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走路2003年第8期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38 浏览:10077

7年前,我沾了别人的光来到哈佛大学.事实上我和这所大学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住在哈佛所在的小城,CAMBRIGE.每天从那里经过,间或几天在里面进进出出,也拿到了这所学校的ID,可以进入它的图书馆,看书和借书.其它一些时候,也翻看他们的通告,去一些著名人物的演讲,不是外国元首就是诺贝尔奖得主,或者一些和我的兴趣有关的著名学者的讲演.以我英语水平的低劣,我想这些倾听都应该叫做似是而非的旁听,直接受益的非常之少.至今回想起来,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刚到美国,我到一家中餐馆做招待.工作到第三天,我已不堪其苦.午餐汗流浃背地忙过之后,老板自然不会让我悠闲地呆着,我独自坐在大厅里剥完了堆积如山的四季豆,实在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就向老板辞了工,一扭头就跑去听前波黑共和国总理的演讲,一双被四季豆染绿的手怎么也洗不干净.洗手的时候听说著名教授杜维明先生一等人今晚就在我辞工的这家餐厅用餐.我溜得飞快.

哈佛有时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刺激我的.

阳光很好的时候,坐在怀德勒图书馆的阶梯前,看那些朴实而又骄傲的哈佛学生从我面前经过,经常不明缘由的发愣:北美的灿烂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也理所当然地洒了一些在我的身上?

3年前,同样是沾别人的光我来到丹麦,在一所激进的甚至略带左翼色彩的大学附近生活.在这里,我没有听一堂课,甚至也没有进这所大学的图书馆,只和他们的一些教授有些来往.生活舒适而安逸,算是一次十分惬意的度检测.比起那些读书的人,我没受那份苦,当然也没有了取得学位的荣耀.

显然我的这些旅居历史和现在所谓的游学是不同的《背起行囊游学去》.

后来想了想,一个人在走入工作岗位之后,或是年纪稍大之后,未必就能如你所愿获得一个完整的学习机会.这个时候,游走真的就成了一个好办法,或者干脆就是旅游或行走也会聊胜于无.其实,游走这个概念绝不仅仅限于出国.背起行囊走西藏、走宁夏,也会眼睛发亮,皮肤放光.即使脚跟起泡、口舌生疮,也说明水土不服的你到底有多孱弱,需要多加锻炼了.我的一个朋友前不久远走南非,从那个治安环境极端恶劣的约翰内斯堡给我发回一篇稿子,让人胆颤心惊的同时也让人暗自羡慕.


我E―MAIL她,说,回来以后的你应该又是一本书.

顺便告诉我们的读者,第8期稿子定稿之后,编辑部大队人背起行囊旅游几天,回来之后自然不是一本书的概念,但我们相信每一次出去和回来,都会有一点点变化.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我们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