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文本视角下戴维·洛奇的《作者,作者》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53 浏览:21939

内容提要: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整合了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为小说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和研究视角.本文运用副文本理论,研究戴维洛奇的传记小说《作者,作者》的副文本.《作者,作者》伴有多种副文本,这些副文本对于“呈示”小说正文本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功能,也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媒介.副文本的大量使用是这部传记小说的重要特色.

关 键 词 :副文本理论 副文本 小说研究 戴维洛奇 《作者,作者》

“副文本”(paratext)这一术语最早是由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G6rardGete,1930-)提出的,指那些存在于文学作品的正文周围,调节与读者关系的(通常是文本的)材料.热奈特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副文本主题的论文,并于1987年出版了法文版专著《门槛》(Seuils),英译版《副文本:阐释的门槛》(Paratexts:Thresholds ofInterpretation)于1997年面世,热奈特在本书中对副文本作了如下界定:一部文学作品完全或者基本上由文本组成,(最低限度地)界定为或多或少由有意义的、有一定长度的语词陈述序列.但是这种文本很少以毫无粉饰的状态呈示,往往被一些语词的或其他形式的作品强化和伴和,比如作者名、题目、前言和插图等.尽管我们通常不确定是否应将这些作品看成文本的一部分,但是无论如何,它们包围并延长文本,准确地说是为了呈示文本,取这个动词最常用且最强烈的意义等来保证文本至少在当下以书的形式呈现、“接受”和消费等因此,对我们而言,副文本是使文本成为书、以书之形式交予读者,广义上讲,交予公众.

副文本理论“在文本的细节和边缘处为文学研究另辟蹊径,把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整合起来,完成了文学理论的创新”;副文本实际上包围并延长了文本,并在其中充当结构成分、评价文本和跨文本,“它们为文本提供了一种(变化的)氛围,有时甚至提供了一种或半的评论”.

近年来,副文本理论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有些学者开始研究和运用副文本理论.麦凯琳(Marie Maclean)在《托辞和副文本:边缘的艺术》中把热奈特的副文本概念用语内行为(illocutionary acts)加以具体化展示,提出第一顺序语内行为和第二顺序言语行为(first order illocutionary acts and secondorder speech acts)的概念.她运用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明辨副文本和文本的区别.格非、陆楠楠研究了中外小说中“伪装准文本”和“准文本小说”现象和实例,分析了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特殊准文本――小说评点.许德金“在热奈特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正,以创建新的类文本叙事批评框架”,此外他还对副文本理论在具体文学批评实践中运用的可操作性作了探索和尝试;朱桃香把副文本理论运用到对复杂小说文本的阐释当中;金宏宇运用副文本理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副文本”.

英国作家戴维-洛奇(Did Lodge,1935-)的《作者,作者》是一部以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为“传主”的传记小说.小说截取了詹姆斯从事戏剧创作的一段生涯,叙述了他在人生最低谷的五年中经历的挫折和失败,更重要的是,他如何从灾难性的打击中涅重生,在不断的反省中摒弃对名誉的追慕,而体悟到小说家的真正分量.该传记小说与现有的传记不同,洛奇充分利用小说在表现人物心理等方面的优势,正如陈榕所说:“洛奇所着力呈现的则是詹姆斯在追求艺术过程中所体会到的焦虑、痛苦、执着、快乐.”

目前国内对这部小说的介绍和研究主要有:萧萍的书评介绍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和故事线索,认为“这是一部记述心灵成长和参悟过程的书,是一部灵魂的传记”;穆白的文章介绍和对比了同为以亨利詹姆斯为“传主”的洛奇的《作者,作者》和科尔姆托宾的《大师》两部传记小说,进而揭示了两位作家的创作经历和两部小说出版前后的轶事;陈榕也将《作者,作者》与《大师》作了比较研究,认为两部作品“利用小说这一比传记更有利于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文类,较好地捕捉了文学家亨利詹姆斯这一历史人物的心灵脉动.虽然两部作品所借鉴的史料相近,阐释的侧重点却有很大差异”.张琼分析了《作者,作者》中的多重关系,“从作者、作品人物、潜文本的角度来诠释作家和写作、作品和市场、作家和作家的关系,从而揭示作家在创作和受众关系上的思考和所引发的深层意义,并提出在对文学艺术的认知和表述、关怀和维护过程中无尽而开放的问题”.粱钫认为《作者,作者》“有机地糅合了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特征,时空线索清晰,故事情节连贯,同时融入了自省的元小说特点,实现了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情节的形式更新”.

