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724 浏览:69210

摘 要:法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应将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作为主要目标,然而我国目前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却基本上流于形式,能够胜任实践教学的专业老师也很欠缺,更没有建立起科学公正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因此亟需围绕这些不足进行完善.

关 键 词: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完善

法学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对提高其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国2011年12月出台的《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要求法学教育应当以法律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和导向.然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却与此要求明显相背离,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导致法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极不乐观,因此亟需完善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本文拟对此问题作出一些积极的探索以期能对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有所促进.

1完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意义

1.1完善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法科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

目前,法学界倾向于将法学教育定位为以法学专业教育为基础,以法律职业为取向的教育形态.这一点与很多法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是不谋而合的.而法律职业要求学生不仅理论知识要过硬,更要具备较强的法律实践应用能力.只掌握法学理论而不具备法律职业技能的学生将不受社会欢迎.但法学学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直接为社会提供现实的法律怎么写作,因此提高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唯一途径是运用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接触到法律实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决现实纠纷的能力、法律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辩论能力等.毫不夸张地说,实践教学是培养法科学生法律职业技能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1.2完善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法科学生的就业能力

法学专业,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捧着“铁饭碗”的好专业,但近年来公检法等部门的人员日趋饱和,加之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致使法科学生进入了就业的寒冰期.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就业率排行榜中,法学专业位列倒数第一[1].但就业率的高低并不必然反映特定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其实我国目前的从业律师不足30万,这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从深层次来看,目前法律专业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毕业生的数量过多,而在于高校能否培养出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高质量法律人才.从就业角度来看,法学实践教学就是一场经典的职场演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因为法学实践教学能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身,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长,很好地锻炼法科学生的专业技能,缩小自身与专业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之间的差距,进而促使其理性择业,并将工作上的适应期尽可能地缩短.而且一部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因表现突出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从而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因此就法学专业而言,大力发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合二为一的.

1.3完善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法科学生的职业道德

关于法律职业人的衡量标准,著名的法学教育家孙晓楼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说过:“讲到法律人才,我认为至少有三个要件:(1)要有法律学问,(2)要有社会常识,(3)要有法律道德[2].”西方两大法系莫不将职业道德教育视为法学教育的重要部分.而要培养法科学生的职业道德不仅需要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更需要通过实践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感化.因为实践教学可以将公正、廉洁、礼仪、诚信等职业道德内容通过具体生动的法律活动体现出来,通过使学生身临其境地置身于具体法律事件之中,真切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从而切身体验到在处理实际法律事务过程中法律人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明白职业道德规范对于法律人的意义,明白道德认知和是非判断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准则,为日后从事相关法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

2.1现有的法学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现阶段各高校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主要表现为模拟法庭、专业辩论、法律诊所、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应该说这种安排基本上涵盖了实务中可能接触到的法律工作,顾及到了方方面面,但师生均一致认为许多实践课程的开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校内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走过场,未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如模拟法庭、专业辩论中双方的交锋都是有针对性的演练后的表演,这种互知底细的表演在变化莫测的法庭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因而这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二是校外的专业见习、实习也收效甚微.首先,见习、实习期间司法机关基于保密的考虑不愿意让学生染指正在承办的案件,只安排学生干些打字、复印、装卷、跑腿等杂务,其次,实践教学的责任主体并非见习、实习单位,其往往认为是在帮学校忙而已,因而缺乏责任意识,根本不关注学生的见习、实习效果.

2.2缺乏能够胜任实践教学的教师

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兼具理论功底和实务经验,而我国目前从事法学教学的教师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大部分教师已通过司法考试取得职业资格,但真正从事过律师职业的教师很少,由此导致从事法学教学的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大多没有从事过具体的司法实务工作,司法实践经验极为欠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夸夸其谈,无法给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同时,由于实践教学的场地一般转移到了校外,需要教师投入的时间大大超过了课堂教学,而既有的职称评写作度却以科研成果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由此导致教师不愿意将精力耗费在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上.

2.3法学实践教学缺乏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

我国高校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尚处于整合实验之中,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也较为滞后.相当一部分高校常用的评价方法是在实践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书面的总结、心得体会或实践报告等文字材料,由指导老师评阅后给出分数.显然这种评价方式只注重实践教学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实际表现,没有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难以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因而是不科学、不公正的.这种评价方式还给学生传达了一种很不利于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信息,即只要写好书面材料实践课就可以轻松过关,从而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3完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


3.1确保校内外实践教学质量

在校内,立足于模拟法庭,定期开展各类案件的模拟审判,尤其要将原表演性质的模拟转变为实战性质的模拟,要求学生真正以一名律师或法律从业人员的身份进行思考.为此在开庭之前只需让学生知(下转第305页)

(上接第291页)

晓案情、各方诉讼参加人的名单及对方提交的证据,督促学生结合案情收集相关资料,围绕案件实际情况总结自己的论点和准备所需要的论据,同时还需要设想对方当事人可能提出的种种论点论据,事先做好应对准备,以免被对方打个措手不及.

在校外,依托于实践教学基地,努力强化实习效果.为此,首先要召开实习动员大会.通过动员使学生明确实习态度、实习目标、实习纪律、实习要求、实习考核、实习安全等内容,从而让实习单位放心地让学生承担一些实质性的业务工作,其次,按照“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建立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学校应该将实习基地的建设费用纳入到办学经费当中,并保证每年有所递增.同时,学校和学院应当利用其教学、科研、图书资料等优势,为实践基地单位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如提供法律咨询和司法人员的业务培训等,使实践基地感到双方的合作是真的“双赢”[3].

3.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法学专业教师参与实践的能力,高校应当支持、鼓励教师去律师事务所执业、去法院担任人民陪审员或者去仲裁机构担任仲裁员,同时,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分期分批送法学专业的老师到公检法、企业的法务部门或其他行政机关去挂职锻炼.

3.3构建科学公正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应优化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重点从学生的主观态度、纪律性、出勤率及实习报告、案例分析、实习日记质量等方面来评价.同时,在评价方法上也应该坚持多元化的取向,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指导老师评学生、实践基地评学生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惟其如此才能全面地反映实践教学的客观情况,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作出公正的考量.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