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922 浏览:69819

摘 要:根据调查和有关资料,对影响会计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提出了江苏省高校在会计教育中质量标准、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过程等方面的问题.

关 键 词 :江苏省;高校;会计;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763-291X(2014)29-0190-02

引言

教育质量问题是在全国生源减少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即近年有些学校出现的招生难问题,这标志着大学基本把所有资源用于规模扩张而疲于奔命的状况将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大学之间的竞争将不得不以怎么写作质量和教育质量的优劣来展开.高等教育由外延式发展转到内涵式发展,即由规模扩张到提高质量为主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体现在学生和家长的强烈需求上,也体现在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自身的反思上,更体现在政府工作中.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方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江苏从民国时的会计教育大省、强省,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几次院系调整而取消财经教育,发展到改革开放后恢复会计教育并成为现今不断发展的会计教育大省的过程,见证了中国会计教育的发展过程,具有典型性.江苏省目前共有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和成人高校163所,其中131所开设会计专业(包括成人),占江苏省高校总数的80%多,各年招生规模占全国会计专业招生数的7%左右.江苏省高校会计教育有全国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从专业教育的角度研究一个区域教育的特殊性,可以对国家教育质量战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结论,特别有利于我国目前差异巨大的区域教育发展.我们以会计专业本、专科两个层次的会计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描述了江苏高校会计教育问题、初步分析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思路.

江苏会计教育质量问题,有的是会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是本省存在的特殊问题,主要包括在不同质量观引导下的质量标准问题、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和教育过程问题等.

一、教育质量标准和江苏高校会计教育质量问题

什么样的会计人才是有质量的?不同的质量观会给出不同的评价标准.教育学中有工具理性和人本主义两种基本质量理论(孙来鹏等,2008),对高等教育质量有不同质量观,比如阶段论、适应论、需要论、目标论、全面质量和产品质量等(韩映雄,2003).大体可以概括为符合学校规定标准、符合社会需要和符合发展三种质量标准,从而形成不同的质量评价方式与方法.就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有学者提出应具备实用性、创造性、外向性、通用性等主要质量特征(李心合,1998),这些特征也存在着评价多元化问题.麦可思研究院从2009年开始出版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能力与知识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两部分,调查和统计分析了大学生在毕业时的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满足程度,以及就业后的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薪资水平和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等指标.该报告已经对高考生填报志愿和社会各界了解高校各专业的需求以及满足需要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它基于满足社会需要的质量观,兼顾部分个人发展的因素,未考虑学校的标准.从第三方角度,教育满足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需要是主要的,这点不同于高校教学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外部主题需求(包括潜在需求)的契合程度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之和的定义(方鸿琴,2013).根据麦可思数据公司与江苏就业招生指导中心合作的研究表明,从2009― 2012届的江苏省会计专业毕业生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本科会计学专业在94.6%―96.5%之间,专科的财务会计类专业在90.7%―93.9%之间,尽管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全国高,但还是有15%左右的本科毕业生和近30%的专科毕业生未从事本专业工作,而且离职率较高,特别是专科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稳定在40%左右,会计专业本科生的收入和全国相比并不占优势,而专科生的收入明显低于同期所有毕业生江苏省和全国平均数,有的年度甚至低于全国会计专业毕业生收入平均数,作为会计教育大省,会计教育并没有给自己的毕业生带来相应的“大”收入.


关于基本能力的差异,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拟合值分析,在五大毕业生应掌握的基本能力(包括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中,以可比的2011届毕业生来看,江苏省的毕业生在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两个方面与全国相比有一定差异.

总体上,江苏作为高校会计教育大省,相比较存在着不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

二、会计人才定位问题

与第三方研究机构不同,人才定位是学校对自身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的一种概括.会计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即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问题,会计教育界从20世纪90年始就本科教育“通才”和“专才”进行了讨论.有的认为应该以宽基础的通才教育为主;有的认为应该是通才基础上的专才(王光远、陈汉文等,1999);有的认为应该培养多层次的既能实践操作,又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层次会计专门人才(林昊,1998);随着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接轨,又出现了国际化目标(盛明泉、王烨,2010);还有的提出使学生将来能够提供决策支持怎么写作、融信息技术于会计研究和应用以及能解决会计法律问题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黄晓榕,2002);还有提出中专、大专会计教育是专才教育、大学本科会计教育是通才教育、研究生会计教育是专才教育的观点的(李心合,1998).而更多研究则是通过直接描述加以说明(何卫红,2006).实际上江苏省内各高校在培养方案中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也是五花八门.人才培养定位是与质量观相联系的,质量观决定人才定位.在大众化教育时代和面临生源逐渐减少的现实,质量观应该是满足社会需要并兼顾个人发展,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 三、会计教育过程问题

关于会计教学方法,杨政等(2012)以南京审计学院的学生、教师以及实务界会计师为调查对象,经过研究表明,三方对创新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与实训、校外实践和项目研究等方法)、课堂讲授和传统教学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根据江苏就业报告,江苏省2011届大学毕业生认为,教学培养中最需要改进的3个方面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45%以上)、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17%以上)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17%以上),其中就包括了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属于教学过程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是全国存在的问题,同年全国这3项的比例分别为,本科46%、19%和17%,专科43%、20%和18%;此外,全国2007届本专科毕业生3年后认为母校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本科比例为72%,专科比例为69%)、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本科比例为54%,专科比例为57%)、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本科比例为46%,专科比例为43%)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够(本专科比例都为44%).

如果会计人才定位在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以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封闭教育系统中封闭的学校以自己的标准进行脱离社会发展的闭门造车式的人才培养观念,也与社会心理、体制等有关.总之,江苏目前作为高校会计教育大省,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江苏省确定的“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仍然有较大距离,这些问题需要统筹规划与微观主体充分发挥作用相结合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