可见,目前国内学者对《作者,作者》的研究刚刚起步,但现有研究都没有涉及该小说丰富的副文本.洛奇的这部小说不仅蕴含多种副文本,他还善于利用副文本使小说更好地“呈示”给读者,可以说对副文本的充分利用是该小说的一大特色.同时,副文本也是一个重要的小说研究视角,因为“副文本性尤其可以构成某种没有答案的种种问题之矿井”.本文拟运用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以小说的副文本为切入视角,研究解读《作者,作者》的副文本及其独特作用和特殊功能.

热奈特认为,副文本等于内文本+外文本,内文本主要包括:作者名、标题、插页、献辞和题词、题记、原序等等,外文本包括书评、作者自评、作者访谈等方面.本文将主要分析研究小说《作者,作者》的标题、题记、书后致谢以及洛奇解说小说出版前后轶事的“外文本”――文集《亨利詹姆斯年》.

一、标题

“文学作品的标题所涉及的问题大概比其他副文本元素更多,需要格外注意.”约翰穆兰(John Mullan)也曾强调小说标题的重要性:“在我们阅读小说的第一句话之前,我们已经有所期待.一些介绍性元素已经在指导我们的阐释习惯,比如说,每本小说至少有个标题给我们以启示.”洛奇小说《作者,作者》的标题不仅具有一般标题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多重深层涵义. 首先,标题指向小说的――亨利詹姆斯创作的剧本《盖伊汤姆威尔》(GuyDomville)的首演之夜(1895年1月23日).按照英国戏剧界的惯例,剧目表演结束后,如果观众表示满意,会大喊“作者!作者!”,然后剧本的创作者应该走到台上接受观众的致敬.小说封面的插图:一位西装革履、有着络腮胡须的谢顶长者正在深鞠一躬.这更确证了这一传统.小说中詹姆斯被观众“作者!作者!”的喊声召唤到台上,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观众的倒彩和羞辱,使他备受打击.当詹姆斯人生的大幕拉上之后,洛奇希望以此标题向詹姆斯致敬,为他在那一夜遭到的羞辱平反.

其次,标题还表示故事中不只一位作者,乔治杜布里埃(Gee du Maurier,1834-1896)的文学生涯与詹姆斯的创作生涯构成一种巧妙的对应,也影射出他们之间既有友情也有竞争的微妙关系,这实际上是小说的主要发展线索.从这个角度讲,《作者,作者》是以两位作家为“传主”的传记小说,詹姆斯一心成名,百般努力,企盼在戏剧方面有所突破,但最终也未能如愿;杜布里埃无心插柳,初次尝试写作就获得巨大成功,而且由此改编的戏剧也同样成功,两位作家遭遇的强烈反差,增加了小说的文本“张力”.为了综合这些含义,洛奇决定省略掉感叹号,避免短语单一的字面意义,但如果两个词之间没有任何标点,又显得过于现代感,所以他就在两个词之间加了逗号.此外,用逗号而不是感叹号,也暗示了观众的反应并不积极,甚至喝倒彩搅场.

再次,“作者,作者”这一标题还提醒读者:本书或以传记或以散文的形式,讲述并颂扬一位著名作家.书名重复“作者”一词可能是对小说主人公的赞颂,抑或同时指“传主”和写作者这两个“作者”,即詹姆斯和洛奇,因为“戴维洛奇”以大号字体出现在书的封面和书脊上,封面上是詹姆斯正在鞠躬的画像,封底是洛奇的彩色照片,两位“作者”前后呼应.正如加利克斯(Gallix)所分析的:“重复的标题可能因此暗示‘文本中作者自己的身影’.”事实上,洛奇的确以第一人称出现在作者题记和书末的正文中.

