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点政治人物的逆袭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82 浏览:10234

5月7日,南卡罗来纳州国会众议院第一选区补选落下帷幕,“茶党”青睐的政治人物马克·桑福德胜出.去年年底,“茶党”旗手吉姆·德敏特突然辞职、投身传统基金会,国会众议员蒂姆·斯考特填补参议院席位,而斯考特空下的众议院席位则进入了补选程序.在过去四个月中,党候选人一度领先,共和党阵营担心在南卡州或将遭遇风向标意义的惨败.而今,桑福德的当选无疑重申了“茶党”的生命力依旧旺盛.有趣的是,在“茶党”欢呼之余,桑福德本人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这位南卡州两任州长在丑闻缠身后的成功逆袭,被媒体称为美国当代政治史上最为经典的“浪子回头”案例之一.

“桑福德们”的故事

现年52岁的桑福德是南卡州政坛的熟面孔,早在1994年他就曾借助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金里奇《与美国缔约》的东风当选了国会众议员.2000年,连任三届的桑福德坚持不再谋求连任,以忠于“缔约”中关于“任期限制”的主张,如此兑现竞选承诺的做法在当时并不算多见.桑福德对政治立场的坚守,最终使其获得了更大平台,两年后他当选南卡州州长,一做就是两届.以其华府和地方的双重经验,桑福德很快就跃升为共和党阵营的明星领袖.

在白宫梦起之际,桑福德却遭遇了巨大逆转.2009年6月24日到29日,一州之长突然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甚至连夫人珍妮都毫不知情.正当各方不知所措之时,某媒体记者却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机场的国际到达口寻觅到了桑福德的身影,并推测他刚刚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飞来.在媒体的持续关注下,桑福德不得不承认了其与阿根廷女子玛利亚的婚外恋情.这次“人间蒸发”也远非头一遭.丑闻的令桑福德光环尽失:他和妻子离了婚,并辞去了共和党州长联盟主席职务,还险些被州议会弹劾,在不光彩的名声下熬过了州长任期的最后一年半.

2011年,离任后的桑福德选择了深居简出的修心生活,但南卡政坛和共和党阵营始终对他念念不忘.直到2012年12月,蒂姆·斯考特席位出现空缺,桑福德才再度出马.按照美国官场文化的一般逻辑,国会众议员在攀登阶梯上显然是低于州长的,前州长竞选国会众议员无疑是“人往低处走”的退步.但也正是因此,桑福德的竞选更像是一段谦逊的救赎之旅,是一次从起点再出发的政治努力,这个信号对选民而言却是积极的.

在整个竞选期间,人们还会发现在桑福德阵营中充当着“女主人”角色的正是当年的玛利亚.虽然有些意外,但玛利亚以“未婚妻”身份现身的事实上拆解了党在竞选中攻击桑福德而打出的所谓“牌”.她似乎在告诉选民:桑福德的不忠和擅离职守固然有错,但就其个人而言,桑福德有选择感情归宿的权利,而且他至少忠于了自己的再次选择.

桑福德当选足以演绎“浪子回头”经典样本的最大理由,当属其通过竞选成功回归政治圈,走出了一个完满的循环.事实上,不同于桑福德循环式逆袭的案例,在美国政坛上也不算罕见.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当属克林顿在任期间的“拉链门”事件.克林顿虽然因此招致了国会弹劾,但仍旧完成了第二任期,还在卸任后存续了空前的政治影响力,其夫人希拉里甚至反而在此事件中积累了更多的同情与人气.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时控制国会众议院的金里奇一面在竭力推动弹劾克林顿,一面却在私下保持着与女助理的私情.在2012年大选季,金里奇谋求共和党总统提名时,那位女助理卡利斯塔已经以第三任妻子的身份站在了金氏身边,没有人对过去的绯闻再提出什么非议.

