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319 浏览:43870

多年来,由于受应教育的影响,在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三个弊端,一是满堂灌,二是学生参与少,三是教师"目中无人",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多,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只是让学生被动地听课,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很难对上课或学生习产生极大的热情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一般向于对与自已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事件,活动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精心设计各种能最大限度组织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努力创设学生参与的条件和机会,不但能激发课堂活力,也调动了学生装学习的积极性.

一、结合生活实际,发挥学生主体思维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对事物感兴趣,而更热衷于实际生活现象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把书本知识承载于实际生活现象中,通过引导变学生听教师讲为学生主动积地思考.这样,学生不会感到劳累,烦恼的情况5下充分发挥思维潜能,积极发言的因素就会主引导作用.


例如在<生理卫生》“营养价值一课中,有的教师将一张肯德基快餐的广告展示给学生,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有的学生说出肯德基的广告语,还有学生作出了享受美味肯德基的样子.于是就让学生说出喜欢肯德基的原因,一下子举起许多只小手,抢着回答各自的理由.看到学生的思维被动起来,还可以提出新问题长期食用肯德基对你有益吗,和一份米饭炒菜相比,哪个更有营养,这时学生的脸上明显流动着一种特殊的意识,在教师的引导分析和学生自已的积极思考后,许多学生又争着发言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最终理解了全面营养的意义.

二、参与角色扮演,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娒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考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对于自已充当角度的活动,这种兴趣会更加激烈.因此趣会更强烈,课堂教学中可充分以挥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把书本上的"死知识"就成生活的"活知识".

如讲完节课后,有的教师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总结一下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学习班"饮食习惯时,考虑到学生往往对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习以为常,不能意识到它的危害性,有的教师就请学生把生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编成小品上台表演.结果平时上课常开小差的一位男生第一个举手表演,把边走边吃,边吃边笑,狼吞虎咽,饭后大量饮水等现象表演的出神入化.笑声中又有不少学生争先上台表演.针对这些表演,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体生理学角度去思考分析其危害,从而唤起了学生的注意,自觉自愿去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三、组织小型竞赛,发挥学生主体竞争意识

课堂上利用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争强服好胜不服输的心理特点,将课本一些知识内容或课后练习改为小型竞赛活动,在课堂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竞争意识,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题目可难易不同,全班学生都能参与,这样以集体的力量激发了学生个人的努力,使不同知识的学生通过参与竞争获得成就感,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染病>一课中,教师采用学生问答阅竞赛,让一组学生提问,而其他组学生回答,这样交换轮流.结果学生兴趣高涨,认真自学,积极思考,踊跃问或答,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在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引导作用.如学生在竞赛问答时有不全面时,教师必须及时引导补充或直接提出问题参与竞赛,能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又可对课堂气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设计精巧作业,发挥学生主体动手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劳力上劳必,是一切发明之源泉,事事在劳力上劳必便可得事物之真理.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可无无用的人.说的就是让学生动手的重要性.而事实上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乐于通过动手实践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各种实验可满足学生的动手愿望外,设计上些精巧的作业,更能使学生动手意识民尽情发挥.

如学完<花的结构>一课后,有的教师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每人采集一朵花,将花的各部分结构解剖下来,从科学合理的角度粘贴在画纸上作志贺片,最后师生共同评奖并展览.学生在"兴奋"状态下积极完成了作业,使知识记忆得到强化.又如在学习叶的组成和结构时,教师又指导帮助学生动手制作色彩鲜艳的精美叶脉书签.激发了学生新的情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对叶的有关知识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现代教学是注得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课堂活力的教学."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一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已被赋予新的内涵,即在老师指导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乐趣中进入知识境界,沉浸在无比的快乐中.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