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混杂的医疗保健图书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102 浏览:155869

近年来,养生、保健、医疗、防病类图书如雨后春笋般出版,非常畅销.很多自诩为“看病不求人”的医疗保健书宣称“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看了这本书将为您和家人的健康筑起坚强的堡垒等”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市场在售的“医书”已超过6000种,国内570多家出版社中,有400多家介入医疗保健类图书出版.此类图书除了在书店占据重要位置外,车站、码头、机场等处的候车室,医疗保健类图书也占相当大比例.医疗保健类图书在普及保健知识、预防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市场鱼龙混杂,图书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医学专家告诫:千万不要盲目迷恋医疗保健书.

“依葫芦画瓢”反误己

南京市一位78岁的老太太,闲暇时最大的兴趣是研究保健,家中柜子里有中医的、西医的、民间的等各类医疗保健书上百本.她经常照着书上说的“依葫芦画瓢”:吃钙片预防骨质疏松,吃丹参片疏通血管,吃维生素防血管硬化等林林总总每天要吃20种药.谁想前不久突然晕倒,被家人送到南京鼓楼医院,专家诊断为药物中毒性肝炎、心衰、肾衰等.

“保健过度、‘久病成医’反被自己误,临床上还真不少见.”南京鼓楼医院心内科主任徐标教授介绍,曾有位老人按某保健书所说的,每天多喝水能预防中风和多种病,老人笃信无疑,每天喝四五壶水,两个月不到,喝出了水中毒.

一些医疗类、养生保健类图书中的内容写得匪夷所思:如糖尿病患者只吃黄豆饭、蔬菜和豆制品,不用服药,两三个月就可治愈,有哮喘、慢支等肺功能弱的人,可以用狗肺补,因为狗不出汗,它的肺活量很大,小孩子发高热不要吃药打针,用冷水浸屁股即可,多喝醋能让血液保持酸性,不易得癌症,某保健书竟还推荐大家生吃泥鳅养生等专家表示,上述论调都有悖医疗科学,没有根据.

保健类图书市场鱼龙混杂

江苏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黄明豪所长表示,当前医疗保健类图书选题重复、粗制滥造、相互抄袭现象屡见不鲜.此类图书空前繁荣的背后,是个“利”字作怪.

据业内人士介绍,编写医疗保健类图书难度不高,找个专家挂个主编,网罗几个人东抄西拼些内容,一两个月就能出本书.一本100页厚、定价12元的图书,其实成本价也就4元钱左右.如果没有配图、彩印等,成本就更低.出版社一般5~7折批发给销售商,检测如发行量在万册左右,其利润就相当可观了.

为扩大发行量赚钱,此类图书名字都起得非常吸引眼球,内容和宣传上也十分“雷人”,一些医疗保健类书籍吹嘘未卜先知疾病,甚至宣传迷信、算卦、风水等,这些内容具有一定蛊惑性.

期待医疗保健书更“保健”

许多出版商抓住癌症病人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大量出版预防、治疗癌症方面的图书,不少患者亲属抱有“反正就花个十块八块钱写本书照着做做”的心理,助长了医疗保健类图书出版的混乱局面,其中多少也透露着“看病难看病贵”的心酸.

“一方面当今人们更加关注生命健康,另一方面对百姓而言,看病是一笔昂贵的开销,许多人认为写本书,自学成才,就能少生病.这两大因素刺激了医疗保健类图书的热卖.”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医院分会常委、江苏省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朱广家主任如是说.但是,医疗保健类图书不是只谈风花雪月的诗词,也不是那些描述刀光剑影的小说,而是直接关系到公众生命健康的科普读物,马虎不得.

专家们表示,对医疗保健类图书,相关部门应该有一个标准,例如什么资质的人才能出书,提高该类图书编写门槛,出版部门应组织权威专家对书稿进行审查,内容质量合格后才能出版,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医疗科普出版物的科学性、严肃性.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卫生主管部门组织了大量的科普讲座,也出版赠送了大量的健康宣传手册,但正是因为这些宣传手册“薄而不似书”,很多人看后随手就扔了.

显然,只有让更多的权威声音占领市场,挤掉医疗保健市场上的“杂音”,才能让百姓从正规的渠道获得科学信息,也才能让医疗保健书更“保健”.


(摘自《当代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