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147 浏览:119988

[摘 要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研究生在学业、生活、择业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产生了越来越激烈的心理冲突,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文章在分析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若干对策.

[关 键 词 ]研究生;心理健康;对策

[作者简介]秦建丽,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广西 南宁 530004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6―0157―03

一、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态度消极、精神抑郁是研究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首要问题.在人们眼中,研究生是高学历人才,是国家的栋梁,前途一片光明.但有一些研究生仍然感到前途渺茫,整天无精打采、得过且过.在主观上,他们受一些消极的人生哲学的影响,悲观厌世,认为自己以前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在客观上,研究生连年扩招,也使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这更使少数研究生对自身前途感到无望.他们对各种社会问题十分迷茫,不愿勇敢地面对各种压力,因而意志消沉,不愿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学习和研究上,得过且过,或忙于,或沉迷于花前月下,有的身陷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有些研究生由于选题不当或专业基础不牢而导致科研任务不能顺利及时地完成,有些研究生由于专业特点而与外界接触很少.这一切都有可能导致他们精神抑郁,并往往伴有神经衰弱、焦虑失眠等,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因心理疾病严重,对生活失去信心,悲观失望,出现了行为.


(二)人际关系障碍是研究生心理健康存在的普遍问题.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交往更加复杂,更加广泛.他们一般都有独立的人际交往,也往往把交往能力作为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如果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挫折,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焦虑、烦恼、恐惧状态.他们渴望与人交往,但经常不知道该如何交往.据调查,他们普遍感到今后走向社会最难适应的事情和最为害怕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有的研究生不能和导师处理好关系,有的研究生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有的研究生交往局限于一个很小的圈子之内,有的甚至与自己导师的关系都不能理顺,与同一导师的同学亦陌如路人.这种人际关系不和,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性格孤僻,产生心理障碍.

(三)情感与婚恋方面问题是研究生心理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生已经进入婚恋年龄,由于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有些研究生,特别是年纪较大的为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而苦恼不已;有些研究生虽然已经结婚,但家人远在他乡,不得不常年两地分居,忍受着相思之苦;有的则因为自己考上了研究生,身份和地位的变化使他们对自己的婚恋有了新的思考;还有的对失恋挫折的容忍力差,不能正确对待情感上的波澜.在性的关系上,部分研究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自我调节和控制力不是很强.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轻则情绪低落,重则自控能力减弱,言行怪异,直接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一)学业和科研上的困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大学阶段的学习有根本的区别,除了要求掌握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更要在此基础上深入下去,培养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这就表现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松散、更自主.学习与否、学习什么、怎么学习要取决于本人,导师只给予方向性的指导,而不过分干预、督促.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有计划、有目标,能自觉主动地学习.而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学习生活是崭新的、陌生的,尤其是对于自主性差、依赖性强的学生来说,更是感到迷茫.由于研究生大幅度扩招,导师带的学生多了,加上各种事务缠身,很少有时间与学生交流,导致学生深感困惑.

(二)竞争压力大,是造成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因素.在学习上,他们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学好外语、电脑,相当数量的学生还参加了各种资格考试,如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绝大多数院校还规定研究生要想获得论文答辩资格必须在相当规格的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一个人所能承受的压力是有限的,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变成心理负担,处理不当则会转化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三)研究生自身成长的缺陷.是造成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在因素.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与其对挫折的容忍力密切相关.研究生大多数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过关斩将,深受家长的宠爱、老师的垂青、旁人的羡慕.这种成长经历很容易使他们形成一种“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定势,一旦在学习、婚恋、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问题,就不知所措,进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随着应届生和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中大多数生活经历单调,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与社会接触很少,过度单一的生活经历,容易使他们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也是引发心理障碍的一个因素.

(四)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模式比较特殊.研究生平常基本上是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单独从事学习与科研,比较缺乏群体活动.有些专业的研究生长时间呆在实验室,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仪器设备,很少有和外界沟通的时间与机会.这样单调的环境,沉闷的生活,容易使人性格孤僻,引发各种心理疾病.同时,由于研究生扩招也使得导师和学生的单独交流减少,有些学生甚至一个学期都很难见到自己的导师几次,这不但对研究生的学业不利,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不利的影响.

(五)社会及教育工作者对研究生心理问题重视不够,是造成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因素.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把研究生看成是这一年龄层次的佼佼者,他们有较好的理论知识与专业基础,也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因而忽视了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培养.有人认为,研究生已属成人,个人心理品质已基本定型,很难抓出成效.有的培养单位未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育范围,有的甚至将一些心理异常的状况认为是“思想问题”.管理人员懂得心理学的人不多,以致很难及时发现心理不健康的问题,更谈不上进行心理疏导了.

