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模式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79 浏览:11371

【摘 要 】文章在介绍了PDCA循环模式及将其应用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优势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模式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并指出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建筑企业和施工项目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改变粗放型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PDCA循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危险性高、易发生事故的行业.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天死于建筑事故者3人,每年建筑业生产事故伤亡人数占全国生产事故总伤亡人数的 25%.因此,如何更有效地采取切实的管理措施,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和健康,是每个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建立起来的PDCA循环模式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后,在质量管理、商业管理、医疗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效,并逐步推广应用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势必将大大强化企业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达到降低安全事故率和提高企业效率的目的.下面,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1.PDCA循环模式简介

PDCA循环模式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Edwarq Deming 首先提出的,其以策划、实施、检查、处理概念为基础,核心是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系统地实现其目标.PDCA分别是: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 (处理).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模式如图1所示.

(a)大环套小环 (b)不断上升的循环

图1 PDCA循环模式

计划(P)阶段:主要是通过调查分析施工环境和建设单位对项目的预期目标,然后制订相应的目标计划和具体措施与方法.

执行(D)阶段:按照制订的目标计划和具体施工措施、方法去付诸实施.

检查(C)阶段:对照计划去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以便及时发现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处理(A)阶段:又叫总结阶段,即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措施以巩固成绩、吸取教训,以利下一个工程或下一个工序进行.

2.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优势性分析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具有如下特点:产品体积庞大、露天作业多、施工操作人员素质不稳定、建筑产品生产过程投入使用的设施设备量多,分布分散,管理难度大、建筑产品形式多样、规则性差、产品自身的固定性与作业的流动性、施工现场安全受季节气候、地理环境影响较大等.因此可见,建筑工程各种因素相互交错,管理难度大.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此复杂的系统是一定要出事的,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合情合理.因此,加强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技术上的,有管理上的;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有人的不安全状态,有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且,这些原因又在不断变化.因此,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多是针对某一单位工程而设计,难以兼顾成本、质量和进度三方面的绩效,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必须找到一种能多方兼顾的、方便实用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新模式.将PCDA有效地运用到建筑安全管理之中,是将使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群众运动式管理”、“安全月、安全年式管理”转化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由此将大大强化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3.PDCA循环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上的应用

3.1 安全决策阶段――计划(Plan)

在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安全方面涉及的内容只是一个大概,由于没有详细的安全管理方案,常常导致管理人员在管理中工作被动,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导致管理混乱.因此,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企业安全工作方针,再联系国家最近的安全工作指示,做好现场安全管理策划工作.首先,确定安全管理策划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即尽最大的努力减少事故的发生.其次,策划的进一步细化.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做好基础、主体、装饰装修阶段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各个过程中必须满足各项条件,比如人力、物力的投入等,否则一切策划都是虚无缥缈的.接着,分析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为编制安全措施计划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对以前发生事故的分析,运用事件树、事故树等分析手段,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即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层层划分,责任到人,绘出安全目标管理图.

3.2 计划实施阶段――实施(Do)

当工程的目标计划和具体措施与方法制定后,分解落实是最重要的环节.要求根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进度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该循环包含于企业的总的PDCA循环之中).在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应召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分析、协调及修正安全措施落实的情况及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另外,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3.3 效果检查阶段――检查(Check)

该阶段只有一个步骤,即检查效果,就是根据所制定的措施计划,检查进度和实际执行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为:当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后,应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特点,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相关人员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计划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突击性的和专业性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教育、查现场、查台账、查隐患、查整改等.检查是监督各项制度与计划落实情况的有效手段,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严格执行各项检查制度,切忌任何其他因素对检查的影响.

3.4 处理总结阶段――总结(Action)

该阶段是对总结的检查结果进行处理,肯定成功经验,并适当推广、标准化;总结失败经验,以免重现,该阶段是安全水平改进和提高的基础.在这个阶段,项目负责人召集相关单位的安全相关负责人对本次P,D,C阶段进行讨论、汇总与总结.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纳入下一次循环的P阶段,给出书面整改措施,同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加以推广.A阶段既是一次循环的结束,又是下一循环的开始,通过A阶段我们发现安全管理中的新问题并在下一次循环中进一步解决.

4.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

4.1 建筑企业负担过重导致安全管理投入不足.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加上招投标过程中压价、垫资情况普遍,施工单位利润微薄,有时连正常的生产维持都难以维系,在安全管理方面难以增加更多的投入.如若业主付款不能及时,一些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中计划的安全资金就力不从心.

4.2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匮乏,导致系统安全管理方式难以顺利开展.当前,建筑企业的所有制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已初步具备“现代化”的雏形,但作为基础的“工业文化”尚未形成.“工业文化”的形成除资本外,还需大量的智力投入及时间积累,安全文化作为“工业文化”的内容之一,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因此,安全文化建设的滞后决定了系统安全管理方式要被广大员工接受,还需话费相当精力.


4.3 操作层人员素质偏低,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扭转困难.当前,大量的未经系统培训就上岗的农民工代替了建筑企业的自有职工站在施工操作一线,而企业与农民工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易导致农民工只关注眼前利益,工作图方便、快捷,对现场的严格管理有抗拒心理.

4.4 建筑市场的不规范现象导致安全管理体系的完整性难以保持.建筑企业的生产现场具有相当大的开放性,特别当前业主肢解分包工程的情况普遍,总承包单位往往只是背负对现场安全生产总负责的名义,对业主指定的分包单位却没有实际的经济控制手段,权利和义务不对等,难以展开有效管理.

总之,多年的工程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大家和小家的安定.建筑安全管理作为建筑行业首要的同时又是最重要的管理活动,只有通过一种规范化的、有序的管理方式,才能实现常抓不懈和稳步提高,而PDCA循环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在建筑行业推行PDCA循环,将能有效地改变过去 “安全月”和单纯的“安全大检查”的运动式管理,极大地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当然,如前所述,其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因此,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