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938 浏览:131918

【摘 要】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怎么写作和服从于主体.通过先进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主动.

【关 键 词 】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就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视实践活动和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树立课堂是学生的,书本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设法启动学生内在的动力,使他们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学有创见.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在影响学习效果的许许多多变量中,学习动机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并且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因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认真思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实际教学中,我常常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我在讲解(a+b)n的展开式时,就向学生介绍关于杨辉三角形的故事,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又如:在讲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时,我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的例子?”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并且形成良好的心理指向.

2. 优化课堂结构,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要取得数学教学的成功,就必须选择好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实际,保证学生在课堂内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创设“空白”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创设行为上的“空白”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养成创设的倾向和意识;同时,更要为他们创设思维上的“空白”情境,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搜索丰富的资料,进行深邃的思索,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意识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考虑.

(1)精心设计课堂的“开始”和“结尾”.一堂课好的“开始”,既能快速入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这是广大数学教育同仁早已达成的共识.因此,一忌“婆婆妈妈”的不着边际的罗嗦,既浪费时间,又使学生乏味;二忌“直接了当”的“硬灌”,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能明白知识的来胧去脉,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三要根据学生认知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2)巧用教学媒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动手又动口,既用眼看又用脑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操作演示、自我探索、互相学习的训练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增强了,良好的数学品质也在这种训练与学习中逐步形成.

(3)精选例题,精讲精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精讲”,而“精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例题的精讲,而要达到此目的,精选例题是关键.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选择恰当的例题,使得教学“高效低耗”,同时又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我们想了几种情景创设的方法.

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需求如果说问题是探求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主动参与的需求.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只有这样才不会遏制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才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那么学生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情感经历,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情感体验.

通过学习,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教师对自身地位变换的认识,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尊重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在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索.使教师能自觉地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正确地教学定位,合理地科研接轨,主动地吸取教学科学提供的新知识、新理论,深入地开展各类教改实践和课题研究,加速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唯师,灵活处理教材,依据新大纲、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改革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树立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怎么写作,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必须着力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这才是他们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不遗余力地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主体,发展主体”.

收稿日期:2013-02-18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