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85 浏览:8402

中职生是学生群体中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被灌以“落榜生”“差生”“坏学生”的称号,这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影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名奋斗在职业教育一线的教师,笔者深感任重而道远,所谓“千里之行,从‘心’开始”.

一、中职学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

1.“看病”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遵循着医学诊断的模式,由于强调心理健康怎么写作,心理疾病的有无一直是评估的重点.传统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正常群体之外的异常群体,即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正如医生怎么写作的对象都是病人一样,病人只有生病了才去看医生.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遵循这一模式,只有学生出问题了,才会引起教师的注意.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某某学生因为打架、上网、吸烟或饮酒等问题被班主任教育、开除,但教师在平时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发现,预防,矫治.

2.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心理学知识传授课.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生这一群体队伍越来越庞大,随之出现了各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这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挑战.社会、学校和家庭越来越重视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以及考试指挥棒的指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了艰涩难懂的心理学知识传授课.由于中职生是在中考中落榜的学生,对于学习学科文化知识他们本身就擅长,所以当他们面对苦涩的心理学知识时,兴趣荡然无存.在他们眼里,心理健康教育课与语数外等这些学科的学习没有任何区别.

3.师生的“对付”心理.中职生虽没有普高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但面临的社会压力要比普高学生大,承受的失败与挫折也比普高学生多,情绪两极化的表现也较为明显.他们既要承受社会轻视职校的压力和家长埋怨“不争气”的压力,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在中职院校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学生由于面临上述压力而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小到大,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同伴的批评声已经将他们定位在了一个“坏学生”的位置,所以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导致他们在心里早早做好了与教师对抗的准备.于是,上课捣乱、说话、睡觉、打架、上网、吸烟等问题行为自然出现在他们身上,上学变成了混日子.而与此同时,在教师眼里,中职生存在学习差、品行差、纪律差、习惯差、顶撞教师等诸多差的行为表现,所以给中职生上课变成一件很痛苦无奈的事,这导致教师产生了给中职生上课就是应付、“熬熬时间而已”的想法,而不是思考如何从根源上改变双方的这种关系.

二、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立足现实,教师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把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转变为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自我调适与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使全体学生敢于正视现实.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借助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这一平台,同时注意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结合.


三、实施团体心理辅导遵循的原则

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强调对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能力的培养.把专题讲座与学生活动相结合,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相结合,集体教育活动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等.对中职生来说,严厉的责骂或训斥不仅效果不佳,基至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在团体心理咨询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按照心理学规律做工作.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全体,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构建与“看病”似的教育模式相对的健康的心理教育模式,即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出现问题的学生.这样做旨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价值得到发掘,心理素质得到改善,从而着眼于更全面、更理想的发展目标.

2.分类组建活动小组,强调活动的自愿性.对于学校来说,实施团体辅导活动最理想的团体便是班级,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它不是唯一途径,我们需要根据主题活动的不同招募小组成员,让学生自愿参加感兴趣并适合自己的心理辅导活动,从而提高活动效率.

3.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学校仅仅是一个教育组织机构,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给学生以心理方面的指导,重在预防.实施团体活动的目的在于预防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在可能发生问题行为之前能及时加以调适.但一旦发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行为时,教师必须借助专业的心理机构加以治疗.

4.重视学生的参与与体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应以活动为主,切忌将心理辅导活动变成心理学知识传授课.在活动当中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游戏、角色扮演等,使其在游戏活动中放松心情,体验情感,改变认知,形成信念.

5.心理调适与自我调适相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活动中对学生的心理行为进行调适,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心理行为自我调适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生活,学会自我控制情绪情感,学会自我放松与调节,学会面对困难与挫折,学会拥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等,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