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记者如何创作优秀新闻作品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711 浏览:132703

摘 要:广播记者要采写优稿,必须打好理论功底,提升新闻嗅觉,敏锐捕捉好题材;要有扎实文化功底,具有积累知识感悟生活的能力;同时还要创新表达,精通写作;在写作手法上情真意切,以深情感人.

关 键 词:广播新闻理论功底新闻嗅觉表达技巧转作风贴近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

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新闻作品,记录历史、见证变迁、反映民生、彰显正义、鼓舞精神是包括广播记者在内的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在此,笔者结合自己23年的广播新闻实践,谈谈点滴体会与思考.

一、提升职业素养

1.打好理论功底

记者能否创作出优秀的新闻稿件,与他的新闻理论修养、政治理论素养是紧密相关的.同一事件,两个记者同时去采访,记者理论水平的高低、看问题深刻与否会在采写的稿件中直接体现.一个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思想深度的记者,能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正如新华社老记者喻权域所说:“我们的新闻优稿中虽然不直谈理论,但都是在理论指导下采写出来的,站得高,看得深,作用大.缺乏理论修养的记者,尽管写得多,文字也优美,内行人一看就知其浅薄,只是个写稿匠,即使他在采访和写作上很下工夫,他写的东西达到一定水平就会止步,再也难以提高.”因此,记者要写好稿、优稿,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

2.提升新闻敏感度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直觉与能力.一名具有较高新闻敏感的广播记者,往往能迅速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意义及其是否能引起听众的兴趣,是否对全局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并从纷纭复杂的事实中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把握时代的脉搏,准确、及时地宣传党精神.

题材对于新闻优稿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题材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旧有新.优稿在题材的选择上,当舍小求大,或者以小见大、舍轻求重、舍旧求新.一句话,应当选取为听众所热切关心的重大而鲜活的题材.文章适为时而著,新闻要为时.我们可以从国家新颁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中寻找线索,从各种会议里寻找题材,从经济建设中寻找线索,更要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中寻找题材.只要坚持“三贴近”,我们就可以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寻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类题材,担当起记录历史、见证变迁、反映民生、彰显正义的责任和使命.

3.夯实文化功底

新闻记者除了应有的政治修养和理论修养之外,还应不断提升文化知识修养.记者依据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写出的新闻作品要被受众所接受,不仅要有引导力,还要有感染力、吸引力.现在,我们很多记者写的新闻和通讯干巴巴的,翻来覆去总是那些套话、官话,不生动,没味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文学修养.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观念、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广播记者应和着时代的脉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在信息科技时代,记者必须充分利用高科技来迅速地完成工作,时代正在呼唤复合型记者,即能熟练地处理文本、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等材料的复合型人才.

2011年,笔者花了近一年的时间采写了《郴州市总工系统创新社会管理》系列报道,就是及时跟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知识学习、积累,并根据自己对郴州市工会系统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期观察和体验采写出来的.稿件之所以能够获得2011年度湖南广播电视奖,就是“能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不仅介绍了郴州市工会系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具体做法,而且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切入点和着力点,运用自己掌握的政策、法律、社会管理、工会工作等方面的知识,将郴州市工会系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总结提炼,为工会在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怎么写作社会、稳定社会等五个方面发挥作用,提供了模式,树立了典范.

二、转变作风,贴近生活

“脚板底下出新闻”是指导新闻实践和新闻创优的至理名言,好新闻大都要靠脚板“走”出来.我们只有走得勤、走得准、走得深入,才能不走马观花,不蜻蜓点水,才能走出好细节,才能炼出好主题,作品才会有张力、震撼力.如这些年笔者采写的《循环经济让资兴美丽富饶》《汝城县率先在全国贫困推行农村低保》《阳明社和他的小二型水库》《汝城田庄乡推行订单农业》等系列新闻稿件都来自于所在市县的工厂、农村、街道、家庭,都是用脚板跑出的新闻.

