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652 浏览:69501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学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年人格的历史使命.如何能把思想品德教育艺术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德智相长,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高速发育期的高中阶段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他们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首先正确把握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文因道存,道以文显”.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语文教学内容是言语作品,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表现思想内容,德育因素常寄寓于描述的故事情节、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观事实等具体的艺术性、形象性的文学内容之中,很少直接显露出来.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经常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文学作品中概括提炼中心论点,文章主旨等,既是对文学作品形式的解构,也是德育的直接落实.高中语文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经过周全筛选出来的经典的作品.它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都是高中学生很好的德育材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它渗透到教学中.比如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通过学习《游褒禅山记》,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以及对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因为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是苍白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只有坚持了文道结合的原则,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才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确保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1、采用适宜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也乐于接受德育教育.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改变教学模式,把握学科知识和德育知识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寓德育知识于学科知识中,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使学生易于也乐于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对古典名篇的学习,结合课文时代背景介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传统的道德教育.

2、在德育过程中,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

在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学习屈原的《离骚》要使学生在诗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那洋溢的爱国热情,学习《蜀道难》,要让学生感受到李白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峥嵘挺立的人格尊严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1、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怎么写作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在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受到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

2、在教学中加入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表演中通过自己的活动受到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优秀作品,向学生们展现了一个丰富的人物长廊.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主要角色,通过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外貌特征,理解性格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教育.

四、让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外积累中去.

1、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意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2、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在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例如讲解《离骚》,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的生平理想,了解楚辞体的文体特点,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一名句,理解屈原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并在此基础上记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名句,理解屈原为解决人民的疾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总之,语文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把思想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知识传授和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