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病人焦虑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175 浏览:132823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作用,为手术患者提出可行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择期手术患者,对照组按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患者心院后即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系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分析入院时患者普遍存在情绪紧张、焦虑、精神抑郁等情况;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及贝克抑郁调查表[1](BeckDepressionInvatory,BDI),观察组术前一天的焦虑程度比入院时明显减轻(P<0.05);对照组术前1d的焦虑程度比入院时反而加重(P<0.05);但两组的抑郁评分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100例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了术前紧张、恐惧心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8%以上.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44-01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手术及麻醉操作是患者围手术期机体应激反应的主要应激源.应激反应是机体受到强烈刺激而发生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2].如这些反应过分强烈,将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3],从而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4].有研究认为[4]:心理应激反应愈强,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愈明显.而有效地心理干预可以调节患者的心理环境,提高疼痛阈值,降低焦虑值.为探讨心理护理对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减轻术前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手术导致的应激反应.

1一般资料

选择2011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意识清楚,语言表达自如,听力无障碍,排除高血压,心率失常的择期手术患者共200例,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30~86岁,平均65.4岁.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疾病种类、手术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

2方法

2.1实验组病人在明确诊断确定手术自入院第1天起接受医学心理护理,由手术室有经验的护师专人每天和病人交谈15~30分钟,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增进医患之间的关系,给病人以安慰疏导,向病人耐心解释麻醉和手术的过程,介绍麻醉、手术及护理的技术力量,使病人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告诉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术和麻醉的注意事项以最佳心态迎接手术.


2.2对照组则按术前常规护理,麻醉医师于手术前一天进行访枧.

3观察指标

3.1焦虑自评量表[2](SAS)

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包括20个条目,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4级,总粗分得分范围20分~80分,然后根据公式Y等于in十(1.25X)将其换算成标准分.

3.2贝克抑郁调查表[3](BDI)

BDI设有21种抑郁症状,每一症状设0分~3分,分数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重.10分~17分为轻至中度,18分~29分为中至重度;30分~63分为严重.

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χ2检验.

5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后SAS、SDS、BDI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术前24h的焦虑程度比入院时明显减轻(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24h的焦虑程度比入院时反而加重(P<0.05).但两组的抑郁评分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

6护理效果评价

术后72小时内进行术后随访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观察组100例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明显地缓解了患者术前紧张、恐惧心理,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达到较好术前健康教育效果,患者及家属术前健康教育的知晓率达100%,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8%以上.

7结论

通过本研究发现,试验组所采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在缓解病人术前焦虑程度、术后身体恢复等方面的效果优于一般常规护理,可应用于所有手术病人[5].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