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实践看自学考试的突出重围之路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094 浏览:108728

摘 要:作为一种社会化、开放性的考试形式,自学考试从上世纪80年始以来,在当时普通高校教育还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教育需要,创造了巨大辉煌.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在高校扩招、成人教育、电大、网络教育等等重围之下,曾在高考之外“一枝独秀”的自考空间已经越来越小,自考的“滑坡”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面对外界的一轮轮冲击,自学考试步履维艰.正视困难,谋求出路,科学发展,正是摆在广大自考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关 键 词:自学考试,策略,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9-0070-02

自学考试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教育制度创新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为实现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提高全民族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形势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自学考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若不积极应对,势必会影响自学考试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基层工作实践,对自学考试工作面临的困难、解决途径、科学发展方面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面临“重围”

一是,生源空间日益缩小.高考落榜生是自学考试的主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日趋多元,人们接受教育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近几年普通高校300分的专科录取分数线、成人高校100多分的超低门槛及辅导点延伸到县、电大免试入学的开放式教育、“只要懂上网就能读大学”的网络远程教育、各种职业认证教育等,考生接受和选择高等教育的条件和机会更加便利,使得有限的自考生源迅猛流失的同时还导致生源质量降低.

通过率低成了生源增长的“拦路虎”.长期以来自学考试被称为'中国第一考',原因是其通过的难度大、学历硬.有的学生边工作边考试,考了四五年才过一半课程,甚至仅因一门课屡考不过而最终放弃,“自考10年的努力抵不上成考3年”的感慨增加了其他自考学生的畏惧感.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大城市转移,而最近几年的劳动力转移又往往以青年为主.作为自考的重要生源部分,大量农村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早早离开家乡,造成本地区自考生源数量的迅速下滑.


二是,缺乏亮点吸引力弱.拥有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认证资格可以让用人单位大大节约人才培养成本,因此认证教育受到了人们亲睐.在各种认证教育眼花缭乱的同时,自学考试却显得过于稳重,缺乏引起人们注意的新招,亮点不足.如专业设置与就业形势结合不够紧密,教学和考试内容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让不少自考生的观念向“实用主义”态度转向于各种更具有针对性的资格认证和职业认证教育.

三是,重视学历忽略品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决定,考生主要通过自学来完成学业,从而获得学历文凭.因此,在整个自学考试过程中,考生追求的是能够达到60分,以获得文凭为最终目标.由此可见,自学考试带有浓厚的应试教育色彩,从考生到考试管理部门,关注更多的是考试的合格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考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削弱了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思想品德修养的塑造.当然,造成这种局面不单是考试主管部门、学校造成的,也不是考生个人的原因,而是国家用人体制和人事制度等深层原因所致.改变自学考试的功利性,需要国家和社会的综合治理.

二、应对策略

第一,与职业能力教育结合,拓展适用领域.高教自考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的结合,可以改变和克服高教自考教育脱离实际的偏向和缺陷,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开辟广阔的道路,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使高教自考更紧密地切合社会需要和实际生产需要,有利于取长补短,办出特色,拓展高教自考的功能和办学渠道,更重要的是能以此推动考试方法的改革,提高考试的科学性,使之不再局限于一张试卷而是结合社会实践工作进行,加强了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第二,适当减少理论课程,增设实践考核.参加自学考试的主体生源是在职人员,而各自考的专业课程设置是以全日制普通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据,显然在职的考生难以适应全日制普通高校学生的课程.面对这一特定的生源群体,自学考试可针对不同的专业需要,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和学分.对于操作性较强的专业,部分课程实施两种考试模式,分为知识性考试和技能性考试.

走学历考试与非书并重之路.允许经国家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机构参与实践性环节的培训工作和助学工作乃至考核工作,考生实际技能考试如通过社会权威机构认证并发给职业资格证.自考加资格证书,证明自考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为乡镇企业或其他企业提供怎么写作,为自考谋求长远的发展.

第三,适当降低考题难度,操作方式灵活.对广大自考考生来说,考题难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英语、高等数学两科,更是考生完成学业的两座高山.对于某些专业仅剩下一门两门课屡考不过的考生,建议增加操作上的灵活性.比如适当降低难度,或单独组织类似于补考形式的考试,或由各地集中强化辅导,帮生结业,利于考生成才.

第四,落实毕业平等待遇,纠正学历歧视.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根据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给予自考毕业生政策上的平等对待,也直接影响了自考生源.例如,在地方公务员招聘提干、企业招工用人等方面,自考考生往往享受不到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待遇,“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等限制让自考毕业生无可进之门.“自考等于白考,还不如考别的”,这就造成其望而却步、放弃自考而转投其他.

不可否认,普通高校毕业生因为是全日制地学习,其专业知识毫无疑问地比自考毕业生更为扎实,但是自考毕业生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却是普通高校毕业生不能望其项背的.自考生并不需要要政府降低门槛,而是需要政府的软性政策,政府在对教育的监管、定位上应该有明确的态度,并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让各种教育形式公平竞争.

三、科学发展

一是,解放思想.二十多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开放教育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些规定已明显滞后,迫切需要明确自学考试的发展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出台新的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自学考试事业的持续、稳定、科学发展.

二是,健全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自学考试的开放性、灵活性,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指导考生学习,规范考生行为.要将报考、自学、辅导考试等一系列的规定、制度印制成《考生手册》,在报考时发给考生,让他们了解报考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参加自学考试的有关要求,提高考试的针对性,避免参考的盲目性.加强对考生进行考试纪律教育,端正考风,严肃考纪,营造一种“遵纪守法光荣,违纪舞弊可耻”的良好考试氛围,正确对待考试和面对考试挫折,考出水平,考出质量.

三是,完善社会助学体系,强化怎么写作意识和水平.质量就是自考的生命,自考生源数量虽然下滑,但质量不能放弃,考核标准不能降低.要想在不降低自考试题标准的前提下,提高自考的通过率,必须健全助学体系、全面关怀考生上下功夫.

要完善基层的自考怎么写作,在县以下设立怎么写作机构或有专人负责相关管理工作.农村考生在参加学习和报名考试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很多困难.一些地区考生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因而产生报名难、咨询难、购写学习资料难的问题.自考工作者必须改变原有的以我为主的心理态势和工作作风,树立起自考是为考生、为当地经济怎么写作的意识.把政策咨询、教材和辅导材料的供应、考点设置、助学辅导、成绩发放等方面的工作做细,以满足考生学习需求为宗旨,站在帮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高度,实实在在地为方便考生报名、复习、考试怎么写作.

四是,提高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完成了以满足学历和提供学习机会为主的历史使命后,今天的自考使命更多地转移到为全民继续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怎么写作、提升公民自身素质上来.自考管理部门和自考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线、发展是主旋律的观念,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学形式灵活、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强、促进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社会教育资源最大效益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强化核心竞争力建设.

五是,提振信心.近年来,虽然自考作为'中国第一考'的地位产生了动摇,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新,自考依然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自学考试属于国家考试,与国际通行的教育制度接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与良好的社会信誉,书也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含金量.人人可报考的高度开放性、教育成本的低廉性、最大限度地支持他们个性发展的灵活性等优势,是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无可相比的.虽然有的地方与普通高校学生待遇仍存在差异,但自考生与电大、成大学生相比,他们还是比较受欢迎的,这说明自学考试具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近三十年的自考发展历史,我们看到自考有过无比的辉煌,也面临着如今的困境.社会的转型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将自考抛上高峰,又将之推向低谷.走出低谷,循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之势,转变观念,进行改革,大胆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作自考新贡献、再创自考新辉煌,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自考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