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558 浏览:69094

【摘 要】金融危机加剧了高校的就业危机.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市场受到的实际影响主要体现为就业数量基本持平但质量下降、供需结构需求差异与有效供给不足等四个方面.应对这一难题,政府、高校、毕业生,需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关 键 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经济学分析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全国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的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剧了这一问题.北京作为国内高校集中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金融危机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备受各方关注.因此,从经济学的视角研究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影响的作用机理,调查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影响的实际情况,探索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影响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作用机理

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不能理解为简单的因果关系.这种影响既有宏观意义上的决定作用,也有微观意义上的结构问题,既有危机带来的负效应,也有使矛盾变为动力的正效应.

金融危机加剧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传统的经济理论表明,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正相关联系.按照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在理论上存在一致性,经济的较快增长会推动就业的相应增加,西方发达国家曾出现过经济衰退与失业伴生的经济事实就反证了这一结论.而根据奥肯定律,若一年实际GNP增长率超过潜在GNP增长率的2.5%,可以使失业率降低1%.经济增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金融危机给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了相当程度上的冲击,但金融危机并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所在,只是起到了加剧作用.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开始迅速扩大招生规模,到2003年在校大学生已占同龄人数的15%.相比之下,可供就业的岗位却没有相应地大幅度增加.而且,近几年,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与裁员,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明显降低.这都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人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现象.

就业危机反映了市场的供需矛盾.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对比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既是供给数量激增导致供求总量失衡的结果,同时需求变动引起的供求结构失衡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应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是使就业难度增加的重要原因.在此形势下,用人单位将会相应提高用人要求,甚至降低待遇标准,从而给就业期望值较高的大学生带来就业难问题.此外,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另一重要因素.这表现为产业结构、学历层次结构、专业类型结构、用人单位性质结构和地区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失衡.

供需矛盾增强了主体的变革动力.大学生就业难会给就业市场的主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讲,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其父母辈一般都经历了“”,未能接受充分的高等教育,且承受了“”和当代“下岗运动”两次就业挫折,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在面临就业危机的同时还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处理不好,“就业歧视”现象将愈演愈烈,拉动“内需”政策将进一步受阻.大学生就业危机使高等教育进一步庸俗化,甚至可能破坏社会和谐.从高校利益的角度讲,大学生就业难影响高校招生吸引力,导致新招生源质量下降,降低高校对社会资源的吸引力,加剧高校资源供需矛盾,造成教育资源的外流,使高校处于不利的国际竞争地位.从个人利益的角度讲,大学生就业难对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消极影响不利于个人继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不论哪种原因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难都意味着他们通过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闲置浪费和他们的收入减少,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的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下降可能使得一部分人不仅缺乏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甚至缺乏投资中等教育的积极性.上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必然会激发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各种主体采取变革措施.

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

经济方面的全国普遍影响与区域比较优势.国际金融危机对不同经济体的冲击程度会因为这些经济体的不同区域特点而有所不同.北京地区总部经济发达,区域资金充裕,产业构成已经进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对外贸易结构与就业结构具备鲜明特点,具备较强的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从金融功能破坏与危机传导的流动性视角进行分析,一方面,由于中国金融机构总部集中在北京地区,正规性金融供给充分,市场流动性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整体上同样出现了增速下滑的趋势,但情况好于全国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北京大企业集团众多,而企业集团,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在信贷市场往往处于写方地位,较容易得到足够的信贷供给,因此,北京地区企业获取流动性能力强于江浙等地.从经济结构差异与危机传导的产业构成视角分析,危机对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的直接冲击最为严重,北京地区第二产业占比大幅度低于全国水平,因此,整体而言,由于最先受到危机冲击的第二产业占比较低,整体经济受到危机直接冲击较弱.

就业方面的数量基本持平与质量实际下降.北京地区的大学生就业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劳动密集型的城镇集体经济比重较小,占整体经济的比重不到3%,低于全国近6%的水平,因此受到危机的冲击较小.其次,第三产业发达,受冲击的程度弱于第二产业,人员失业压力相对较弱,还可以吸纳较多的其他类型单位的就业人员.因此,在危机发生后的2008年3季度、4季度和2009年1季度,北京地区从业人员季度环比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情况.但据由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北京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平均收入明显低于2007届本科毕业生.

供需方面的结构需求差异与有效供给不足.从北京高校毕业生培养去向来看,主要是以北京为主而面向全国.而全国的人才市场存在着一定的供求矛盾.从学历来看,对研究生的需求增长较快,对本科生需求在保持平稳中缓慢递增,而对专科生的需求则呈大幅下降趋势,从专业类型来看,历年排名前十位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类、信息与电子类、机械设计与制造类等,其需求往往占总需求数三成多,从用人单位的性质来看,企业用人需求一般占总需求的80%左右,需求量增长也是最快的,但历年都有60%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更愿意到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

主体方面难以承受之重与随机应变之轻.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各方主体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国家和政府“难”中开“路”,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用人单位化“危”为“机”,积极创造就业机会,高校“优”中创“新”,全面提升就业质量,大学毕业生“争”中获“胜”,增强就业能力.以政府为例,北京市出台了15项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政,以缓解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包括应届生升学扩招上万人,两千毕业生进社区上岗,参与重大科研可落户,困难学生可领求职补贴,京籍生创业享贷款贴息等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具有长期性,解决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调动各个环节来进行缓解和疏通.

应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影响的对策建议

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政府责无旁贷,高校任重道远,毕业生利益攸关,需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政府发展经济、调整结构、改善环境要多管齐下.首先,要推动经济发展,适度扩大内需,发展中小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特别是要开发和创造基层公益性岗位,比如适合大学生从事的村干部岗位、社区干部和怎么写作人员.其次,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扩大就业空间,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为大学生提供健全的就业保障.政府必须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

高校创新机制、优化课程、加强指导还任重道远.首先,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其次,积极调整优化教学和科研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再次,强化就业指导,端正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怎么写作意识,确保学生顺利就业.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方面提供怎么写作,加强大学生失业保障工作.

学生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学习技能都缺一不可.首先,要提升综合素质.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工作岗位的复合程度不断提高,大学生要全面发展自己,充分发掘自身潜力,明确自身职业定位,进而实现人生价值.其次,要调整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对单位性质、就业地域、岗位薪酬、专业对口程度等预期标准进行适当调整,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再次,要强化个人优势,做好职业规划,以主动积极、乐观自信、平和稳定的心理面对求职就业中的艰辛,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就业意愿.(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本文系2009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支持课题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