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性修养坚强的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933 浏览:22647

[摘 要]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这一论断的提出从党性与党风关系的视角为增强党性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体现了我们党对党性、党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坚强的党性是党的优良作风的内在核心与本质,优良的作风则是党性修养的外在要求与体现.当前,加强党性修养,务必以把握党性本质为前提,以体现时代要求为重点,与融入实践锻炼为载体,以保证党的作风建设为归宿.

[关 键 词]党性本质;时代要求;党性锻炼;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12-0006-03

近年来,党高度关注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问题.并对党性与党风相表里的关系日益重视.同志曾经明确指出,“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是作风的内在依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体现”.在年初的党的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人的政治本色.”,近期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里,党又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由此可见,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员先进性是新时期党员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坚强的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则是党风建设的新思路.同时也为党性修养的归宿指明了方向.

一、加强党性修养.在历史变化中理解党性本质

党性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是党员按照党性的原则和标准,对自身加以教育、锻炼、改造、提升的过程.党性修养的本质是增强党性,所以全面理解党性的内涵与本质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前提.

党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的内涵与本质有着很强的历史性.最早提出党性概念的是列宁.1894年,列宁从哲学角度提出了党性,即“唯物主义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物做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1903年,在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的论战中,列宁写了《怎么办》一书,在此,列宁第一次对党性作出概括: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由此可见,列宁对党性的阐述是紧紧围绕着阶级性和阶级立场展开的.中国秉承列宁的观点,对党性的论述也是从阶级立场与阶级态度人手,指出:“只有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态度才是党性.”刘少奇是对中国党性作出完整概括的第一人,在《人的阶级性》中,刘少奇对党性作出经典表述:“党性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这段论述是对当时作为革命党的中国党性的最精辟阐释,它以阶级性为核心.全面地揭示了党性本质中所蕴含的阶级理想、阶级品质和阶级立场.

伴随我们党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仅仅把党的性质概括为阶级性已经有了明显的局限性.对党性作出新的界定成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历史贡献,就是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和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含义.“三个代表”思想把党的阶级性、群众性和先进性有机结合起来,是对执政党性质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我们可以对党性作出新的表述:党性是中国阶级性、群众性和先进性最高而集中的体现,是最广大人民利益最高而集中的体现.由此可见.在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党性的本质不再仅仅局限于阶级性,而是着眼于阶级性、群众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在三者的融合中实现党的执政理想、展示党的执政品质和表明党的执政立场.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党性的内涵.科学发展观与党性的统一体现在它要求领导干部要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并且能够将这种思维方法运用于实践当中.所谓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研究的是如何指导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它强调科学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首次被正式提出,这是我们党以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宏观把握,是中国人党性的集中体现;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则是对科学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和认识的过程.实践表明,只有坚持中国人的党性,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综观党性概念发展的历程,我们会发现,党性的内涵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演化,随着历史使命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它的内涵有不同的侧重,甚至出现完全不同的表述.但就本质而言,在看似不同的表述背后也体现着一致的东西:即党性的本质是以符合时代任务的方式所体现出的一个政党的政治理想、政治品质、政治立场和政治思维.

二、加强党性修养,在时代变化中把握党性要求

党性最大的特征就是鲜明的时代性,党性要求必须与时代内容相结合,不同时代,党性要求的重点不尽相同.在革命战争年代,党性要求以革命为核心,提倡“牺牲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性要求以“奋斗”为核心,提倡“奉献精神”;改革开放时期,党性要求以“改革”为核心,提倡“改革精神”;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增强党性必须以“发展”为核心,体现“创新精神”、“自律精神”、“务实精神”.

创新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发扬创新精神,全面解放思想,是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增强党性的时代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艰巨复杂的过程,前人没有做过,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无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许多问题在经典著作中也不可能找到明确的答案.我们唯有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才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可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赖于解放思想和全面创新.与此相对应,当下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党性,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要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自觉地在改革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要力求做到在思想上先人一步,在行动上奋勇争先,在作风上率先垂范,把解放思想和创新意识贯彻到实践当中.

