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儒家经典文化,加强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355 浏览:147005

摘 要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由于学校教育的不重视以及社会不良影响等一些原因,这一美德正在逐渐丧失.而通过儒家经典的学习与熏陶,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

关 键 词 :儒家经典;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体现,是国家强盛富裕的标志,是国民素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更是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大的意义.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国”,将礼仪教育视为国民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荀子曰“人无礼则不坐,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意思是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就不能安宁.


但是由于环境和社会的不良影响,现在部分中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不断下滑,失礼现象屡见不鲜.如不懂得宽容礼让,“宽以待己,严于律人”;上课哗众取宠,不尊重师长;穿超短裙、装等奇装异服,浓妆艳抹,染发、烫发;生活奢侈,相互攀比购机、MP3等娱乐工具;出口成脏,说话句句带“你妈”、“老子”字;自理能力差,乱扔乱丢现象严重等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势必影响这些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一种不良的社会氛围,令人忧虑.

一、中学生文明礼仪修养缺失的存因

1.学校文化对礼仪教育渗透不够

由于现在许多学校仍然比较重视应试教育,过分强调分数在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性,长期下来,学校也形成了重智育轻德育,重考试轻视习惯养成,重知识传授轻视文明礼仪教育的不良现象,并且许多教育工作者对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实效性都存在着相当大的疑惑或问题,有一定的轻视和抵触情绪,认为那是封建糟糠,是老掉牙的“过时性”东西,不适合现在的学校德育,因此,中学没有形成文明礼仪教育的氛围,致使中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缺失.再加上学生的不良习惯一旦养成,改正不良习惯又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要想根治,将消耗学校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家长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实施.

2.社会文化对中学生礼仪影响较大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90后,90后的孩子由于接触网络较早,个人行为习惯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较大,崇拜“非主流”、“杀马特”等网络行为.同时,中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未成熟,不能清楚的辨别是非,这使许多学生盲目模仿一些网络行为,小小年纪就戴耳环,染头发,留纹身,穿奇装异服上学.而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文化也正在滋生蔓延,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物质生活在社会上仍然大行其道,不断的冲击着学生的思想和神经,炫富、、暴力,网骂,包养等社会不良文化也在侵蚀着学生的童心,让个别的学生树立了安逸享乐,骄奢淫逸等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忽视中国传统的文明礼仪修养.

3.家庭教育对礼仪教育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而许多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对自己的不良习惯并没有加以掩饰,直接的暴露在自己的孩子面前,父母的不良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是非价值观,如部分家长孩子不听话就棍棒相加;在自己家里乱扔垃圾,不注意个人卫生,许多学生受了家庭教育的不良习惯影响,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也形成了无所谓的态度.同时,由于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辈、母辈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而对孩子百般呵护,过度地溺爱孩子,这进一步加据了这部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态度,导致这些学生娇生惯养,独尊傲慢,人际关系冷漠,团队协作意识淡薄,喜欢推卸责任,不懂得分享,退让,忍耐等文明礼仪修养.

4.缺乏文明礼仪教育的主流文化

现在大多数中学没有开设专门礼仪方面的课程,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主要由文化课教师或班主任指导,由此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教育时间短,礼仪教育范围窄,往往是学生出现了某方面的问题,就以此为点进行教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合理的安排和计划;二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大多数礼仪教育是以老师的个人经验为基础,空口说教,讲了一堆道理,但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能令学生信服.同时,由于每一个老师的经验不一样,对待同一个事情有不同的礼仪方式,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如何利用经典文化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

1.通过经典名句的讲解

儒家经典名句是儒家精神的浓缩,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一句名句,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知道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去践行文明礼仪,弘扬“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核心价值观念,如“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教育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老吾先,以及人之者,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育学生要学会孝道,尊老爱幼,扶弱扶残,说话文明,不爆粗口,有仁慈恻隐之心,“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要求学生经常反省,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进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尊敬师长,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劝告学生在适应新的环境,与新朋友打交道时要懂得分寸,不去探听他人的隐私.同时,这些经典的名句也朗朗上口,方便记忆,会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2.充分发挥经典故事感召力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时,除了引用经典名句外,还可以使用名句后面故事,他们是对经典名句的一种延伸与拓展,例如,当某些学生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发怒,造成同学间的人际关系紧张时,我们可以讲颜回不迁怒的典故.一次,鲁哀公问孔子,你学生中,哪个人能真正的继承你的学问?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在孔子看来,不迁怒是颜回的一个重要品质,因为迁怒于他人会引起更多的冲突,给其他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当学生知道自己朋友情绪不佳,陷入困难中,却不知道如何相劝朋友时,也可以用儒家的故事给予建议.

3.利用经典文化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将文明礼仪教育视为中学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儒家经典文化的传承和熏陶,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学校的校园文化内涵,提高中师生德育的效果.将经典名句制作成条幅、标牌、海报布置于学校橱窗、走廊、花坛、过道旁,让学生身临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如在宿舍寝室楼道悬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诫大家上下楼梯保持安静,不要打扰他人的休息.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提醒学生不要随意折花草,在音乐教室张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来劝告学生要加强技艺的学习,学校门口悬挂“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提醒学生要注意衣着得体、服饰整洁,在楼道里张贴“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提醒学生上下楼梯要注意安全,不追逐打闹,不拥挤.

4.不断丰富经典文化活动

利用的早自习诵读,默写,知识竞赛等方式来加强对儒家经典的记忆效果,在记忆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加深对儒家经典的理解,由此联系到自己言行举止的不妥地方,给予改正,长期坚持以后,学生说话、作文,辩论、均能自觉地引用儒家经典名句来增色、修饰、助理,由学习儒家经典名句推动了学生对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更多的兴趣和学习,增强中学生的国学修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底蕴,文明礼仪的感悟也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