最后,“重复的标题或许是以元小说策略来宣布对‘作者’身份意识的反思,即作者的渴望、焦虑、自我拷问以及潜在的自我错觉.”洛奇自己认可这一解读,“小说涉及作家的职业和使命,而且词语的重复(我感觉到有种布莱克式的节奏,‘作者,作者,火一样辉煌’)表达了如詹姆斯之类的作家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标题的这层涵义还可以用扉页上引用的詹姆斯《人到中年》中的文字佐证,该引调了作者对其作品的热爱和忠贞:“我们在黑暗中工作――尽自己所能――竭自己所有.困惑是我们的情感,而情感是我们的职责.余下的就是艺术癫狂.”

二、题记和致谢

《作者,作者》的文类混杂,兼有传记和小说双重特征.洛奇称之为“传记小说”,更确切的说是“关于作家的传记小说”(biographical-novel-about-a-writer),即“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来进行想象性探索的小说,运用小说的技巧表现主观性,而非客观的、以证据为基本话语的传记”.∞洛奇不认同解构主义“作者已死”的观点,认为小说作者不但没有“死”,一定程度上还会指点读者的阅读,正如他在《小世界》的序言里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是一种游戏,一种至少需要两个人玩的游戏:一位读者,一位作者.作者企图在文本本身之外控制和指导读者的反应,就像一个玩牌者不时从他的座位上站起来,绕过桌子去看对家的牌,指点他该出哪一张.”在《作者,作者》这部传记小说中,为了“控制和指导读者的反应”,洛奇发挥作者的权威,充分利用各种副文本来提示或指引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他在作为重要副文本的题记中这样写道:有时,给小说加个前言以说明情节和人物纯属虚构或诸如此类的话好像很明智.但对本书,作者似乎得做一个不同的声明.几乎所有在作品中发生的故事都建立在事实基础上.除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例外,一切有名有姓的人物都是真实的.从他们的专著、戏剧、文章、信件、日记等引用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话.但在再现他们所思、所感、所说时,我行使了小说家的特权;我想象了一些被历史记录忽略的事件和个人细节.因此,本书是一部小说,而且以小说的结构展开.它从故事结尾,或故事行将结束时开篇,接着从情节开端处倒叙,进而发展到中间部分,然后与开篇处的终局再次结合等

题记的前半部分承诺了小说中事件、人物以及史料的真实性,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所述事件一种‘真实性核对”’.但是,题记的后半部分却强调了在史料记载的罅隙等“黑暗区域”,作者所做的创造性和想象性填补.在传记作品中,传主的所思、所感、所言以及某个事件、某个细节等等,“传记家从未能如实引证”.因此,小说擅长刻画人物心理、描写人物对话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传记在这些方面的缺陷.正因为《作者,作者》具有想象维度,“本书是一部小说”的文类定性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同时也与小说的副标题“一部小说”(A Novel)相呼应.虽然《作者,作者》记述真人真事,但洛奇利用副文本向读者传递了明确的信息:本书是小说.

《作者,作者》中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副文本:作者致谢.一般认为,小说是虚构的想象性作品,不是学术著作,致谢也就没有必要或者根本无从谈起.但是在该小说正文之后,附有满满四页篇幅的致谢.致谢首先说明了写作本小说的参考文献和史料,以及为小说撰写提供过帮助的人和书稿的校读者.其次,洛奇列举了自己在小说中哪些方面“行使了小说家的特权”,即想象虚构的部分,这与前面的作者题记形成了照应.再次,洛奇补叙了詹姆斯的几个仆人后来的去向以及生活情况,给感兴趣的读者一个交代.最后,洛奇简要介绍了小说的构思、写作和成书历程.