湖南省汝城县麻风村坐落在大坪镇海拔1200多米的乌泥洞,又称“无人洞”,距县城25公里,四面环山,呈盘形洼地,远避河流及交通要道,与外界自然隔离.我们先后三次前往采访,跟麻风病人促膝谈心,听他们谈几十年跟病魔作斗争、跟世俗偏见歧视作斗争、跟凄凉孤独作斗争的经历.我用话筒、笔记本记录这里的点点滴滴,用心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回来后,倾情写稿,呼吁社会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同时,还告诉人们麻风病不可怕,它可以根治.报道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采访后,我还找有关方面的领导,帮助麻风村人解决实际困难.终于,卫生、民政、公路等部门的领导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麻风村,增加了对麻风村的经费投入,还有一批热心人捐款几百万元,帮助麻风村修建公路,开辟了与外界联系的通道,结束了麻风村50多年步行的历史;给麻风村人建起了新房,安装了卫星电视,使麻风村这群特殊村民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现在的麻风村焕然一新,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歧视麻风病人,麻风病人基本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这篇作品被评为湖南广播电视奖二等奖.

三、创新新闻表达

1.精心组织结构,以恰切的引用、名人的语言、深刻的思想来反映小人物

笔者采写的《一曲生命的颂歌》,就是尝试用名人的语言、深刻的思想来反映小人物的一篇报道.王六秀是湖南省嘉禾县行廊镇新屋场村的一名农村妇女,她生前一直默默无闻,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遇难.怎样才能将王六秀的事迹写得感人,写得让人崇敬?报道开头首先出追悼会同期声,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紧接着引用莎士比亚的话:“就像垂暮的斜阳、曲终的余奏和最后一口啜下美酒总是留给人们最温馨的回忆,一个人的结局也总是比他生前的一切格外受人注目.”在讲述她不愿意农转非到矿山时,我引用元代诗人戴元表的诗句“人间无限事,不厌是桑麻”,让人深刻感受她对生活的奉献精神.结尾则用口播:“王六秀没有走,就像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的‘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整个作品基调庄重而不压抑,较好地表现了一位劳动妇女勤劳、善良,勇于牺牲的美德,在舒展流畅的叙述中闪烁着思想家智慧的光芒.在当年的湖南广播电视奖角逐中,这篇作品能拿二等奖,靠的就是写作手法.2.用解释性的方法,报道前瞻性新闻

2011年度获湖南新闻奖三等奖的短消息《苏仙区率先在全省对水资源进行量化管理》,就是用解释性方法,报道前瞻性新闻,彰显新闻价值的一个例子.

2011年初,湖南郴州苏仙区率先在全省成立水资源管理局,整合全区水资源,统一量化管理和保护水资源,为各个机关和企业发放了取水许可证.同时,把用水量纳入了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范畴,对取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乡镇和企业,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控制取水总量.这篇报道具有前瞻性,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3.选取最佳角度表达新闻内容

角度巧,文生辉;角度新,石变金.独具慧眼,细心观察,深入采访,反复比较,才能瞄准最佳角度.角度巧,也才有新意和深度.

第2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评论《善待民工才能够缓解民工荒》,记者抓住了“民工荒”这一当下以及未来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报道从小角度切入、小人物入手,情真意切的论述让普通百姓从心底里真正“听”进去.报道不仅揭露了“民工荒”这一阵痛的表象,更提出解决阵痛的“方法”——以人为本,善待民工.此报道具有前瞻性,在应对民工荒时,给企业提出了重要启示.其次用日记体形式、微博形式、记者体验、讲故事、特写、全景式、借用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写新闻,也是创新新闻表达的一种思路.

4.情真意切,以深情感人

情感在新闻宣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新闻的宣传效果.

笔者创作的获得2010年度湖南省新闻奖二等奖的专题《放映幸福》,记述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湖南省永兴县柏林镇农村电影放映员马恭志优秀事迹,就是一篇以情感人的作品.

在外人看来,五岁就肢体残疾、连行走都很困难的马恭志,幸福二字不会在他身上出现,但马恭志却幸福得像花一样.他的幸福主要来自家人对他电影放映事业的长期支持.记者把马恭志的亲情、爱情、乡情、友情、事业情,全部融于作品中,情真真,意切切,爱浓浓,幸福快乐荡漾在稿子里,处处放映着马恭志的幸福.

情感是新闻的润滑剂,没有它新闻就会缺乏色彩,干瘪、乏味,不能达到鼓舞人、感化人的效果.广播新闻作品,只有具备时代美、意境美、思辨美、结构美、形式美直至和谐美,才能赢得听众.

(作者单位:湖南郴州市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宁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