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我不敢小气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07 浏览:17759

新年期间,我第一次应邀参加中国朋友的婚礼.那天阳光灿烂,我写了一束鲜花,赶到酒店.喜宴热闹极了.新郎和新娘挨桌敬酒时,每位宾客都送上一个红色的小信封.是贺卡,还是一种神秘的护身符?我毫无准备,急忙询问身边的朋友.他笑着低声告诉我,信封里是,送得越多说明和新人的关系越亲密.听了他的话,我赶紧掏出一沓钞票,塞进朋友的信封里,说这就算咱们两个人的,我宁愿被认为是个穷鬼,也绝不敢当小气鬼.


刚到中国时,我一度为低廉的物价而惊喜,为不用付小费而感到轻松,为中国朋友一次次的宴请而有点不好意思.但在中国呆的时间一长,我和这里的人们一样,似乎越来越在意“面子”.我也小心翼翼地“大方”起来了.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如果客人说“不用”、“不要”或是“不客气”,千万别信以为真;不管是否有人对海鲜过敏,请客一定要有龙虾或鲍鱼;无论餐厅环境多么优雅,结账时总要争先恐后一番以示诚意;购写昂贵的礼物送人,“一不小心”忘记撕掉价签也是我学会的常用诡计.

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里,“大方”与否算得上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尺度,而“大方”和“富裕”是不挂钩的.吝啬的人被称为“铁公鸡”,没有人愿意和一毛不拔的富翁交往,即使他理财的能力和付出的艰辛足以令人敬佩.而一个收入不高的人,如果为了请客能不惜拆东墙补西墙,几乎就能获得很大的社会认同.

这么看来,我们美国人的确是非常“小气”.朋友聚会最理想的场所是咖啡厅,最自然的付账方式是AA制;老少咸宜的礼物不外乎是一束花、一瓶酒,或是一盒糖果;即使父子之间借钱,也会事先约定还款日期和利息――这点被我的中国朋友贬称为“没人性”.

今天,中国的GDP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国人开始享受富裕,而当财富保有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也正在逐步理性化.人们不再追求展示富有的快感,他们日趋成熟,关注的焦点逐渐投向生产的扩大、财富的积累和对社会的回报上.媒体广泛传播捐资办学、修路、绿化的事迹,舆论将人们的观念导向了更理性的“大方”.

我希望,在这种转变中,人们之间能保留传统的那种亲切.AA制尽管合理,但追求姑娘的小伙子,还是要乖乖掏钱请客,否则,连我都会严肃地批评你:“小气鬼.”

(摘自《看世界》本刊有删节)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