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监督与监督效能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18 浏览:117144

行政要有监督,没有监督,行政机关不可能有效的行政;监督要讲效能,没有良好的监督效能,行政监督不可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笔者试就行政监督的范围、方式、成本、重点与行政监督效能的关系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行政监督范围与监督效能

行政监督主要是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能行为进行监督.哪些行政行为需要实施监督,即行政监督的范围如何界定,这是提高行政监督效能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要确立行政监督范围就必须科学定位行政机关或者说政府的职能范围,即管理什么,如何管理,管到什么程度.因此,正确定位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机关的职能,既是搞好行政监督、提高行政监督效能的重要前提,也是很好发挥行政机关职能作用、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条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处在社会资源配置的主体地位,执掌着很大的权力,几乎是无所不问、无所不管.由于产权主体和分配方式单一,一切都是高度统一,行政监督难度相对较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主体多元化、分配方式多样化,市场也是千变万化,政府大包大揽既不可能也难以管好.同时,政府在对市场进行干预、调节和管理时,一些人采取行贿、受贿等各种手段谋取私利,不仅影响行政行为和行政效率,而且极易滋生腐败.如何加强行政监督、提高监督效能,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正确定位行政机关的职能,努力把对市场的干预和调节压缩到合理和较低的限度,走出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和“审批型政府”的误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该放弃的放弃,该减少的减少,该下放的下放,该简化的简化,还权于市场,还权于企业,集中精力管好应由行政机关管好的事,如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怎么写作.管得少才可能管得好,“无为”往往可以达到“有治”.这是市场经济的辩证法,也是行政机关更好地发挥应有的权威和作用、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由之路.同时,也能减少“寻租”发生的可能性,建设清正廉洁的行政机关.

界定了行政职能的范围并不等同行政监督范围的划定,就是说,行政职能的范围不都是行政监督的范围,前者只是为后者的范围划分提供了大前提.因此,在正确定位行政机关的职能范围的同时,还必须相应科学合理地界定行政监督的范围,依法明确规定哪些行政行为应监督,怎么监督,进而为实施有效的行政监督和提高监督效能提供体制基础和法律保障.

二、行政监督方式与监督效能

好的内容需有好的形式.在确定了行政监督的范围或者说监督的内容后,选择好的监督方式对搞好行政监督、提高监督效能非常重要.方式得当监督效果就可能较好,甚至事半功倍;方式不当,就会影响监督的实际效果,甚至弄巧成拙.比如,应事前监督却事后监督,本应重点监督却作为一般监督等等,无疑都会影响监督的实际效果.

1 立足于治本,加强制度监督.

治本既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行政监督,提高监督效能要着力解决好的问题.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机关行政的规律和要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对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完善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深化财税、投资融资体制改革,规范财经秩序.凡出台的重大改革措施和政策要充分发扬,周密调研论证,将预防重大失误和腐败行为寓于决策之中.同时,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监督,防患未然.治本和加强制度建设实质上就是要更好地加强事前监督、从源头上监督.

2 多层面监督,增强监督的综合功能.

再好的政府一旦失之监督也会发生问题,或失误或懒惰或腐败等等.这就要求在加强行政监察的同时重视发挥多方面的监督作用,如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要进一步拓展渠道,积极推行和建立政务公开、评议、咨询听证,扩大选举等形式和制度,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始终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3 强化事中监督,增强监督的成效.

实事求是地说,以往我们的监督事前、事后比较多,而事中监督不够,“不看过程,只看结果”是比较普遍的.比如工程建设,往往比较注重前期招投标的监督和后期的检查验收,中间环节却监督不够,不重视事物过程的监督.实践证明,轻视或忽略过程的监督,往往会减弱事前监督的效果,给事后监督增大难度,也就难以有好的监督.要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监督手段,通过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公开性,寓监督于管理之中,寓监督于行政过程中,力求事中监督的便捷高效.加强事中监督,既能巩固事前监督已有的成果,又为事后监督减缓压力并创造良好的条件;既能相对降低监督的成本,又能提高监督的效能,作用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行政监督成本与监督效能

监督是要讲成本的,这既是市场经济对行政监督的要求,也是监督效能自身的要求,不讲成本的监督不可能是好的有效的监督.讲监督成本首先要解决好行政机关如何行政、如何管理的问题.如果我们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行政机关管上许多不应当是自己管的事,既难以管好,又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成本,效果肯定不会好.一般来讲,行政行为越宽泛,监督的面也就越宽泛,行政范围广、管得宽,必然加大行政监督成本,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监督效能.要加强行政监督,提高行政监督的效能,必须转变行政机关的职能,改进行政管理方式,使行政机关集中力量管好自己的事.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从无所不管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集中力量管理好自己的事,既有利于搞好行政监督,又为监督降本增效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同时,降低监督成本,行政监督机关必须精干高效,如果行政监督体系庞杂臃肿低效,既提高监督成本,也难以监督好.讲求监督成本,必须着力于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因为行政监督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以行政行为为目标,离开行政行为实施监督,既监督不了,也监督不好;既付出高昂的成本,又不能取得监督的良好效能.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积极探究低成本、高效益的监督方式,提高行政监督的成效.

需要指出的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监督成本与监督效能的关系,不能为了降低监督成本,该监督的不监督,该重点监督的却一般性监督,该全程监督却只对某几个环节监督等等.同样,也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监督,不计成本,这种做法也不可能有好的监督效能.这两个方面不能偏废,而应统筹考虑.


四、监督重点与监督效能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做好一项工作,一定要注意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方面,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样如此,要搞好监督,提高行政监督的效能,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善于抓主要方面、抓重点,这样往往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带动其他方面的监督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1 应着力于行政机关作风的监督.

行政机关的作风对行政行为、效能、形象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作风不好,会严重影响行政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影响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当前,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风上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在行政监督中,要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监督内容,切实解决好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国家工作人员应有的素质极不相称的问题.通过有效的监督,促使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切实转变作风,树立良好的怎么写作意识,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2 应着力于工作绩效的监察.

为人民群众做好事情,提供优良的怎么写作,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有的职责.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因此,强化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绩效的监察应是行政监督的一个重点.监督的目的是使政府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怎么写作.不能很好地监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也就失去了监督的意义,更不可能有好的监督效能.要建立健全一套好的工作机制,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升降、辞退等制度.同时,要强化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真正把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绩效作为行政监察的重点,并通过有效的监督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更加勤勉敬业,更好地为社会、为公众怎么写作,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政府为人民的主旨.

3 应着力于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既是各级行政的重要职责,也是行政监督的重要方面.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从行政方面讲,一要做到科学决策,避免重大决策失误;二要做到政令畅通,统一号令,不搞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同时,要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察,要认真解决和严肃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中梗阻”现象以及各取所需、各自为政的状况.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督,从而保证政令畅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科学发展,切实发挥行政监督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提高行政监督效能还必须建立一支公正严明、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行政监察队伍.虽然行政监督的形式不少,如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等,但从实践看,没有一支好的行政监察队伍,要做好行政监督、提高监督效能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大力加强行政监察队伍建设,切实发挥行政监察机关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