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学科渗透”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786 浏览:142912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许多理念,给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学习和创新空间,也同时强调了地理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在利用初中地理新教材进行教学和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突出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加强在教学中的学科渗透尤其重要.我认为,初中地理教学中应掌握好学科渗透的“度”.

学科渗透不能超越地理课程标准.

新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义务教育地理学科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如下:

①掌握地球与地图基本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②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③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④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目前的现状是,初中地理是简单的概括和总结,更多的是解决“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初中地理教学是为学生了解掌握地理知识、地理环境、地理事物打开了一扇色彩斑斓的“窗户”,提供了了解身边和外部世界的一把多功能的“钥匙”.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需要师生花费足够时间和精力来实现“学科渗透”,或利用数、理知识对所涉及的地理现象加以探究性学习,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有出入的.有些探究性内容和形式无法通过课程标准体现出来,有的甚至未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就出来了:哪些问题值得尝试,哪些问题点到为止?可以尝试探究的章节或某知识点又如何安排时间?是否会影响教学进度,浪费教学时间?

文科知识的适时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义重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经常碰到诸如天气、气候、季风、降水、太阳高度、时区、区时等地理问题.在讲授以上知识点时,利用物理学、数学的思维和知识进行讲解,无疑对理解知识点有所帮助.然而,初中地理课堂上过多地涉及理科的知识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初中学生是在理科知识相对滞后,充其量是在同步的情况下开始了地理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即使是用刚刚学到的理科知识“现写现卖”,这对于学生理解、解释地理现象,未必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正如有的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内容讲得像几何课,把大气的水平运动讲得像物理的力学课,这对于地理知识刚刚入门的初中生来说是不适宜的.


我在教学中发现,文科知识(历史、文学、政治、宗教等)在地理课堂中的适量、适时渗透,能够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要求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同时丰富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地理学科知识更好地迁延和被吸收.

在地域辽阔的亚洲,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文化孕育了世界三大文明古国,一是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中国,二是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三是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巴比伦.在讲述完亚洲位置、地形后,我适时地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人文、经济的影响.我引导学生从地形、纬度位置、河流等方面分析亚洲三大古代文明发祥地的共性.课堂上学生们反应迅速,思维活跃.同时我补充位于非洲尼罗河三角洲的古埃及文明,通过精美图片展示,让学生形成相邻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讲述非洲打下了伏笔.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加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利用相近学科,尤其是文科知识来实现地理课堂的学科渗透,设计符合学生知识结构与特点的探究兴趣点来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落实好“知识点”并以此为铺垫,学科渗透才能锦上添花,探究性学习才会有的放矢.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果要求教者在“落实知识点”与“学科渗透”之间进行取舍,我宁愿选前者.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全面、准确、科学地传授知识点,并将章节之间、洲际、区际之间的地理知识进行疏理、总结、对比分析,用以解析新的地理知识,然后把与地理有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串连起来,更好地凸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传授、总结、串连“三部曲”都以落实地理课程知识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已经有人提出了“学科渗透问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与考试之间的挂钩”是否紧密、协同的问题.这对于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与评价的现状而言,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是不可避免的.尽管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理念已经较前有了较大突破与创新,尽管各地的测试题型也在由传统“主观型”尽可能多地向“客观型”、“探究型”过渡,但是地理教学工作者面临的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式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考试.这样的评价性考试引导教者必须将地理课堂作为学习的主战场,把课程标准要求传授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调理清楚,传授到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只是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各个学科知识渗透,不仅是现代科学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继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