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的三种境界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29 浏览:10334

摘 要德育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如同知识的学习一样无止境;但德育作为一项教化、育人的“灵魂工程”或事业,则如同读书一样有境界.我国著名职教德育专家蒋乃平先生认为,中职德育工作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那些低着头、灰溜溜地走进中职校门的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昂着头、挺着胸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因此,本人认为,中职德育应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三种境界.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会做人、做事的同时,成为德技双馨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关 键 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三境界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德育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如同知识的学习一样无止境;但德育作为一项教化、育人的“灵魂工程”或事业,则如同读书一样有境界.我国著名职教德育专家蒋乃平先生认为,中职德育工作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那些低着头、灰溜溜地走进中职校门的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昂着头、挺着胸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因此,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会做人、做事的同时,成为德艺双馨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人认为,中职德育应达到如下三种境界.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乃第一境界也

一直以来哲学留给我的印象都是枯燥无味、深奥无比、生涩难懂、空洞抽象,令人望而生畏.但傅佩荣著的《哲学与人生》(第二版)却改变了我对哲学的认识与态度.原来哲学也可以深入浅出、也可以口语化、也可以像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平淡中见真知.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周国平先生在推荐这本书时说过,一个优秀的哲学教师的本事不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而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这正是我们中职德育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可以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象的描述,即所谓的教育无声,德育无痕.只有营造优质的育人环境,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德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切实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怎么写作,才能真正实现中职德育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实效性,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境界.

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乃第二境界也

央视2套有一档真人秀节目――《购时尚》.形形色色地期盼重塑自我、寻找自信、改变人生的人借助这个平台,在国内顶级造型团队的倾情打造下,体会了一把华丽变身的美妙.我曾赞叹造型师的一双慧眼,也惊叹化妆师的神手妙笔,更叹服心理咨询师的一语中的.这让我想起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生命的化妆》里的一句话:“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我似有所悟,化妆的最高境界就是有妆似无妆,即自然.我不禁想起了2013感动中国人物之何处春江无月明――何和冰雪为容玉作胎――张丽莉,那一刻,美丽的瞬间,关键的时刻,因她们而定格在每一个人的脑海,像五月的花海,芬芳四溢;像一杯美酒,味道香醇;像一幅画卷,绚丽多彩;像一首老歌,回荡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这是自然的流露,这是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精神感召,这是中职德育的另一种境界,可以用东晋陶渊明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其实,我们德育工作者就如同造型师、化妆师和心理咨询师等造型团队.三流的学生是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流的学生是职业技能的提升,一流的学生是德技双馨的培育.这个栏目带给我太多的启示,让我对化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让我对德育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设计,让我明白了培养学生需要的是一流的化妆,而且是自然境界的.但与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人生的境界》中提到的自然境界意义不同.

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此乃第三境界也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好雪片片》中有一句话至今仍在我的耳际回荡,“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细细地品味着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人间真情,用心聆听着老人那颗火热滚烫的心所传递的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体味着老人红封套里装着的“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所诠释的人世间明净的善意,感悟着老人那双油腻、笨拙的双手紧握的生命之光――真、善、美,用简单而艰困的动作阐释着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所带给人们的心灵震撼.就像屠格涅夫,当一个乞丐伸出手在街上向他乞讨时,他掏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却什么都没找到.于是便紧紧地握住乞丐颤抖的手说:“别见怪,兄弟,我身上一无所有.”乞丐也紧紧地握了握作家的手说道:“哪里的话,就这也该谢谢您啦!这也是周济啊,兄弟.”可见,即使你两手空空,身上毫无分文,只要有一颗慷慨的真诚之心,只要心里有光,你就不是一无所有.因为只要我们心中有光,只要我们肯把手伸出去,收获的绝不会比我们撒播的少.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中职德育的第三种境界,也是中职德育要突破的瓶颈.

总之,我们有理由充分相信,只要我们让德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切实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怎么写作;只要我们心中有光和爱;只要我们肯把手伸出去;只要我们能把握时代脉博并能从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和各种实际出发;我们的德育就一定能真正实现中职德育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实效性,就一定能达到上述三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