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180例诊疗体会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299 浏览:93468

【摘 要 】 手足口病(HFMD)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包括CoxA4.5.8.10.16型,B2.3.5.7型,EV71及埃可病毒,尤以CoxA16及EV71最为常见.EV71占54.5%,CoxA16占17.4%,其它肠道病毒占28.3%[1].EV71感染可以仅引起手足口病(HFMD),也可合并疱疹性咽峡炎等呼吸道症候群或消化道症状,少数累及神经系统并出现心肺症状[2],甚至死亡.EV71感染多呈季节性流行,亦可全年散发.

【关 键 词 】 手足口病;诊疗

自2008年10月起,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爆发手足口病流行,发病年龄从6月-13岁不等,临床表现多样,治疗亦差别较大.就乌兰察布市而言,2008年10月起,截止至2009年7月31日,我地区手足口病例明显增多,而本地区经济较落后,无能力进行病毒分离,不能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进行全面检验,但针对本病特点及幼儿病毒感染的表现,我科依靠临床仅有辅检,结合常规抗病毒治疗经验,对患儿进行综合治疗[3],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依我科诊疗,向医界同仁及类似我区不发达地区共同探讨治疗,促进手足口病的治疗.

1.实验对象

2008.10.1――2009.07.31,我科收治的手足口病180例.年龄6月-13岁(〈1岁,男5,女2;1-3岁:男45,女49;3-7岁:男35,女34;7-13岁:男6,女4;血常规:WB-15*109/L,快速血糖410mg/L持续发热〉38.5℃,3天以上患儿.临床表现:精神差,口腔黏膜散布小溃疡,咽后壁多分布充血性小疱疹,咽扁桃体充血Ⅰ-Ⅱ°.手足掌面散布充血性小丘疹,多不伴痒感.肛周为浅红色小丘疹,心肺腹查体多无阳性体征.可伴口腔疼痛,流涎,或不能进食水.


治疗经过:常规予头孢Ⅲ代抗生素,或阿奇霉素,加炎琥宁注射液(5-10mg/kg)西咪替叮注射液(1-2mg/kg),能量和剂(维C、ATP、辅酶A).高热3天以上,则予地塞米松(0.1-0.5mg/kg)3-4天,体温正常,减药.不能进食水则予足量补液,热量及蛋白质,口腔护理.多数疗程5-7天.对上述治疗无效,持续高热,伴有脑征,予甲强龙1-2mg/kg.d,丙种球蛋白100mg/kg.d静脉滴注,2-3天,可取得良好效果.

2.综述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粪-口传播为主,肠道病毒感染,以婴幼儿感染居多,临床以发热,手足口皮疹为特征的疾病.经全面综合治疗,多数可以痊愈.我科接触治疗后,发现本病可与多数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类似过程,提示今后对同类病例治疗护理的经验借鉴.但接诊中也发现,与HFMD指南提示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有所区别,我科接诊入院患儿:〈1岁病例占3.9%,1-3岁占52.2%,3-7岁占38.3%〉7岁占5.6%,提示3岁以上组患病率上升,特别是学龄儿病例也处于上升趋势,不排除此病毒感染能力提高的可能.希望各方予以关注.而男女患病比为91:89,差别不明显.常规治疗加中药抗病毒治疗有效,提示病毒毒力可能有下降趋势,鉴于我地区无法分离病毒,不能确定是否为EV71或Cox16或其他,对临床研究有所缺憾,希同仁继续关注病毒鉴别分类,以提高HFMD的防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