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课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21 浏览:7035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特征、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和性质的全面研究.

关 键 词数学教学相似三角形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及与其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是为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1.2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发放思维能力和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区迁延的能力.(3)情感目标:加强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渗透几何中理性思维的思想.

1.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相似三角形和相似比的概念及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2)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教法与学法

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过程的分析

看我国国旗,国旗上的大五角星和小五角星是相似图形.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是相似三角形,准备分四个步骤进行.

(1)关于相似三角形定义的学习,是从实践中总结得出定义的两个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教师可以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引入,让学生动手画一个具有三角形中位线的三角形,然后问:三角形的中位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各角有什么关系?各边有什么关系?再从中位线所在的直线上下平移进行观察,想一想怎么回答.学生容易由学过的知识得出: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最后指明具有这两个特性的两个三角形就叫做相似三角形.这一段教学方法的设计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并逐步培养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能力.将所截得的三角形移出记为△ABC,原三角形记为△A'B'C'.因此,如果有:∠A等于∠A',∠B等于∠B',∠C等于∠C',那么△ABC与△A'B'C'是相似的.以此来加强两个三角形相似定义的认识.


(2)关于用相似符号“∽”来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时,考虑与全等三角形的全等符号“≌”表示相类比引入.全等符号“≌”可看成由形状相同的符号“∽”和大小相等的符号“等于”所合成,而相似形只是形状相同,所以只用符号“∽”表示,这样的讲法是将数学符号形象化了.必须注意:用相似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书写时应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例如,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其顶点D与A对应,E与B对应,F和C对应,就应写成△ABC∽△DEF,而不能任意写成△ABC∽△FDE.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的问题,在以后的解题中常常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知: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在由相似来判断它们的对应角及对应边时,如果其对应项点是按对应位置书写的,那么这个判断就准确而且迅速.如△ABC∽△DEF,则AB、BC、AC就分别与DE、EF、DF相对应,∠A、∠B、∠C就分别与∠D、∠E、∠F相对应.这样就可避免产生混乱和错误.对学生也是一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考虑问题时要有条理和方法.在判断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及对应角时,还常用另外一种方法,即对应角的夹边是对应边,对应边的夹角是对应角.

(3)关于相似比的概念的教学,应向学生讲清: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第一个三角形的一边和第二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第一个三角形和第二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这里,必须注意的是顺序问题和对应问题.例如,△ABC∽△DEF,那么是△ABC与△DEF的相似比,而是指△DEF与△ABC的相似比,而这两相似比互为倒数.由此可说明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等于l时的特殊情况.

(4)在教学预备定理前,可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结论: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对命题的引出,可以先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作出平行于其中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使学生直观地得到: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从而引出命题“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例如,若DE∥BC,则△ADE∽△ABC,然后分析命题的结论是要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可以问学生:当没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定理的情况下,应考虑利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相似?如果用定义来证,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证?然后按教材内容给出证明.强调指出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而比的后项为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位置不能写错.因此我们可得(预备)定理: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以教材的内容为出发点,启动学生自发学习,引导学生探究思维,以达知识目标.为了巩固本节保所学的知识,安排课本练习1、2做为课堂练习,之后进行提问与调板,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最后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注意点,小结之后布置作业和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