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使劳动力商品价值上升的机理与实证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608 浏览:84425

摘 要 : 一般商品成本随着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降低,本文在机理与实证上论述了劳动力商品价值随着技术进步而提高,在此理论下,工资刚性、工资国民差异是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

Abstract: General modity value drops with technology progress. The thesis arguments that modity value of labor force increases with technology progress.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it's inevitable that advantage of cheap labor resource is not consistent,wage rigidy,national difference in wages appear.

关 键 词 : 技术进步;劳动力商品价值;上升

Key words: technology progress;value of labor force modity;increasing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162-02

1.技术进步使劳动力商品价值上升的机理分析

1.1 劳动力商品价值模型 劳动力即劳动能力是蕴藏于鲜活人体中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作为一种商品,它的生产也需要投入相应的资源,这些资源构成了获取劳动能力的成本.劳动力存在于鲜活人体中,而人体是个耗散结构,要源源不断的得到劳动能力,就需要投入相应的资源,因此,“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是维持、恢复和延续劳教者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时间,可化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1].生活资料的价值除了能维持劳动者本人的生活需要以外,还必须能够养育劳动者家属所需的生活资料,即“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总和,要包括工人的补充者即工人子女的生活资料”;最后,劳动者从事工作需要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为此需要一定的教育和培训,而这要有教育经费支出,“这种教育费,包括在生产劳动力所耗费的价值总和中”[2].因此,劳动力商品的获取成本是劳动力所需要的各种生活资料价值和教育培训费用的函数.如果用V表示劳动力商品形成成本,那么V等于∑PiQi+E,其中P、Q、E分别是劳动力所需要的各种生活资料的、数量、及劳动力所付出的教育培训费用.i代表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种类.

1.2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各构成因素随着技术进步的变动趋势 随着技术进步及其在生产中应用,会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致劳动者所需要的各种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呈现出的经济现象是劳动者所需要的各种生活资料的会降低,即P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有降低的趋势.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种类和同种生活资料的数量会增加,即i和Q会增加.

技术进步及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使得社会知识存量增加,劳动者成为合格劳动力所要掌握最低的技能水平提高,由于要掌握最低技能水平提升,劳动者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学习和吸收,因此,其教育培训费用也会增加,即E会增加,这一点,表现为社会现实即是人们受教育年限的增长,及不断的学习与培训.

1.3 劳动力商品价值随技术进步而上升的机理 随着技术进步?仔及其引致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在劳动力成本决定因素里,既有促使劳动力商品价值下降的因素,即劳动力所需要的各种生活资料的价值P;也有上升的因素,即劳动力所需要的各种生活资料的数量Q和教育培训费用支出E,两种变动趋势相反因素的影响,必然使劳动力商品价值呈波动式变化.

在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模型中,一方面促使劳动力商品价值上升的变量多于使其下降的变量,另一方面,从变动的程度来看,随着技术进步,劳动者需要掌握的最低基本技能会越来越多,所以教育培训方面的支出即E的增加幅度会越来越大;而消费资料的生产需要资源的投入,其P下降的最低界限不能低于其生产成本,所以,其下降的程度毕竟有限.所以,在某一时期,劳动力商品价值会下降,但总体趋势会上升.但其上升不会是直线,而是波动式上升.

2.技术进步使劳动力商品价值上升的实证分析

2.1 指标确定

2.1.1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确定 劳动力商品价值V等于∑PiQi+E,因此,确定劳动力商品价值也就是计量劳动力所需要的各种生活资料的总额与教育培训费用支出之和.由于不同类型劳动力所实际消费的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教育培训费用支出量也不同,所以,劳动力所需要的各种生活资料的总额及教育培训费用支出用社会平均值表示,即劳动力商品价值用社会平均的劳动力商品价值表示.

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总额包括劳动者本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总额,养育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总额.一定时期全体劳动力所需要的各种生活资料的总额,可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定.人们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必须用收入购写,而只有就业人口有收入,所以,单个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总额可近似用就业人口平均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总额代替,即∑PiQi等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业人口.

劳动力所需要的人均教育培训费用可用教育经费与经济活动人口的比值表示.这里只所以选择经济活动人口作为计量人均教育经费支出,是因为经济活动人口是占用教育经费的主体.

因此V等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业人口)+(教育经费/经济活动人口)

2.1.2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可用多种指标来衡量,本文使用R&D经费支出代表技术进步的程度.

2.2 技术进步使劳动力商品价值上升的实证分析 以R&D经费支出为自变量,以劳动力商品价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琢=000;F=1062.436;R2等于0.983;?茁等于2.969;?琢等于000,说明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商品价值统计相关,并以100%的把握通过检测设检验;F等于1062.436说明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商品价值二者所形成的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显著;R2等于0.983,说明技术进步能解释劳动力商品价值变动的98.3%;?茁等于2.969,说明技术进步一个点的变动,会引致劳动力商品价值2.977个点的变动,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商品价值同方向变动.我国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商品价值回归分析结果支持技术进步促进劳动力商品价值上升的检测设.

3.结论和意义

3.1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上升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商品价值会降低,这对于物质性产品而言是确实如此.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对于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影响却是个例外,劳动力商品价值不是随其下降而是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之所以把劳动力商品价值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动等同于一般物质商品,原因在于在论证与应用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构成要素时,产生了偏离.马克思经济理论在论证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要素里时,认为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要素有生活资料价值和教育培训费用支出等,但在实际应用时,把教育培训费用支出忽略了,仅考虑生活资料的价值,就是这样的忽略,才得出商品价值随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下降的普适规则.教育培训费用纳入到劳动力价值构成要素后,机理与实证分析都显示劳动力商品价值随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升高.这是一个理论上的突破.

3.2 工资下降刚性 工资下降刚性是指劳动力商品的工资只能上升不能下降的特性,对于这种现象,西方经济理论有内部人—外部人模型、合同与长期关系理论、效率理论等理论解释了此现象.这些理论都是从劳动力商品的外在因素出发,而没有就劳动力商品本身的价值考虑,其实,从劳动力商品自身形成成本出发考察,对此经济现象的解释力更强.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形成成本成正方向变动,随着技术进步、获取劳动能力的成本会不断提高,劳动力商品形成成本决定了劳动力工资最低限度,最低限度的提高,必然推动工资的提高,工资下降不可能低于其劳动力商品的成本,而劳动力成本随着技术进步一直在攀升,这样形成了工资的硬支撑,这种支撑一方面阻碍工资的下降,一方面推动着工资的上升,从而形成了工资下降的刚性,即只能上升,不能下降的特性.


3.3 工资的国民差异 在不同国家之间,工资有着差异,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工人实际工资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工资,这种现象称为工资的国民差异.对于此现象,相关解释理论也很多.从劳动力商品形成成本随着技术进步上升这一角度理解,工资的国民差异是经济技术发展差异的必然结果.世界经济、技术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对应的获取劳动能力的成本也不同,工资作为劳动力商品的是商品内在成本与供求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不同国家劳动能力获取的成本有差异,作为反映劳动力商品内在成本的工资,必然会因成本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来.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都要比发展中国家高,那么其国的劳动力商品价值也相对其它国家为高,由劳动力商品价值折射出的工资也比其它国家高则成为一种必然.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