拒腐防变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弘扬自律精神,永葆人的政治本色是增强党性的时代课题.腐败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问题,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前,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利益多元化的客观环境下,党员干部队伍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党风廉政建设和败斗争的任务更加艰巨.正如同志指出的,“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看到有利条件,增强信心;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形势的严峻性,不能掉心轻心,盲目乐观”.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变质,即公共权力变为牟取个人私利的工具,权力腐败最终腐蚀的是党和国家的政权,直接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的形象.所以,增强党性,保持员先进性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必须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高度,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高度,深刻认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加强建设,确保党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求真务实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倡导务实精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是当今增强党性的时代内容.所谓“务实”就是要在规律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没有务实,一切都只能是空谈.在浮躁风气日益高涨的今天,增强党性要求党员干部贵在忠诚真实,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更不能炒作、作秀,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志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会议上对于加强党性修养提出的六点要求体现着鲜明的务实精神.他强调,“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标准;衡量理论水平高低,不仅要看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要看能不能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去,有效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强化责任意识,要把工夫下到抓落实上,兢兢业业完成组织上交付的工作任务;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等”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是党员干部党性原则的时代体现,坚强的党性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讲实话,鼓实劲、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三、加强党性修养,在实践锻炼中提升党性品质

修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自我身心培养方法,党性修养是借鉴了古人修养的形式,并赋予了新的内容.刘少奇在《人的阶级性》中指出,党性修养是员的本质改造.党性修养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变化过程,它需要在认识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中反复锻炼和提升.

1 培养正确动机,增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心理方面的原因.动机与行为一致,则行为的自觉性就高,相反,行为的自觉性就低.党性修养贵在自觉,而这种自觉性就来自于强烈的修养动机.动机是需要的体现,党性修养的动机更多的是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价值观等精神需要的反映.所以,党员干部要树立与党性要求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党的事业要充满信心,满怀热情.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思维多元化的发展,西方的价值观念也传入我国,这对党员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强大的干扰,党员队伍里存在着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念,比如,存在着政治上的冷漠主义、经济上的拜金主义、利益上的极端个人主义等等;在党性修养方面,党员干部也有很多模糊认识,比如党性修养的“过时论”、“畏难论”、“无关论”等等,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念和模糊的认识判断将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的修养动机:要么动机弱化,拒绝或放弃党性修养;要么动机不纯,使得党性修养肤浅化、表面化.所以,要增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就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从思想根本上纯正动机,进而激发党性修养的内在动力.

2 结合党员自身,落实党性修养的实践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虽然注重自我内省,但并不是通过主观想象实现的,党性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生活的具体实践.只有将党性修养与党员的生活、工作结合起来,党性修养才能避免空谈,真正落到实处.党性修养的实践要求是做人、做事与做党员的统一.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要从做人做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人是党性修养的前提,先做一个品质好素质高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有党性的党员;做事是党性修养的目的,做正确的事,做更多的事,为人民做事是检验党性的重要标准;做好党员是党性修养的归宿,党性修养说到底是要解决怎样做好党员,如何增强党员党性的问题.所以,党员干部要把实践作为党性锻炼最好的课堂,在工作实践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负责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做人、做事、做党员的融合中努力作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3 把握关键时段,克服党性修养的困难期.党性修养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存有一些特殊的时段,它们是对党员干部党性更大的考验,只有加强这些特殊时期的党性锻炼,才能使党员干部不间断地增强党性.一是身为“一把手”时.一把手位高权重,其党性强不强关系着所在单位的兴衰,所以务必强化党性锻炼;二是职位调整时.职位调整意味着工作变化,无论是升或不升都要经受住考验.职务升迁并不意味着素质的自然提升,所以要加强学习、修养和提高.职位不变或降低时,人自然会有失落情绪,这时更要克服悲观心态,保持人的公仆本色;三是取得成绩时.人在成绩面前难免沾沾自喜,所以务必加强党性修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把成绩作为前进的起点;四是即将离职时.离职意味着权力、地位的丧失,因此人们不自觉地会产生心理失落感和不平衡感,我们常说的59岁现象就是教训,所以,这时候要严格要求自己,增强党性,正确对待权力地位的变化;五是同辈攀比时.攀比心理是人之常情,党员干部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比较,当同辈的权力、金钱、资源超越自己的时候,就是考验党员干部党性的时候,所以,此时,党员干部尤其要加强党性锻炼,超越无谓攀比带来的困扰,更要抵制攀比可能引发的各种与党性原则相背离的思想与行为.

