教育不断被“就业难”和“技工荒”所困扰,一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所需的技工无处可找.面对困境,国内许多学者都认为,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普通教育的压缩版,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现代企业实际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如果不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企业的人才需求愿望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将会脱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不适应.因此,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基于此,2005年在天津召开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会上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同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出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确定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1]周济指出:“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2]因此推进工学结合,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笔者通过问卷分析的方法,寻找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结合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对工学结合模式为例进行研究.

1.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的背景分析,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江苏省苏北部分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的学生二年级88人,三年级266人,在选取三年级人数比较多的原因是基于三年级学生最后一学期大多数学校都要让学生参加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问卷主要从工学结合的单位选择、教师的双师素质、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融合及工学结合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1.1 工学结合中学生对单位选择

问卷设计了工学结合中学生对单位选择这个项目共设置了四个题项,学校推荐、熟人介绍、相似度检测公司、自己找.研究发放问卷354份,其中回收332份,剔出无效问卷(答题不完全或全部选择同样值的问卷),有效问卷为305份,问卷有效率为86%.


从对问卷进行分析的情况来看,到与学校相关实习基地的学生占了总数的16.2%,通过熟人介绍占了总数的65.6%,通过相似度检测公司找实习单位占了11.2%及自己找实习单位占了7%.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工学结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然而真正能够完整地参加工学结合的学生占比列不到一半.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学生通过学校推荐不是工学结合的主要途经,这说明高职院校提倡工学结合,但真正提供工学结合的实践机会太少,学校在和企业真正的深度合作不够.

1.2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

问卷通过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应付在企业的实践、在学校的实践教学与企业的工学结合能不能对接二个题项来分析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到企业实践中所需知识的融合度.

通过问卷分析,81%的学生认为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适应企业的实践.6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实践教学与企业的工学结合不能对接.学生学习脱节是工学结合的一个最大问题,学生很难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主要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的制订绝大部分是由学校完成的,但由于企业的生产规律不同于教学规律,因此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脱节.

1.3 教师的双师素质

通过问卷分析7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操作技能与企业师傅的操作技能相差很多,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教的操作技能在企业实践中用不上.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同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老师进行了访谈,根据访谈,大多数专业老师都是一毕业就到老师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专业技能不系统、不全面.第二学院缺乏持续性的继续教育,教师无法系统掌握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和专业技术.第三,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工作任务比较重,影响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

1.4 工学结合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要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就适量安排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在下一阶段开展工学结合准备条件.第二改革学年制,建立模块式课程设置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企业中工学结合的需要,在职业需求的范围内进行自主选择,选择自己感兴趣、未来职业需要的课程.

2.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创新分析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针对工学结合中的难点,制定了“旺工淡学 螺旋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即实施商业旺季学生去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和校外实训,商业淡季学生回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的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学生在工学交替过程中接受“双导师”(学院和企业各1名导师)的指导和评价,使其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实现螺旋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的三年中,在学校和企业间轮转,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学校和企业共育共管的模式.

2.1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创新了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力量,工学结合必须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本身决定了“工”与“学”的间断性、不连续性:“工”的间断性、不连续性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不便;“学”的不连续给校方带来很大的教学与管理难度.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与全作企业共同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修定,推行了“4+3”模式(第二学期学生4天在校上课,3天下企业顶岗实习)和“3+3”模式(第3学期的7、8、10三个月下企业顶岗实习,9、11、12三个月在校学习)的工学交替活动;根据上述方案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好“工”、“学”的过渡,把调整适应期尽可能的缩短,使学生能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完成好“工”和“学”的任务.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