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038 浏览:59197

关 键 词: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1目的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沿用传统的以普通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方式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已明显落后于现实需要,严重制约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必须加以改革[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加之工作繁忙,到课率较低.部分院校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个别专业通过网络教学,一定程度缓解了工学矛盾,为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经验[2].为更准确、全面地了解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学生的情况,使成教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而展开此次调查.

2范围

该批学生为基层卫生人员成人大专班学员,教学方法为分散在各县级教学点集中辅导,配以一定的远程教育(网络教程),教学资源采用华医网提供的视频教材,期末考试集中在各地级市统一安排.这样既保证学员方便学习、辅导,又有比较合理的考评方式,确保教学效果.本次共200人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93份.

3方法

采取无记名问卷的形式,问题分选择题、问答题两部分.调查由成教部统一组织问卷发放与回收,然后再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

4内容

4.1成教学生概况

(1)所在单位性质;(2)单位层次;(3)原有学历;(4)目前具有的执业资格;(5)在该岗位怎么写作的年限;(6)月收入.

4.2成教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

(1)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2)对专业前景了解否;(3)公共卫生怎么写作是否必要;(4)追求的目标.

4.3成教学生对教学的认可程度

(1)目前教学方式是否适合;(2)课程设置是否合理;(3)学习内容是否对实际工作有帮助;(4)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评价;(5)对提高学历层次的必要性认可程度.

4.4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内容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

5.1学生多来自事业单位,以乡卫生院为主,说明成教学员主要来自基层.从事临床医疗的人中多数无独立行医资格,以执业助理居多;原始学历多为中专毕业;仅55人具备执业医师(护士)资格.而193人中在基层工作10年以上的就有147人,占76.17%,但其月收入在1~2仟元的就占了62.18%,相对现在的生活水平来说确实偏低.由此可看出成教教学工作面临的对象是知识层次低、基础薄弱的一个群体,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提高其知识技术水平实属必要.(见表1)

5.2问卷调查中表达喜欢自己专业的占90.68%,但对专业前景有所了解的仅占47.15%,大多数处于盲从状态;不过也明确必须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以利于就业需要.在追求的人生目标上选择悬壶济世仅占32.13%,而大多数认为自己没这么高的境界,也没有这样的能力.说明了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没有信心,也缺乏精神动力.但76.17%的人认为开展公共卫生怎么写作还是有必要的,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理解责任和义务是并存的.(见表2)

5.3关于教学方式,调查中绝大多数认为基层分散教学加上网络教学、统一考试的方式比较适合基层人员实际情况;相应的课程设置也觉得比较合理;也感到学习内容对实际工作确实有一定帮助.由此说明,远程教育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方便、快捷、随时、可重复性都为人们所接受,但也有人觉得在面对面的交流方面稍嫌不足,少数人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不够,投了反对票.在专业技术方面,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能力有所欠缺,有提升的空间,多数人认可了学历层次提高的必要性.可以看出,顺应时怎么发表展,追求能力提升,提高自我,终身学习将成为必然.(见表3)

5.4在开放型调查中,在职成教人员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医疗水平与经济收入之间的矛盾.他们希望政府能更多地关注基层情况,加大投入力度,抓好人才培养工程,通过上级派出专家指导、定期岗位培训、学历深造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以改善怎么写作质量,从而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个人也必然从中受惠.


6建议

6.1成人医学高等教育面临的对象主要为基层、低学历层次人员.成教不是加工厂,如果仅仅只为了一纸文凭,自欺欺人,其终将被历史所淘汰.宽进严出,保证学生质量,使之学有所得,是成人高等教育得以继续生存的根本.所以,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成教事业必然蓬勃发展.

6.2面对在职人员,如何使其兼顾知识水平的提升,寻找一种方便、适用的学习方式至关重要.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就可进行,一切在自己的从容掌控之中,这便是远程教育最受青睐的原因之一.同时,对于一些文化水平偏低者,学习内容可反复回放,避免了学员的畏难情绪.当然,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网络教学内容亦应时刻关注最新医学动态,紧跟时代潮流,随时更新知识层面,将一些前沿性的技术手段及时传输给学习者.这也体现了医学工作者终身学习的继教理念.

6.3针对个别学员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仍然主张面授为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教师得到学生的及时反馈,可针对性地进行互动.还可预先让其在工作中收集以往遇到的难题及疑难病症,现场进行答疑解惑.

(注: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论文,课题编号:1305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