三、解决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互动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多因素、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在理论上,要逐步形成以研究生自我教育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助,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互为补充的教学体系.即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学生自愿求助与咨询人员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与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相结合.在实践上,形成以心理健康测试为依据,以团体活动为形式,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手段,以心理咨询和普及宣传为辅助,以悦纳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自我为指导思想的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加强研究生的自我教育.研究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处理自身面临的心理问题.首先,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正确认识自我是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就能量力而行,为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为实现自我而不懈努力.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认识自我,如通过对他人的认识、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通过与他人的比较、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等等来认识自我.当然,最主要的是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和正视自我.其次,努力完善自我.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和客观评价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研究生首先应该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即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确立自我教育的发展目标.还要努力提高现实自我.提高现实自我是研究生不断修正现实自我的行为和相应的心理活动,使之朝着正确的理想自我的目标发展.为了不断战胜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应做到既努力发展自己,又决不固守自我,而是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怎么写作,勇于承担历史责任;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追求个人价值,而是在为他人和社会怎么写作、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最后,正确对待挫折.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挫折,把挫折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建立相应的心理适应机制.所谓心理适应机制是指当使用合理方法不能克服引起挫折的障碍时,谋求间接地满足,藉以减轻心理紧张,维护自尊心而使用的策略.研究生在挫折面前采取积极态度时,心理适应机制便能发挥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于及时克服消极情绪,转换行为,转移目标,重新取得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可以调整自己的目标,包括降低或改换自己的目标.当遭遇挫折时,适当转移和分散对困难的注意力,降低和缓解挫折感.

(三)大力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任何人的心理健康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传统的研究生培养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无法在短期内担负起社会或单位所赋予的职责.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研究生由于自身素质和社会期望的差距,特别容易产生焦虑、恐怖,出现心理问题.经过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们在接触、了解、认识社会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其心理得以锤炼并趋于成熟.因此,必须大力拓宽研究生社会实践渠道,让研究生到社会大熔炉中锤炼自己.

(四)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健康愉快的文体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兴趣,进行自我教育,锻炼社会实践能力,陶冶人的情操;可以使生活多样化,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对心理问题起缓冲和矫正作用,从而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研究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也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广泛的人际交往是走出自我,走出书本,开阔视野,培养人际协调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自我意识,形成机智、幽默、敏捷、乐观、合群等性格特征,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更丰富、更健康.因此,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增加投入力度,增加文化体育设施,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余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改变研究生特殊的学习生活模式,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研究生寓教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让愉快、积极的情绪情感充满生活,成为推动学习、思想进步的力量.

(五)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控体系.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控体系,可以及时发现,早期干预,有效控制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进行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调查.新生入学后,用心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新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必要的治疗,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特殊的关心和爱护,减少及消除进一步病变的因素.其次,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定期检测制度.为了及时掌握研究生入学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应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检测,检测最好结合中期考核进行.最后,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动态管理.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是研究生个性资料积累,要由专人负责整理和管理,使档案成为做好研究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依据.

(六)有效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与咨询者的交流、探讨、协商、解释,对来询者施加心理影响,改变其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改善其适应能力,帮助其达到自助的过程.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咨询制度,有固定时间、地点,聘请心理咨询专家对各种心理疾病以及学习挫折、恋爱婚姻纠纷、人际冲突、性格障碍、生理缺陷、环境不适等引起心理问题的研究生进行个别咨询,化解或缓解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特别要做好毕业研究生就业的心理咨询.对毕业生在择业心理、择业技巧和择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咨询和指导,避免产生心理障碍.

要有效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加强咨询队伍建设,对研究生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和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心理咨询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咨询业务水平.鉴于目前高校研究生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大多由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兼任这一现实,要特别提醒这些教师注意角色转换,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德育化.其次,要围绕心理咨询本身开展公关活动,让研究生了解心理咨询,形成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消除对心理咨询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愿意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坦露自己的心声,愿意接受辅导和帮助.

(七)多方面采取措施,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研究生大多数心理问题是由社会性的应激源引起的,特别是经济拮据、生活困难给研究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要多方面采取措施,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如多渠道联系设立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提供勤工助学机会,包括创设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岗位等,以帮助经济困难的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责任编辑:荷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