当然,如果读者按照洛奇的提示,把《作者,作者》当成一般意义上的小说来读,完全没有必要去理会书后的致谢.但是如果读者有足够的好奇心,希望知晓这部传记小说中哪些是虚构,哪些是纪实;抑或希望通过进一步阅读了解亨利詹姆斯,从这个角度讲,致谢就很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了.可见,《作者,作者》的题记、致谢等副文本一方面表明了传记小说文类模糊的特征,另一方面成了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媒介:指引读者阅读,提供、补充与小说相关的信息. 三、外文本《亨利詹姆斯年》

按照热奈特对副文本的分类:副文本等于内文本+外文本,外文本包括书评、作者自评、作者访谈等等.洛奇的小说一般都有外文本,他在访谈中经常谈及自己的作品以及创作“花絮”.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洛奇在《作者,作者》出版后,专门撰写了一篇题为《亨利詹姆斯年/时机决定一切:一部小说的故事》的长文,并与其他几篇同期撰写的文章一起结集出版.长文的内容与《作者,作者》密切相关,洛奇在上书的序言中指出:“对小说的缘起和创作的解释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作者本人.”长文《亨利詹姆斯年》讲述了《作者,作者》在构思、写作和成书始末鲜为普通读者所知的诸多信息,尤其说明了该小说与同为以詹姆斯为“传主”的科尔姆-托宾(Colm Toibin,1955-)的《大师》(The Master,2004)的关系.从《亨利詹姆斯年》所述内容以及与《作者,作者》的关系来看,前者是后者的外文本.本文将简要介绍长文《亨利詹姆斯年》的主要内容,探讨其作为副文本与《作者,作者》的关系和作用.

《亨利詹姆斯年》首先介绍了2004年英国文学界的一个奇特现象:在这一年里,有好几部关于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相继出版,然而各部小说的作者对其他同行的创作情况却毫不知情.在这些小说中,《大师》和《作者,作者》的关系最为微妙:“两部小说都于2004年出版,《大师》比《作者,作者》提前半年杀青付梓;两位作者所截取的都是詹姆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的生活片断.像这样相似的选择,在以自由想象为创作原则的小说领域实属罕见,就像有千条道路可选,而两个人却不期而遇在同一条羊肠小道上.”洛奇把这一现象归结为“时代精神”.随后,洛奇分析了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而分析了近年来英国文人传记小说兴起的原因.

《亨利詹姆斯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讲述《作者,作者》从选题构思、写作成书到出版接受的背景等“花絮”,为读者提供了诸多有助于阅读和理解小说的信息.另一重要内容是阐释《作者,作者》与《大师》这两部小说的关系和异同,包括与作者托宾的交往经历、两部小说的特点比较、出版前后的故事,尤其是出版后小说的接受情况,等等.托宾的《大师》赢得了一致的好评,获得多个奖项;印戴维洛奇的《作者,作者》得到的评价、赞誉和销量远低于作者的预期.这让洛奇有点没面子,他的解释是《作者,作者》没有选好出版时机.洛奇认为两部小说“撞车”了,由于《大师》先于《作者,作者》出版,才使后者在各方面都处于不利的地位,影响了销量和读者的接受、评价.他要把该小说从构思、创作、出版到市场接受等诸多内幕信息“爆料”给读者,期望得到读者的认可和公正评价,这或许也是他撰写《亨利詹姆斯年》这篇长文的主要原因.总之,洛奇在这篇长文中,以客观的纪实手法,向读者和盘托出《作者,作者》的创作出版始末;揭示了现今英国文化界中由作者、出版商、评论家和读者等所构成的“文学场”对小说创作、出版流通和接受的作用和影响.实际上,作为原小说“伴随文本”的这篇长文,已成为研究和解读《作者,作者》的重要副文本,具有较大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为小说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和研究视角,具有较大的实际运用价值.戴维洛奇的《作者,作者》是一部传记小说,附有多种副文本,副文本对于“呈示”小说正文,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品,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洛奇通过副文本传递了大量背景信息,旨在指引读者阅读.总之,副文本在《作者,作者》中真正发挥了热奈特所说的“门槛”的作用,成为作者与读者“交易”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