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美学对影视美术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13 浏览:16565

说到纪实美学在影视中的运用,我们很容易想起纪录片.纪录片多是以客观真实为创作素材,对其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以展现其本质.近年来,随着一些优秀纪录片的拍摄,观众对纪录片这种情节略显枯燥乏味的影片也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如国外的《帝日记》、《可爱的动物》、《食品公司》及国内的《定军山》、《黄山奇观》等,导演们以观察者或叙事者的角度,向观众展现出客观事实,电影中多运用长镜头、偷拍等方式,力图给观众呈现最真实的效果.以《帝日记》为例,影片的成功除了那一只只憨态可掬、让人感动的“小演员”之外,最主要的是其对环境空间、布景的真实体现.导演采用真实的南极场景,一开篇就将观众带进一片白雪皑皑、冰川耸立的纯洁世界,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震撼和新鲜感.此外,在对生活习性的描述上,也力求客观,向观众形象地展现出这一南极精灵的生活状态,满足了人们对南极生活的幻想.再比如获得2009年华盛顿影评人协会最佳纪录片奖的、意图揭露美国食品链黑幕的电影――《食品公司》,也采用了常见的长镜头、偷拍、实景拍摄、同期录音的方式,通过对食品链各个环节相关人员的采访、农场真实场景的拍摄等,正是这种真实性的表现,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恐惧感,这部电影甚至引发了美国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和思考,可以说,这些电影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们够真实.

除了纪录片这种从场景设计到故事剧情都忠实反映现实的影片以外,纪实美学还广泛运用在一些故事片、艺术片上.如,以张艺谋为首的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我的父亲母亲》等.虽然影片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处理,更偏向表现主义,但是其在影片的环境、光影、构图、色彩、演员的化妆、造型上都力图真实,与现实生活中首都、陕北等地区人民的生活一致.以《秋菊打官司》为例,巩俐那一身臃肿的农村土袄、绿的有点刺目的头巾,虽然颠覆了其“美丽”的形象,却成功地与影片的整体风格融合,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而这部影片也一改张艺谋以往的风格,采取了纪实风格、偷拍、大量采用非职业演员的半纪录片手法,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国农村的面貌.人是环境中的人,可以说,什么样的环境就造就了什么样的人物和人物性格、际遇.在这方面,《我的父亲母亲》中的电影美术设计将主人公、中国社会大环境、乡村小环境等糅合在一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部影片主要为了讲述母亲和父亲之间的爱情故事,而影片中那一望无际的、对中国上山下乡社会大环境的真实再现、不仅带观众重回那个年代,“父亲”和“母亲”那段忠贞不渝的爱情在这种乡土民俗环境的衬托下,更加显得惊世骇俗,这种强烈的视觉和精神上的对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美的享受.可以说,纪实风格的环境设计,正是这种强烈对比的“始作俑者”.


此外,说到纪实美学,就不得不谈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为标志口号的第六代导演及其代表――贾樟柯.第六代导演的拍摄宗旨就是描写社会底层的群体生活现实,代表作有《小武》、《盲井》、《小山回家》等等.如贾樟柯的影片《小山回家》,就是用记录的方式讲述在北京宏远餐馆打工的王小山回家过年的事,贾樟柯在拍摄过程中,始终采用客观冷静的叙述方式和主人公环境的真实再现进行拍摄,其代表作《小武》也是如此.

说到这里,笔者想起现代著名小说家路遥的一系列反映陕北农民生活的小说.为了这些作品的完成,作者深入农民家庭做体验,为了描写煤矿矿工的生活,就做了一年多的矿工等,这种忠于现实的艺术追求值得我们钦佩.有人说,影视美术就是影视的包装.笔者同意这种观点,影视美术作为观众视觉最早接受的影视元素,就如同人的脸蛋一样,是影视的外表和名片.纪实美学的应用,提高了影视布景的真实性、给观众造成更强的精神震撼和冲击力,并拉进了艺术与真实、与平民生活的距离,此外,在影视美术中对场景的忠实,也更能帮助人们理解影片的时代背景,进而理解影片的艺术内涵.

(作者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胡达古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