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如何使计算机应用专业更好的与职业岗位对接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67 浏览:10381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职业技能与岗位的对接问题,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为实现毕业生能快速的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将计算机应用课程逐渐的转化为岗位需求的技能.

[关 键 词]计算机应用;职业技能;岗位对接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3-007-1

高职院校的教育宗旨是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是否与岗位对接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教育直接与岗位对接,要从教学的形势和根本出发,将教学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向实践性过度.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重在实践.只有多学、多练才能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从专业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方式以及实习成果,逐步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使这种模式下毕业的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岗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差异,从最开始上岗前茫然不知所措、上岗初笨手笨脚,到上岗中的熟练操作.此外,学生的自我管理、交际、协作和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够明显提高.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了解到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学生对自己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让学生毕业后能够学以致用,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为了让计算机应用的学生就业时能更好的与岗位对接,我们可以从如下一些方面进行改进:


1.激发学生兴趣,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摆脱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发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使沉闷的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在教学中,设立奖赏机制,教师设定不同的教学情境,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同学的解决方案可以不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逐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适当的举办各种技能大赛,通过学院的大赛不断的激发和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

2.利用模块化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模块化教学是现阶段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弥补了基础知识差的学生听不懂理论课而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的缺点,也弥补了单一的理论教学缺乏多样性导致的学生兴趣缺失的缺点.模块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只是给学生分配任务、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学生通过老师对任务的讲解,激发了探究的潜能,在自己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强自信,了解处理问题和结决问题的的过程,在不断和反复的实践当中积累了经验.模块的设置要以当前的就业市场为导向,以用人单位需求的知识为目标,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将来要用到的知识,可以自己亲手解决,实现了所学的知识和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3.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式使学生亲临就业现场,感受工作的过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计算机机应用专业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思想.通过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明确办学思想,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能够为社会输送可用的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和企业的接触,我们明白了企业应用的专业知识,了解了企业未来所需专业的走向,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调整我们的专业结构和方向,广泛听取用人单位对我们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和意见,合理调整理论与实践的所占比例.依托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并结合专业需求重新整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个性化的顶岗实习方案,结合实际达到最好的培养人才的效果.

通过模块化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只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职业岗位需求,才能确保学生的就业,才能确保学生在进入岗位后马上适应企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