与克林顿、金里奇抑或是桑福德相比,近年来震动美国政坛的另一起丑闻却以悲剧收场,其中主角就是曾两度参与党总统初选的约翰·爱德华兹.爱德华兹曾在45岁时当选北卡罗来纳州的国会参议员,2004年成为党党内初选中的主要竞争者和副总统候选人.在多次竞选中,爱德华兹家庭的曲折经历始终是其与选民亲密沟通的重要一环.妻子伊丽莎白是爱德华兹的大学校友,比他年长4岁,夫妇共同养育了4个孩子,其中长子维德17岁时因车祸夭折,夫妇冒着高龄的风险又生育了和幼子.伊丽莎白虽身为北卡极为出色的律师,但为爱德华兹的政治前途甘愿牺牲,在其身后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但不幸的是,2004年爱德华兹大选败北后的第一天,伊丽莎白被确诊患有乳腺癌,2007年再次复发,当时爱德华兹正在冲刺2008年大选初选.这些细节,每每被爱德华兹提起时,都会博得很多选民的感慨甚至眼泪.可是,在这个感人的故事背后,爱德华兹竟然与一位女性竞选义工发生婚外恋情,并于2008年生下一女.丑闻被披露后,爱德华兹一方面唆使其助手“顶罪”充当孩子的父亲,另一方面非法挪用竞选经费掩盖更多事实真相.2010年,伤透了心的伊丽莎白最终被病魔夺走了生命,而爱德华兹也因一系列罪名而遭遇起诉.虽然最终躲过牢狱之灾,但克里和爱德华兹这对昔日白宫的竞选组合,如今一个贵为国务卿,一个沦为被人唾弃的负心汉,也真的算是一场政治闹剧了.

逆袭的逻辑

桑福德的成功逆袭,可以放置在美国政治生态演进的大背景下加以重新审视.如果仔细梳理美国政治舞台上的各种丑闻或腐败,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近年来,丑闻的导火索往往都是政治人物个人的私德或操守,涉及性与婚姻,部分涉及公权力的滥用;即便涉及钱财,也多体现为竞选财政资金的非正当来源与使用方面.这一特征与以往的“基廷五人案”、“众议院银行案”、“阿布拉莫夫案”等涉及权钱交易、中饱私囊的丑闻似乎存在较大的区别,但其中也明显反映出美国某些政治人物个人道德底线的持续下降.

桑福德重返国会之后,关于安东尼·维纳和艾略特·斯皮策两人前程的讨论也不绝于耳.前者曾任纽约州国会众议员,后因婚外情而辞职,目前正在酝酿参选纽约市市长;后者则曾任纽约州检察长和州长,后因丑闻而辞职,如今也跃跃欲试,期待重返政坛.客观而言,斯皮策的污点更加不堪,也更为难以祛除.但面对同样的易丑事,路易斯安那州国会参议员戴维·维托非但坚持不辞职,还在2010年选举中以57%比38%成功连任,其中选民的逻辑,不禁令人迷茫.

某些政治人物个人底线的下降,事实上直接映衬出美国整个社会关于婚姻观念的道德水准.公众如果要原谅政治人物的错误,一定是要将其还原到普通个人层次来看待的.可见对普通人而言,需要遵守的规范或并不严苛.需要指出的是,公众或选民的宽容度,也处于微妙的互相重塑之中.一方面,公众似乎越来越喜欢“浪子回头金不换”式的政治人物,比如自称“重生教徒”的小布什.没有任何人是完美无缺的,只要给选民讲好一个奋斗或重生的故事、有效拉近距离,就能换取支持.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所谓“污点候选人”能够被选民再次认同、至少可以继续活跃在公共舞台上的事实,将令某些政治人物放松自律,认为不当行为也不会带来太大成本,从而无所顾忌.甚至主流社会也不会将涉及个人隐私权的私德丑闻视为太大的问题.比如,去年11月中期选举后辞职的中情局局长戴维·彼得雷乌斯,至今仍被怀疑可能是为避免班加西袭击事件争议在美国国内升级而被迫去职的,而其选择的婚外情理由只是一个各方都能保全面子的借口.然而,这个借口在大众媒体中的广泛传播,会为多少公众、特别是年龄阶段较低的人群带来负面的潜在影响呢?

无论是总统、国会议员还是州长,作为美国国家政治精英的这个群体,不但直接掌控着国家内政外交的走向,而且代表着整个国家、社会、民众的风貌,不但是外界接触、了解美国的形象品牌,而且是在公众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样本.从这个意义出发,桑福德的逆袭,或是这个国家彰显开放与包容的积极信号,抑或是这个国家选举文化与政坛生态扭曲下的又一个“美国例外”.但相比于那些令这个国度引以为豪的物质繁荣、科技创新、军力强大而言,这个例外只能是羞于启齿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