4 接受双重监督,保障党性修养的实效性.加强党性修养,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党员干部要认清自律与他律各自不同的作用,自觉加强自律、配合他律.自我监督提升党员增强党性的内在品质,组织监督确保形成增强党性的外在氛围.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加强党性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把个人修养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结合起来,与创新制度机制结合起来,形成促进党性修养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氛围的统一.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注重培养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健康的生活情趣,逐步提升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主动交流思想,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正确对待并乐于接受外在监督.5 坚持持之以恒,实现党性修养的完整性.党性修养重在持之以恒.员的党性修养不是修养一阵子,而是贯彻终生的必修课.党性修养的效果如何,最终取决于党员干部能否坚持不懈地进行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连续的过程,修养的程度和水平是一点点累积的结果,只有不断加强修养,党性才能够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又是个动态的过程,过去的修养程度不能完全确保现在和将来的党性水平,一旦停滞不前,党性就会弱化甚至倒退;党性修养还是个塑造的过程,它能由内而外地、渐进式地塑造党员的人格、信念、品行,中途的停止或改变都容易造成人格冲突和信念危机,最终影响党员干部的党性.所以,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如一地加强党性修养,把党性修养视为自己党员生命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四、加强党性修养,在党性提升中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坚强的党性是党的优良作风的内在本质,优良的作风是坚强党性的外在体现.加强党性修养能够为优良作风的养成提供重要的基础和动力,作为党性修养的成果,党性品质的提升将有力地保证和促进党的作风建设.

1 增强党性意识,以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为己任.加强党性修养,提升党性品质首先强调的就是全体党员务必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党内生活锻炼;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不断增强自身的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强化党性意识的过程就是党员角色内化的过程,这要求员时刻以党性标准要求自己,用党性原则检验自己.每当信念发生动摇时,当行为发生偏离时,当责任感略有缺失时,心底的党性意识就会帮助我们作出调整.党性意识是党员内心一把无形的标尺.自觉地提醒和监督着党员和心理与行为.坚强的党性必然带来优良的党风,党风是党性的外在体现.对于个体党员而言,党风是党员个人思想、行为风格的展现;对于全党而言,党风是党组织及整个政党的风貌和形象,最终体现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由此可见,全党的党风有赖于个体党员都拥有优良的作风,而个体党员的优良作风又有赖于党员拥有坚强的党性.所以,加强党性修养的过程是党性意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党员优良作风养成的过程.党员拥有党性意识,就会时刻以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为己任,党的作风建设就有了内在动力和思想保证.

2 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以党员的作风、品行作为分析的重点.建立党员党性分析制度,定期开展党性分析评议,是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制度,也是从严治党,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保持员先进性的有效措施.注重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是我们党近几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因此,将增强党性、优化党风制度化、标准化一直是我们党探索与尝试的目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把党性分析作为生活会主要内容,把作风状况作为党性分析重点内容”.这是对原有的党性分析制度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决定直接指明了开展党性分析的地位、时间、频率和重点内容.党性分析作为一种制度需要定期进行,党性分析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将成为生活会的主要内容,党性分析作为一种手段和模式,会量化分析党员的作风与品行.长期贯彻落实这种党性分析制度,可以引导广大党员开展自我教育,始终对照党员标准和义务要求自己;紧密联系个人作风实际,分析查找党性修养上的差距,深刻剖析原因,切实把党性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找出来、分析透、解决好.落实党性定期分析制度重在量化党风标准,通过这种量化模式,帮助党员判定自己具备哪些优良作风,欠缺哪些党风品质,从而为优良作风的养成提供制度保证.

3 开展以增强党性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以营造弘扬优良作风的环境氛围.坚强的党性、良好的作风需要行之有效的活动来促进和培育.开展以增强党性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是引导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可以在全党形成讲党性、树党风的强大氛围.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广大领导干部中开展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它有力地促进了党的作风建设和各项工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也强调指出,要“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广泛宣传和认真学习先进典型,使广大党员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党性党风的结合体,三者之间既层层递进,又相互依存,前者是党员的党性修养问题,后两者则是党员的党风展示问题.通过三者完好的结合,形成以党性促进党风,以党风展示党性的良好局面.全党可以借助类似于这样的党性主题活动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以活动为载体,结合各地区、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宣传党的理论、树立党员模范、表彰先进典型、带动党员参与,最终在全党形成弘扬优良作风的环境氛围.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