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下的基础医学教育改革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307 浏览:121571

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 要]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中有关基础医学教育教学要求的内涵和意义,提出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优化基础医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科研五个方面的改革思路.以期保证护理专业通过认证,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

[关 键 词]专业认证;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11(b)-0144-03

Studyonthereformofbasicmedicaleducationunderundergraduateeducationstandards(Nursing)

ZHAOWanhongZHUMing'anYANHongchunZHUKegang

CollegeofBasicMedicine,HubeiUniversityofMedicine,HubeiProvince,Shiyan442000,China

[Abstract]Professionalprogrammaticaccreditationforhighereducationistheeffectivemethodfortheguaranteeofhighereducationexternalquality.Thisarticleelaboratestheconnotationandsignificanceofdemandforbasicmedicaleducationunderundergraduateeducationstandards(Nursing),summarizesthefivefollowingaspectofreforms:takingthecontentofrebinanteducation,makingeducationreformbyselectingansasthecenter;reducingthetimeofclassroomlecture,improvingthetimeofstudents'autonomouslearning;reformingteachingmethod,outstandingheuristicteaching;optimizingthepracticeteachingsystemofbasicmedicine;enhancingstudents'scientificresearch.Allthesereformscanmakenursingbethroughtheauthenticationandcultureinternationalnursingtalent.

[Keywords]Professionalprogrammaticaccreditation;Undergraduateeducationstandards(Nursing);Basicmedicaleducation;Teachingreform;Internationla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湖北医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015).

[作者简介]赵万红(1970-),男,陕西宝鸡人,医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药理学及医学教育研究.

通讯作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高校内部的自我质量保障是核心,外部的质量保障也不可或缺.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教育和专业人才的跨国流动日益频繁.20世纪末,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作为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以及人才国际化的重要保障被引入我国[1-2].

医学类专业认证最早开始于2006年.其中,《护理学专业认证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于2009年初步制定,并于2010年首先在吉林大学进行护理专业认证.截至目前,有6所高校的护理学专业通过认证.普遍认为,专业认证很好地促进了现代护理学教育观念的传播与更新,促进了内外结合、多元主体参与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促进了护理学院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整体的发展[3-4].鉴于此,本文对《标准》的有关内涵进行剖析,对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进行探讨.

1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标准》提出,“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注意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对医学基础课程,鼓励开设包括基础各学科内容的创新性、整合性课程”[5].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强调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很少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同一系统的不同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学科,教授时间相距较远,前期知识容易遗忘,需要重复讲授的内容较多;教学时数过多,教师、学生负担较重,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很少;前期教学不是以为后续课程打基础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为主要目的,学习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的课程模式之一.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按照“形态→功能→疾病→药物治疗(药理)”的认知规律,将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内容按系统重组为若干个模块,采用模块式教学,如呼吸系统模块:呼吸系统的正常结构(宏观和微观结构,包括解剖学和组织学)→正常功能(生理)→异常结构(病理)→异常功能的形成(病理生理)→治疗(药理).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按照系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授课学时,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需要克服的困难是:缺乏合适的优秀教材;需要打破现有以学科划分的教学单元——教研室,增加了教学准备和组织管理的难度;需要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6-8].


2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5].

现行护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周学时在25~30之间,平均每天5~6学时,再加上学生的业余活动,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只需要被动的接受,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居于较次要地位.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力求涵盖书本的全部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有限学习时间,很少留给学生自学时间,非常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显然,这与当前医疗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与《标准》的要求、与人才国际化的要求都是不适应的.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前提是要给学生学习时间.因此,必须修改课程计划,减少讲授学习,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可以结合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进行,减少不同学科间重复内容的讲授.修改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主要由教师讲授.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放任不管,学生自由的可学可不学,而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设定学习目标和灵活的考核方式,教师做好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大力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启发式教学

《标准》要求,护理学院(系)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改革,关注沟通协调能力的养成,注重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关于教学方法,鼓励应用讨论式、案例式、问题式等启发式教学方法[5].2009年,教育部、原卫生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有一致的要求.

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千百年来,在各行各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护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也不例外.然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只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还要有创新思维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护理人员也不是简单的分发药品、换药和打针,还要指导患者就医治疗全过程,要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良好的护理在患者身心恢复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当前,主要的教学改革有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case-basedlearning)、以资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resources-basedlearning)、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research-basedlearning)、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ask-basedlearning)和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eam-basedlearning)等[9-10].这些模式各有特点,但共同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各院校、不同学科可根据实际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优化基础医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认证的关键在于专业教学是否适合学生毕业后进入该领域从事专业工作的要求和期望,是否符合该专业资格证书或执照的申请条件.《标准》课程计划要求具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课程计划中明确实践教学环节,在主要课程中对护理专业实践做了具体的要求.对医学基础课的要求是“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必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护理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5].

在以往的课程计划中,对基础医学实践课的要求与临床专业相似,安排的实验内容和实验学时也相似或略少,都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等.笔者认为,按照《标准》的要求,基础医学主要是为护理学专业课程打基础,对实践要求不高;护理专业毕业人员从事基础医学教学、科研的人员几乎没有;在护理工作中,也很难用到与基础医学实践有关的技能.所以,护理学专业基础医学实践教学的要求相比临床专业应大幅降低.当然,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掌握基础医学知识角度来说,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也是必要的.但应该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医学理论,同时兼顾学生的能力培养.减少实践教学时数,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或增加专业课的教学时数.

5加强学生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标准》要求,护理学院(系)必须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提倡教师将科研活动、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通过科学研究培养师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道德.必须制定政策鼓励教师或以学科为单位的教师团队开展具有护理特色,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科学研究活动[5].这说明,《标准》主要要求学生多参加和护理专业课程有关的科研活动,而对于与基础医学有关的科研活动,主要是提倡,而非必须.所以,应该鼓励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申请有关基础医学的学生科研项目,或参加基础医学教师的科研活动,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思维、方法和道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护理专业人才.但在参加科研活动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关注科研过程,关注科研能力的训练,而不是结果,毕竟学生的精力、基础有限,而且学习重点并不在于此.当然,对于学生的科研也应该有激励机制,否则,学生缺乏兴趣,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总之,专业认证是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经之路.现行基础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吸收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建立新的课程体系,采用启发式教学,优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具有特色鲜明的护理学教育发展道路,通过常规化的护理专业认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国际化护理人才[11].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

[2]袁东敏.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发展之路径选择—基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4):86-89.

[3]吴云,付丽.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207-209,220.

[4]陈敏,邱伟华.美英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比较[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1):92-96.

[5]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试行)[S].2009.

[6]沈杭丽,卢丹,罗东晓,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护理教学模式的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9):1061-1062.

[7]张萍,解玲.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2,18(4):381-382,384.

[8]何云,周晓帆,郝嘉.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例浅谈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1057-1059.

[9]赵万红,龚应霞,蓝星莲,等.药理学PBL教学实践与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8):997-1000.

[10]蓝星莲,潘龙瑞,于龙顺,等.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与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27-29.

[11]徐万宇.新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下的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探析[J].时代教育,2012,(11):175.

(收稿日期:2013-09-04本文编辑:程铭)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