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在的心理问题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374 浏览:79729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由此而产生的不健康心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如何纠正和排除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急于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学校中常见的健康心理问题的类型和教育对策浅谈如下,以供借鉴.

一、封闭孤独型

由于父亲或母亲的不幸离异(身亡)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加上同学们的冷漠和歧视,使他们敏感多疑,受不得批评和委屈,把别人的帮助看作是“别有用心”,于是不愿与他人接触交往,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和戒备的心理.对于这类学生,首先,应从实际出发,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和温暖,尽可能为他们创造一个愉快、温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消除戒备心理.其次,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当发现他们能和别人交往时,教师应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并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而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和年龄小的同学进行交往,以显示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交往的信心.

二、抑郁寡欢型

这是中小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造成这种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学习压力不理解,学生心里的话无处诉说.具体表现为情绪悲观、意志消沉、多愁善感,与同学的交往少、不合群,反应慢、动作迟缓,思维迟钝、学习成绩差等.针对他们的特点,首先,要使他们正视现实,认识自我,承认自己的心理缺陷,学会自我劝导和放松;遇到事情时,多从好处着想,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不愉快,用积极和发展的态度面对生活,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消除抑郁.其次,可以运用体育锻炼来治疗他们的心理疾病.由于抑郁是以压抑占主导地位的情绪状态,而体育活动则是充满的运动,因此体育运动能有效地抑制抑郁症的发展,并使之得以改善.

三、自卑胆怯型

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较多,在家中他们大多娇生惯养,受到长辈的溺爱和袒护,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性,使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较低,做事怕担风险.在学校表现为上课时发言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果断,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多、成绩差,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缺乏心理准备,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卑怯懦、退避畏缩的心理.对这类学生,教师首先要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表现自己,让他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他们的信心,逐渐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其次对他们的期望值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要求;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产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四、紧张焦虑型

紧张焦虑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家庭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后,得不到及时解决,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模糊、紧张的情感体验.其具体表现为:遇到问题时表现出性情急躁、做事缺乏头绪、心不在焉等失常的状态.在学习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果差、学习成绩下降.针对他们的特点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放松,以摆脱压力,减少致病的因素.其次对他们要有耐心和信心,尽可能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恬静的氛围,使他们的精神得以松弛.

五、自暴自弃型

由于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学校里总有一些问题比较多的学生,他们经常破坏课堂纪律、毁坏公物,甚至与老师唱对台戏,为教师的难堪而沾沾自喜;此外他们还喜欢打架斗殴、欺负弱小、戏弄别人,以他人的痛苦为自己的快乐.这些学生对学校的处罚和教师的批评都满不在乎,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对于他们教师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真诚地接近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渐消除敌意,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教育他们明辨是非,分清敌我.其次利用他们活动能力强、敢说敢做的特点,给他们创造发挥长处的机会,对他们的进步及时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

六、骄傲自负型

由于他们的学习成绩或某一方面突出,而受到教师或家长的宠爱和放纵,使他们的心理有一种优越感.具体表现在:他们不切合实际地高估自己、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常常使别人感到难堪,影响学习和交往.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教育他们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满足现状,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

(作者单位:洛阳市实验小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